游浙江紹興記(2)
重說民族魂
史榮東
魯迅故居,是我仰慕己久的地方,今天,有幸地瞻仰民族魂誕生的之地。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在他逝世時,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我們一走進魯迅先生的故居,就像走進了100多年前的封建大家庭之中,處處洋溢着魯迅先生的英容笑貌,處處飄逸着魯迅先生的身影。周家老台門是魯迅祖輩世居之地,是紹興保存最為完好的台門建築,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整個建築坐北朝南,由台門斗、大廳、香火堂、后樓,共四進組成,東西各有廂樓。魯迅在紹興時期,每當節慶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門行禮、拜訪。魯迅故居原為周家新台門的一部分,是魯迅先生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他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故鄉度過的。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著名私塾,正中上方懸挂着“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魯迅12歲至17歲在這裡求學。魯迅的座位,在書房東北角,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有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先生批評,就在書桌右上角刻“早”字加以自勉。從房屋建築到室內陳設以至周圍環境,基本保持當年的原貌。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我彷彿見到老學究在之、乎、者、也地教授着學子們,魯迅先生相似在思索着。( : )
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面,是個不太大的院落,原來是新台門周姓十來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後用來曬穀。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嘗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牆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在園內納涼,冬日在雪地上捕鳥雀。這些童年趣事,在魯迅的心裡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還引起他親切的懷念。魯迅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一個人的童年,往往是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是抹之不去的最為鮮活的記憶。世界上,有很多的文學、藝術巨擘都是家鄉的土壤,童年記憶“釀”成的,當然,魯迅先生也是這樣。在魯迅先生文章中,故鄉中的人物、故事是最為活生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他的雜文,固然是“投槍”、“匕首”,然而,隨着時間推移,魯迅先生描繪的故土風情,刻畫的故鄉人與事,卻栩栩如生地凸現出來,活在人們的心目中,舞台上、影幕上。《阿Q正傳》中阿Q;《祝福》中祥林嫂;《葯》中華老;《孔乙己》中孔乙己;《風波》中七斤;《故鄉》中潤土;《明天》中老拱、藍皮阿五;《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孤獨者》中魏連殳等一系列活生生的人與事,不但再現了那個時代,而且對後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走出魯迅故居時,回首“民族魂”三個大字躍入眼帘,使我思索起“民族魂”來:
話題來由,使我想起了《收穫》雜誌專題討論了民族魂的問題。無可否認,有些青年對魯迅滿面愁容的臉是不舒服的,魯迅是“民族魂”提出了種種質疑。
有些人認為:民族的靈魂是不是應該有它的哲學智慧,思想境界,精神品格,文化沉積,文明高度?在下,請教各路魯粉大俠,中國誰有這樣宏闊的精神世界和心智包容?……萬古一流魯迅?請你們提提他的分量,究竟有千鈞之力,還是半斤八兩。………
凡是對魯迅作出客觀真實的所有正面評價,個人都持認同。我對魯迅的批判主要側重被後人掩飾的思想和人格缺陷。
“四海皆兄弟”的襟懷絕對無愧人類有史以來四大思想家的偉大[耶穌穆汗默德釋迦牟尼孔子]。馬克思,盧梭等雖然政治主張不同,但人間博愛的彼岸終極關照卻是一致的。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有段歌詞“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在你的光芒照耀下面人們團結成兄弟。”寬容能獲得大愛,大愛能使人變得寬容。
我以為,凡持有否定魯迅先生“民族魂”者,疏忽或者忘卻了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魯迅生活在什麼年代。魯迅先生生活在中國最為黑暗,最為動亂的年代,堂堂中華己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是抗爭還是妥協?是拿起刀槍還是做亡國奴?是檢驗有沒有“民族魂”最重的分水嶺了,如果對民族的病根不批判,當封建的孝子賢孫;對外來侵略不抗爭,像汪偽之類那樣,做外國人順民的話,能有站立起來的新中國?能有走向繁榮富強新中華?不破不立,戰士抗爭靠武器,文人抗爭靠筆杆子,魯迅他不但與幾千年封建意識決裂,而且用他“匕首”刺向民族病根!在那個時代,有多拿筆杆子的人,像魯迅先生那樣以筆為武器?時下文壇缺少的是批評,抬轎子人多,吹喇叭人多,說真話人少。
“橫眉冷對千夫子,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正如毛澤東所說,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的主將。只有經歷過災難深重的人,才會有對災難深重的深切體會。魯迅的“投槍”,代表着當時人民的心聲,反映了人民抗爭的情結,他以“黑暗”的文字,用自己的熱血,擰成一炬火把,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人民,所以,人民給他“民族魂”的稱謂是當之無愧的,最為適當的。
民族魂的含意,是隨着時代變化而出現一些變化的。愛祖國、愛民族、愛人民、愛家鄉、熱愛工作,忠於職守,清正廉明,大公無私等,也是具有民族魂的具體表現,而然,也有不變的,我以為體現在:
1像樟樹那樣朝氣勃勃。樟樹一年四季,鬱鬱蔥蔥,朝
氣勃發,即使更換樹葉,也在一瞬間,始終保持着旺
盛的生命。
2像松樹那樣堅韌不拔。松樹不管是雨、雪、雷、電,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憑風起如斗,根咬石縫似磐石的
韌勁。
3像桂樹那樣無私胸襟。桂樹不但風綠猗猗,而且香彌滿園
,桂花用馥香籠罩一切,不分你、我、他,友愛一切的品
格。
4像杉樹那樣無信不立,春、夏、秋、冬,不但用挺直,守
衛着自己的信譽,即使倒下了,仍用寧直不彎的秉性,
渲示自已的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