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思想鉤沉>李世民時代的高麗問題(12):后話

李世民時代的高麗問題(12):后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關於太宗的死因,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曾專門作了一個分析,他自從親征高麗回來后,身體斷斷續續就一直有病,但這只是個間接的誘因;使他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服食丹藥。他引用了可以說明這個結果的許多很重要的史料,如《新唐書。憲宗本紀》:李番亦謂憲宗曰:“文皇帝(李世民)服胡僧葯,遂至暴疾不救。”

  這就是說,太宗的突然死去,是“暴疾不救”,原因是服食丹藥。那麼李世民是什麼時候開始服食的呢,就是在他死去的前一年。由於疾病的折磨吧,他開始亂求醫,這時候一個方士那羅邇婆娑在金飆門“造延年之葯”,就是藥石,李世民不聽勸阻,開始吃藥了。最後由於葯毒發作,無葯可醫,很快就死去了。他死去的年紀也有分歧,一種說法是52歲,一種說法是53歲,還有一種說法是50歲,很奇怪,一代英主,最後竟然連究竟活了多大年紀都沒有搞清楚,在一個並不算高壽的年紀突然死去了。

  如果他再能活半年的話,那高麗的結局將會很不妙了。儘管李世民的大造戰船,激起了造船工人的強烈不滿,但此時整個大唐的國力還是處於上升的階段,國富民強,軍隊實力強大,西面的突厥、吐蕃等諸部落都被其征服,只剩下一個高麗還在不時的挑戰大唐的權威,這是李世民所絕對不能容忍的。他征討高麗的原因前面都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在重複。站在大唐國家利益的高度,保持着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可以給大唐帶來邊境上的穩定。高麗、百濟、新羅的相互攻伐,更能使大唐這個世界警察很好的發揮作用。

  李世民試圖從征伐高麗上也要超出楊廣一頭的打算破滅了,兩代帝王同樣帶着無盡的遺憾、懷着不同的感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了,這也許是冥冥之中就註定了的吧。兩個都是國力強大的帝王,一個因之亡身亡國,一個也因之間接亡身。除了戰線拉的過長,後勤保障難以持久外,還有一個導致他們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對高麗的作戰受季節的影響太大。冬天過後,中國的軍隊從出發到進入作戰狀態,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而高麗如果想方設法再頂住中國軍隊三個月的進攻,馬上就又到冬季了,中國的軍隊必須在寒冬到來之前結束戰鬥或者退出戰鬥,返回國內。正因為如此,高麗問題成了始終困擾隋唐兩代帝王的很是頭痛的大問題,都沒有通過這個三個月的瓶頸。

  高麗之所以能夠抵抗的住強大壓力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內部空前的團結,直到現在你也可以看到那個被稱作韓國的“民族主義”的狂熱,他們從亡國、到獨立、到從屬,再到亡國、獨立、從屬,數千年來,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他們的軍隊也是能征慣戰,很能打仗。他們與中國軍隊的長期作戰中,總結出了一套很有效的應對戰術,採取襲擾、固守、堅壁清野等方法與強大的對手周旋;而一旦堅持到冬季,勝利的天平就會向他們傾斜,唐軍往往不戰自退,夾縫中的生存有時候就是如此怪異。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的泉蓋蘇文去世。其長子泉男生繼為“莫離支”,與他的兩個叔叔發生了內訌,結果男生被打敗了,他請降於唐朝,並要求唐朝出兵相救。大唐的機會來了,李治抓住戰機,果斷出擊,陸路令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與將軍契苾何力、龐同善、高侃、薛仁貴率大軍東征,乾封二年,唐軍連破遼東一十六城,長驅進至鴨綠江濱。水路由將軍郭待封、郝處俊率領,浮海東渡,登陸后直取平壤。泉男生作為唐軍的嚮導,一路順風順水,勢如破竹。總章元年,薛仁貴奮勇攻下鴨綠江畔的要塞扶余城,於是陸路大軍渡過鴨綠江,一路打去,與水路大軍會師平壤,俘虜了高麗王高藏。分高麗五部170餘城為九都督府,置安東都護府統轄之,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城。

  因為這次戰役薛仁貴作戰最英勇,因此讓薛仁貴為安東都護,率兵兩萬鎮守在平壤,這一年是公元668年。後來這段故事還被演繹為長篇評書《薛仁貴徵東》,被評書藝人廣為傳揚,在中國大地上傳播很廣。這樣,隋煬帝和唐太宗兩代英主所不能完成的對高麗的征伐,在唐高宗在位的第十九年,趁高麗內訌之際,很意外的獲得了全面的勝利。軍隊還是那隻軍隊,而勝負的結果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可見一個國家政治的穩定太重要了,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是別人打垮自己的,是自己打垮了自己。

  經過上次大戰後,高麗全境並未全部平定,仍有地方的實力派不斷的叛亂,尤其是當李世勣的大軍撤離后,新羅與高麗的叛臣這兩個世仇又聯合起來抵抗唐軍。唐高宗再次派大軍與上元二年徹底打敗了新羅與高麗的叛軍,從此,唐朝與高麗之間再無大戰。在唐代,中國與朝鮮半島諸民族之間的戰鬥,自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起至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6年)止,前後歷經了整整30年。

  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