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時事評論>論政治

論政治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文/未聾的啞巴

  [原稿已逝,本非原文,心境不同,文亦不同]

  尊敬的文台長:

  您好!

  我知道,此刻,要讓您在百忙之中看完這封有些偏長的信,是很困難很困難的事。而我,也未能想出什麼能夠讓您有興趣看完這封信的妙招,然而我還是寫了。因為我希望能讓自己的人生少一點遺憾和後悔。並且我想,如果可能,能夠親自交到您的手中(因為我不知道這封信是否會因為什麼意外,而不能到達您的手中)。

  提筆良久,竟未敢動筆,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

  此刻,我,一個中國千百萬普通青年人中的一員,懷着對中國教育,中國民族未來的極度關心,以及對媒體業的極高崇敬的心情來給您寫這封信。我知道作為一個如此平凡的老百姓,有現在這樣的想法,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

  應該說在07年以前,我一直都覺得,我們的祖國是如此的昌榮,我們的社會是如此的進步,(雖然我也會偶爾聽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為我,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老百姓,只需要將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倒是非常願意為家鄉和國家或者說這個社會做點事,這大概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吧──至少在07年以前一直是這樣想的.

  然而,自從離開學校,從各種媒體(主要為網絡,電視,雜誌)了解到更多的歷史事實和社會現實之後,才從沉迷已久的夢境中醒來──當前的中國正處在紛繁的內憂外患之中,──而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名中華兒女,是不應該只滿足和沉浸於社會虛幻的繁榮和平的現狀的。

  最高人生理想也由曾經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轉變為現在“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言,當時讀到這篇文章,有如遇知音之感),李敖說,對黑暗保持沉默,你就是共犯,這一點,我是能深深體會到的,雖然我知道有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話太苛刻。。。

  然而我知道,中國仍有很多人正和我以前的想法一樣,很少來關心國家和社會的事情──不是大家不願意關心,而是大家覺得自己關心不了,也不是大家不愛國,而是大家不知道怎樣去愛國。我在《主動愛國與被動愛國》中講到愛國的問題,(愛國其實可以是一件很細小的事情,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但在大家習慣的意識里,似乎愛國一定是很大的事情),然而這個問題正是我所非常憂慮的事情之一。

  中國目前所有的社會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結到政治腐敗的問題上。通常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直指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或法制,因為他們認為貪污腐敗之所以這麼猖獗根本原因就在於一黨專政,缺乏適當的競爭和有效的監督。很多人建議學習西方和歐洲國家多黨執政,但是問題在於,多黨執政之後,一切問題就一定能解決了嗎?不可否認,我們現行的相關法律制度確實還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競爭也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對現在某些狀況會有所改善,但是就算是再完善的法制,執行的人不去認真執行,監督的人不去切實監督,實行多黨執政,執政的人如果懷着當官發財或光宗耀祖,只為自家而不是執政為民,為國,為大家的思想,多黨不也照樣可以沆瀣一氣,繼續腐敗嗎?

  我認為任何法律或者體制都如同一個機器,一個國家和社會要想發展得很好,首先當然需要一部好的機器,現在就算是給我們最先進最高級的機器,操作機器的人如果不能認真去操作,或有效的利用這個機器的功能,這機器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國家一個政策下來,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都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再好的政策又有什麼用呢?

  貪污腐敗問題之於中國的危害和嚴重性,就猶如毀滅性的病毒對於一台計算機的危害程度。在中毒初期,雖然運行雖然很慢,但總算還可以運行,但是最終卻會導致整個機器的癱瘓。

  貪污腐敗問題在每個國家都有,但為什麼唯獨在中國這樣的嚴重?難道是我們中國人本身存在什麼問題 還是只是前面提到的政治體制問題?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我曾經在《論貪官》一文中論述了自己幾點關於貪官盛行的看法,其中提到四大主要原因。一、教育問題(愛國教育,社會責任感);二、中國社會現實的原因;三、歷史原因(封建文化的長期影響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四、體制(尤其是監督體制)和法制。其實總的概括起來,只是一個思想文化,一個社會和民族的思想,或者說價值取向通常決定了一個社會裡的個體的行為和價值的取向。然而個人與社會又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不同的是,一般人都認為,只有社會在影響自己,而自己沒有在影響社會。

  在上面所提到的四個原因中,我認為最重要原因便是教育,當然這個教育不僅僅是指學校教育。(關於這方面在《媒體在教育當中的作用》中有詳細的論述)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之心的人是難以“在其位”的時候“謀其職”的,更不要說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為人民謀福利。就學校教育而言,在施教育者主體沒有這種教育意識的時候,受教育者也就很難有這種意識,而當前的受教育者必然有一部分成為施教育主體,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那麼整個社會便不會有這種意識,而社會環境本身又是一個無形的施教育體,個體與社會環境也是相互作用的。然而政治腐敗與教育腐敗也是生死相依,相輔相承的關係,兩者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將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推向越來越危險的境地。(關於這一點在《論“貪官”》有詳述)

  我們這一代人甚至上幾十代人,基本上都未接受過系統的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教育,從家庭到學校,從父母到老師,從小到大,都被訓化着要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有個好前途...什麼時候灌輸過應該去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思想呢,雖然我們的課本也有過這方面的提醒(主要在語文,歷史,政治課本上有較為明顯的體現,但歷史課本作為比較專業愛國教育科目,卻顯得很是不足,我們的民族精神正在從我們身上一點一點消失,民族危機感也蕩然無存),但是事實上呢,這些科目不但是像其他科一樣作為一門考試的科目來學習,而且還當作一門“副課”性(語數外為主課,其它則為副課,歷史政治尤為“副”)的考試科目。而對於我們來說,最好的情況,大概就是還有一部分人抱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偉大夢想。但是這種理想能實現和堅持到最後也是少之又少。

  從學校踏入社會,看到更是每個人都為自己過得更好(窮人為解決溫飽,住房而奔波,富人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攪盡腦汁,身居高位的人則在尋思怎麼可以爬得更高)我時常能聽到“現在的人都很現實啊”之類的感嘆(一個人為自己過得更好來拼博這本來是天經地儀的事情,因為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當然是首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然後追求某種水平的生活質量,而且個人追求自身生活和各方面進步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因素。)。問題在於在為自己的同時,是否可以再多關心一下這個社會?當這個社會已經達到“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如果你表現的愛國一點,就有“不正常反革命”嫌疑的地步,而且被冠之以“不現實”(而此”不現實”中的“現實”非“都很現實”里的“現實”)的帽子時,我想那些我們還以為離我們很遙遠的危險,離我們也就不會太遠了,至於中國發達的夢想倒是會是越來越遠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中國的愛國情感教育通常都是以血淋淋的現實或災難為教本的,這種愛國教育的特點是經不起時間的洗禮,雖然在災難當時會引發人們的高度的愛國熱情,但是隨着這些不幸的記憶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那份熱情也會慢慢退去(而且這種愛國還是我認為的“被動愛國”,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主動愛國與被動愛國》有詳述)。而我被稱之為主動愛國的一種愛國,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當我在聽到德國老太太在飯店裡對在場的中國人說出那句:“對,錢是您的,但是資源是大家的”的時候,我怎麼能不震驚?捫心自問,我們在節約用電的時候,在想着為自己節約一點電費的時候,有多少人想過也是在為國家節約一份資源,為這個社會節省一點資源呢?

  從這樣一群缺乏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愛國熱情的人中走出來的官員,要要求人家保持清廉,時刻想着人民,想着國家,這不是在為難人家嗎?我們老百姓都罵貪官,恨腐敗,可是這貪官的賄物從哪裡來呢?是從老百姓手中搶過來的?當我們正齊心協力為這個社會營造一種無責任感,無良心的氛圍的時候,我們有什麼資格再去指責別人呢?

  當我們發現或者說是感覺自己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的時候,就只恨不得自己沒有這樣的會因公循私的貪官親戚可以攀附了──如果覺得自己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就去順應,這就是我們中國老百姓的處世哲學。而且我們在罵貪官的時候,還沒有什麼保證自己以後當了官就真的一定能保持清廉。洪秀全推翻了封建帝王的統治之後,最後自己也想去玩皇帝的把戲──他終是沒能逃過封建思想的束縛。所以我們換個政黨,或者再加幾個黨,如果思想沒有改變,可能就會像洪秀全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點新樣來,過不了幾天,可能就原形畢露了,到時候,我們又要換誰呢?或者換什麼人來操縱這個國家機器呢?

  所以我認為腐敗的根本原因,除了大家所說的體制或法制問題外,根源還是思想或者說文化。

  思想決定行為,這本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卻把行為結果的原因更多歸結到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經濟,比如制度。除了剛才講到的腐敗問題如此之外,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對現行的教育制度極為腹誹,認為現行的教育制度,即我們常常所說的“應試教育制度”(雖然教育部在“應試”這個問題似乎上也做了很多的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但從群眾的呼聲來看,效果顯然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有太多的弊端,首先得承認我們現在教育制度確實還有很多岌需完善的地方,比如高校錄取制度(中國目前的政策是嚴進寬出,國外很多國家是寬進嚴出,這兩種制度的區別和優劣就暫時不討論了,相信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但是有一個事實,我覺得我們都得承認,無論教育制度改革到什麼時候,只要還需要選拔人才,也即總不可能改革到不考試了,這就意味我們還是得考試,那我們用什麼來保證考生(or學生)不是以“應試”的心態來學習呢?如果社會將用考試分數或者說結果來決定個人前途發展和利益的唯一標尺,如果家長和老師把孩子(學生)的成績當作衡量他們個人能力和好壞的重要甚至唯一標準,如果用人單位把學歷或者是否出身名校看成是是否錄用這個人的頭道坎,如果教育高層把每年考了多少個高分或名校作為衡量這個學校好壞的標準……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當中,在教育已經完全商業化的今天,我不知道什麼樣的教育制度能夠讓讓學校不以考試分數來衡量老師的水平,讓老師不為應試去引導孩子去學習,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做到不為應試去學習……所以我認為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思想/文化)決定一個社會上主體的行為。

  『附:在談到社會過度追求學歷問題時,有同志反駁我說,其實並不是社會追求學歷,而是中國現在人才過剩,所以用人單位當然要挑剔些了,我說,是的,你說的也確實有一定道理,社會看重學歷確實也有中國的人才過剩的原因,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企業願意花更高的酬勞請一個更高學歷的人而實際上並不需要呢?學歷真的就一定能代表能力嗎?還是僅僅是為了滿足或者迎合人們的虛榮心和偏見呢,為什麼在很多時候,用人單位在明明知道員工在有完全有能力勝任某項工作的時候,還要把學歷作為第一道讓別人過的坎,而且即使聘用了員工,也要按照學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給予不同的待遇?我親眼看到一些學歷不夠高的人為了改善待遇狀況,去學一些自己也覺得沒什麼用處的東西,浪費時間和精力和財力,從個人角度講,似乎還賺了,雖然學了一些無用的東西,付出了一些代價,但是卻能在未來獲得一些物質上的回報,他們覺得很值得.但是從社會角度來講,這就是一種社會資源浪費,社會資源浪費必然會延緩社會進步的步伐。

  個人本來是可以投資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到其他一些有實際作用的事情上(不但有利於自己,也可能利於社會的事情)的,但是結卻做了只是為了迎合社會價值觀最終決定自己利益的事情,而企業在這個過程又得到什麼真正的收益呢?而問題的實質上只是人們的一個慣性思維和觀念問題。』

  所以我認為,能夠徹底改變中國現狀,拯救我們這個社會的,最根本的途徑是要改變人們的思想,剔除一些不利於社會進步的觀念和思想,而不僅僅是改革制度。我知道我這樣說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說,你以為這是很容易的事情嗎?我說,當然不是。世上從來就沒有很簡單的事,更何況這樣的事呢,也許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成功,甚至會有生命的犧牲,而且這樣浩大的工程無異於愚公移山(當然愚公尚有誇娥氏二子兩位神仙的幫忙,沒有神仙的我們就更不用提了),但是如果因為耗費的時間太長或工程太浩大,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一輩子都遠遠不夠,我們就永遠不去做,或者永遠沒有人動工,那麼那個工程就會永遠也完成不了

  從思想上來講,中國目前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中國的老百姓普遍缺乏一種社會責任感,知識份子們也更缺乏一種歷史使命感,民族危機感,並經常忽略了自己的作用,以為自己除了安於現實做好自己最本職的事,讓自己過得很好,便不會對社會產生任何影響,總是覺得很多事情並不是像自己這樣一個普通老百姓所能改變得了的,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如果國家現在出台一項新的政策,如果全國的老百姓都持不同或反對意見,並且大家都將這種意見表達出來,國家會熟視無睹,毫無反應嗎?反之,如果老百姓都想,這是國家出台的東西啊,我個小老百姓怎麼改變得了呢?我個人有不同意見,有什麼用呢?那麼其結果便是即使這項政策真的有問題,也只能錯誤的執行下去,於國於家都無益。

  在講到大家(尤其是知識分子)應該關心社會時,有人反駁我說,你要大家都去關心社會,愛國,你難道不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豐而知榮辱”嗎?現在別人自己生活都沒過好,哪有心思去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呢?我說,這個道理我當然是明白的,而且我也知道孟子在提出這種思想的時候尚在春秋時期,也就是奴隸社會末期封建社會萌芽時期,這種思想在當時確實算是很先進的,任何思想和制度在當時提出一定有它的社會意義,但是正如韓非子所講:“法不常可”,很多法制並不是永遠都能適合社會的實際情況的,很多思想和道理也一樣,人要考慮或關心其他事物,當然應該是自己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會去做,但是如果在生產力和經濟水平都到了完全到了不可比擬的水平的情況,如果還用這句話來作為解釋人們道德水平和素質(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從生活中體現出來的實際上就是素質)偏低的借口,就太牽強了,我很想知道大家現在大家現在“倉廩實,衣食豐”的標準是什麼?或者說大家認為在什麼樣的生活水準下,我們才應該關心社會,關心民族,關心人類的進步(“大家”和“我們”主要為“知識分子”)?通常這個時候,便只能聽到吱唔的聲音了。

  接着我說,我一直相信應得定律:即擁千金者值千金。一個人要想擁有一定的經濟地位或財富,首先是要先讓自身的價值接近或達到這個價值,(這個自身的價值就包括很重要自己的思想水平或者說素質),而不是社會先賦予一個人這樣的價值,他才有相應的思想水平和素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是先讓人們有錢了,他們才會有覺悟,(當然思想覺悟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因為思想的存在是建立在生命存在的基礎上的,而生命的存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和經濟基礎上的,但現在人們已經把這個經濟基礎大大的誇大了。)而是先有跟他所渴望的經濟水平相同步的思想,才會達到預期的經濟水平,對於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是人民或者說勞動者先富有了,才有素質,而是勞動者的素質和水平提高了,他才會更富有(當然在某一種社會特殊時期,也存在一些不符合這個規律的,比如一夜暴富型的,但是這畢竟是一種社會轉型期特殊情況,而不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就像現在很多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通過考證或拿更高的學歷以達到這個目的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素質從文化層次上看,是一種文明的標誌,而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素質更是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水平,降低社會勞動成本,推動社會更快進步最根本的動力。

  就拿學校學生掃地的例子來說吧,現在學生每天都要掃地,為什麼要掃地呢?因為地髒了,地為什麼髒了呢,因為同學們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

  同學們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首先給人的感覺是不講衛生——素質還有待提高,其次是,同學們生活在垃圾充斥的教室里,自己也感覺不舒服,沒有人不願意生活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中吧,再次是,因為地髒了,所以要掃,掃地第一會有很多灰塵,大家其實都不願意掃,最重要的是,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不掃地的話,掃地的同學也許就可以學其他自己想學的東西玩自己想玩的遊戲(實質上是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反之,如果同學們都能做到注意保持教室的衛生,其結果是截然相反了,效果也是顯而易見了。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美國一位華人州長講過這樣的一句話:中國受過教育的人很多,但素質高的人並不多。我覺得這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和中國社會現狀一個很經典的概括。當教育被當作一種商業來運營時,一個國家和民族還有什麼希望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中國是一窮二白的時候固然是沒錯的,但犧牲人的精神,做物質或者說經濟或者通俗點說錢的奴隸不是很可悲嗎?我們犧牲環境,犧牲資源,犧牲千百萬農民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窮苦的命運,犧牲國際上應得的利益,終於讓經濟有了一點點發展,較之建國時的窮苦,我們總算實現溫飽了,然而回過頭來才猛然發,這花費了我們們這麼多心血剛剛起步的經濟正面臨著遭受世界霸權主義國家和一些敵視我們國家的國家的陰謀顛覆。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中國“精英學者”的功勞。

  中國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在另一個方面的表現,就是目光短淺,道德缺失嚴重。可以說從政府到企業到百姓,盡如此。中國環境,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當然有不少我們引以為榮的外資企業的功勞,我們的英明的當地政府在批准的時候難道真的不知道那些產業是會對中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嗎?其結果是政府再花巨資去付其嚴重後果百年不遇的大雪災,和特大級地震,其慘重代價不僅僅是錢,還有無數個無辜的生命和人內心巨大的精神損傷。至於每年為治理其他環境污染有形或無形的破壞耗資多少像我這樣的小老百姓就不知道了。

  當中國整個社會主流把金錢作為人生的最高準則的時候,我們的領導人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到底是以經濟建議為中心,還是以錢為中心?溫飽問題,物質問題固然要解決,但是人之所以不同於其他人自己認為比自己低級的動物來講,就是還有精神文明的,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動物的本能食色。

  如果說中國的一般老百姓目光短淺尚可理解的話(實際上老百姓目光短淺高低就是政府目光短淺高低的一個折射,二者相互聯繫,在上已論述過理由,不再累述),那麼我們的那些身居重位的官員們的目光短淺則稍稍有點難以理解了,因為畢竟不在同一個高度,所以總不能非要把將自己的目光降到普通老百姓的高度。現在很多貪官的想法就是在位的時候死命的貪,雖然他其實根本用不了那麼多臟款臟物,但是他們又為什麼要去貪呢?其主要原因乃是考慮自己後代——擔心自己不在位了,自己的兒子孫子要受苦了。而實質上來,假設每個官員都只為一已之利或名而謀其職,那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什麼時候才會發展到讓他的子子孫孫都能過好呢?一個國家不強大,不富有,就算你一個人再富有,又能怎麼樣呢?中國人老早就明白國富才能民強,何以去做的時候就犯暈了呢?

  對於此次三鹿奶粉事件,我想應該不會只是一個偶然吧?中國社會上的每一個問題通常都是要需要無數無辜的生命作代價才能發現的,中國的社會,中國的企業缺乏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道德準則,目光短淺,我想這恐怕也是中國的企業難以在世界上立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對於一個個人來講,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性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思想,思想之於國家來說,就是文化。我們中國古代有很多宏深高迥的文化(以天下為已任,比如,處廟堂之高剛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有一些小民思想文化(個人利益至上),然而不幸的是,中國當代的文化主流繼承了後者,並且給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豐而知榮辱”,比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本人以前也是這樣的想法,所以非常能理解這些想法,雖然現在是“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有不太了解的此觀點的參考秦暉──《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又比如“明哲保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升官發財”,在這樣自私的社會氛圍里,怎麼能夠孕育出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以及寬大胸懷的這種思想的種子呢?

  而思想的改變靠教育,而教育的主導力量除了眾所周知的學校,家庭外,起着更重要作用的無疑是我們的媒體,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在《媒體在教育當中的作用》一文中已有詳述,我也在《辭職書》提到:“更重要的是現在如何喚醒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中國的社會環境已經是這樣,就像是一江污水,就算從上面流下來的是清水,到了這裡,也必然會變成污水,所以把這個大環境治理好了,學校的教育才會有真正起到作用(實質上現在學校也是一潭污水,中國教育的商業化和腐化(中國的貪污腐敗問題不解決,中國將永遠不會立足於強國之林,甚至讓中國的未來變得越來越可怕),而在改變社會環境方面,媒體實際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轉變,它需要長期的不斷的反覆強調和灌輸,才有可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媒體有很多種,目前主流媒體則有廣電媒體(主要為電視和收音機),網絡媒體,報紙,各類雜誌等。而這些媒體主要接受主體和功能和效果又是不同的。電視媒體在大眾教育和國家政策方針傳遞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網絡媒體雖然也有此功能,但更傾向於信息傳播和輿論監督,報紙則更具新聞性,雜誌諸如《青年文摘》剛更傾向於對人生問題的探尋和對生活的感悟。而且各種媒體的接受主體也有所不同,目前電視是接受群體最廣的一類,因為目前電視這個作為一般家庭的娛樂休閑家電,已經基本上完全普及,即使在電腦有很多家庭落戶的情況下,電視的主導地位也還是沒有什麼動搖。而且電視媒體的接受者基本上沒有年齡限制,而網絡媒體的接受者主要是青中年群體,而收音機則更多為學生,司機等一些由各方面原因不方便看電視和上網的群體所親睞,而雜誌的接受群體則因為興趣愛好不同比較雜亂,但大部分為一定知識水平的群體,報紙更適於經常在外面出差和工作的人。(僅限於中國,據說歐洲很多的上層人士更傾向於報紙和雜誌),從效果上來講,則可能因信息的傳播面積及準確可信性綜合考慮使電視,雜誌,網絡依次位於前三。

  如果媒體能夠切實擔負起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的話,那麼,我想,中國的未來諸多美好的希望則可能越來越近,反之,一個民族能否在這個複雜的世界格局裡健康的存活下來,則該是一個應該好好思考而不是聳人聽聞的問題了。(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