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有不同寵物;各種寵物在不同時代的地位不同。現在的寵物越來越多,但是,一個時代中,總有一種寵物最吃香,可以說是象徵。
解放后一段時期中,牛最吃香。農村中,牛是個寶,因為它是生產工具。殺牛要政府批准,否則犯法。據說:面對屠刀,牛會流淚,似乎在說:“我已經做不動了,只能貢獻肉體了。”牛的特點: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這就是老黃牛精神。魯迅先生的名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解放后,為了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必須依靠廣大工農群眾。那時候,知識分子很少,留用的技術人員又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生產工具也簡單,於是老黃牛精神就成為時代的精神。老黃牛中絕大多數是工農分子。勞模、英雄(郭沫若曾經發明過“英雌”,指女英雄。可惜沒有被詞典採用)絕大多數是工農分子。
後來,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大批知識分子走上崗位,科技在生產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於是千里馬取代了老黃牛。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一些基層,老黃牛還是受到領導讚揚,因為工作好、聽話。隨着時間推移,牛的形象好像越來越差。現在,一聽到“黃牛”,就是倒賣。即使在某證券交易所門前的大銅牛,似乎也不是好東西。股民盼牛市,但是,每次大牛市都讓無數股民吃藥,在高位“舉重”。我想了一想,西班牙鬥牛場中,只有一個鬥牛士和幾個助手。那麼多散戶衝進鬥牛場,還不遍體鱗傷?有人說:股民是被熊咬傷的。其實,他們是被牛角頂傷的。股民被頂傷在前,被熊咬在後。在股市在6000點時,那個大談上證指數要衝擊8000點的“股評家”王榮林後來再也見不到影子了。股民瘋狂衝進去后,股指一蹶不振,竟然跌到1664。93點,跌幅達72。81%。這是世界之最。股市在6000點時,那位專家劉某聲嘶力竭大喊:“把錢存在銀行,不如買工商銀行股票。”於是一大批股民慘不忍睹。
千里馬時代好景不長,遇到了文革。那時候瘋牛最吃香,他們把像章直接別在胸前皮膚上,到處打砸搶燒,掛牌批鬥,搶槍武鬥。他們把許多正常人關進牛棚,最後自己進了監獄。在舞台上,狂叫瘋舞成了主題。為了表示“革命”,他們把山體用紅油漆刷遍……
後來進入了貓的時代。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於是,山上下來的人倒賣,有門路的人下海,高幹子弟倒賣批文,膽大包天的人偷稅走私,警察和暗娼合夥分紅,販賣毒品的集團有武裝,明目張胆拐賣人口(竟有女碩士被拐賣到山村),省政府不遠就是紅燈區……一批批肥貓逃到外國,一款款國有資產流入私囊,成千上萬官員搬進鐵窗……20%的肥貓佔有80%的社會財富。
魯迅先生一直以來就十分討厭貓,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提到過,甚至後來有了要把這一批大貓用氰酸鉀給毒死的念頭!魯迅先生的《兔和貓》,是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文章通過可惡的大貓吃掉可愛的白兔,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隨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反對無原則“修善”的主張。在現實社會中,難道可以一味“修善”而寬恕惡人嗎?魯迅至死都反對着這個主張。
魯迅先生仇貓還有一個原因:因為貓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到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有點像人類幸災樂禍的壞脾氣;再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卻有一副媚態,所以魯迅先生一聽到貓叫春,就用竹竿攻擊它們。
後來,海龜成了時髦。龜是中國古代就中國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但是,烏龜在普通老百姓印象中不怎麼地。烏龜走得慢,通常都用來形容那些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因為古人提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八個字是“恥”。所以“王(忘)八”在北方慢慢約定俗成,則為烏龜的俗稱。妓院老鴇的丈夫就是烏龜。偷漢者的丈夫就是綠毛(帽)烏龜。沒有膽量的叫縮頭烏龜。
現今的海龜是指出國混了一段時間回來的人。不管是什麼人,跳進外國“扎一個猛子”就算海龜。有的人到外國打工,女的也兼職出賣肉體,回國也是海龜。即使沒有出國,會一口洋屁就比別人強。於是,小孩從小就要學英語,將來就是“全民皆洋”。漢語水平一塌糊塗,滿臉則是“洋眉土氣”。掛上某國什麼會員,就比國有名牌大學的博士還吃香。
一段時期以來,狗成了寵物。小區里狗屎天天見。深夜裡狗叫此起彼伏,甚至群犬齊吠,好不熱鬧。還有一類兩條腿的狗古已有之,一直是權勢者的寵物。惡霸自己不用動手,自有狗腿子充當打手。有黃世仁就有穆仁智(莫仁慈);有日本鬼子就有漢奸;有摩登工廠就有那摩溫;有富士康就有保安。魯迅先生很討厭狗。他筆下的狗,要麼是哈巴狗,要麼是落水狗,要麼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總之沒有一個是好的。
因為世界性經濟危機,拉動消費成了眾矢之的。各地官員熱衷於刮地皮,各路神通熱衷於搞旅遊。於是,蝗蟲和驢(友)成為寵物。
刮地皮(簡稱GDP),民間比喻貪官污吏搜刮民財,形同刮地皮一樣(桿干毛靜)寸草不留。《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飢死,刺史不棄毫髮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使是不貪贓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來,僅例所應有的各項陋規收入也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如果是黑心貪黷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撈多少了。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2010年1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指出:“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0。4%,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土地出讓制度亟待進一步改革完善。”2010年是“十一五”(2006-2010年)收官之年。5年來,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國共批准新增建設用地3300多萬畝,土地出讓收入7萬多億元人民幣。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2009年中國土地出讓總價款為1。59萬億元,同比增加63。4%。官員靠地皮發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另一種“刮地皮”就是亂收費。這種事情比比皆是,即使明文禁止也禁而不止。中國共產黨去年一年就處分了146517人違反黨紀政紀的黨員幹部,其中5373人因涉罪被移送司法機關。主管黨員紀律與反腐工作的中紀委昨天宣布上述數字,以示當局懲治腐敗的決心。然而,對於輿論界多次呼籲的“反腐利器”——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當局依然沒有實施時間表。中國強調嚴厲懲治腐敗已經多年,但是成效未能令公眾滿意,民間甚至有“越反越腐”的批評。蝗蟲之多,一批又一批,前腐後繼。
說到驢(友),這是各地政府爭先恐後製造“旅遊勝地”企圖增加收入的願望。為了爭奪“夜郎”的“故地”,為了爭奪“西門慶”的“故地”,為了爭奪“曹操”墳墓所在地……引起了不斷的口水戰。過去是公費旅遊成風,大者歐美,中者新馬泰,小者國內。現在爭奪驢(友)的重點是退休老人。他們有錢有閑,錢與其放在銀行貶值,不如有生之年享享福,出去遊山玩水。於是,航班、動車、高鐵不斷發展。可是,安全係數如何?
我不知道將來寵物還會有什麼發展,但是,寵物總是與錢相關。不說寵物食品、寵物醫院等等,反正,大眾口袋裡的錢總是向少數人口袋裡流。現在,誰“迫害”流浪貓、流浪狗,就有貓道主義者、狗道主義者恨不得把他咬死。世間最不受寵的物就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