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國自古以“禮儀之幫”著稱於世,講誠實、守信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誠信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張“言必信,行必果。”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許多誠信人物及故事廣為傳誦。
台灣苗栗縣的魏女士擺了一個蔬菜自助攤。攤上擺滿了各種時令蔬菜,任人自取,隨意投錢。不久,魏女士發現,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覺往錢箱里投錢,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后不投錢,悄悄溜走。後來魏女士請人畫了一幅題字的漫畫,掛在菜攤旁。漫畫上寫着兩行字:這裡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從此,不投錢的人逐漸減少,買賣雙方架起了誠信的橋樑。
中國內地也不乏“一諾千金”之士。被評為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的孫水林孫永林兄弟就是這樣一對誠信之士, 他們的誠信之舉令國人感動不已。當年在北京當包公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乘車返鄉, 但在途中遭遇車禍, 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完成哥哥遺願,立即返鄉,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發到60餘位農民工手中。這一天,從早到晚,農民工上門領錢,26萬元不夠,孫東林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因為沒賬本,工友們憑良心說多少就給多少。孫氏兄弟20年信守誠諾,被人們譽為“信義兄弟”。
可見誠信是一座橋,讓人們彼此互相溝通;誠信是一副厚實的盾牌,保護我們應有的權益;誠信是一個醒目的路標,防止人們掉進“金錢關係”的深淵;誠信是夜空中閃爍的北斗,指引一個又一個有良知的人走向成功和輝煌。但在市場經濟下,誠信在金錢和利益前似乎有點站不穩,但這並不表明誠信正在缺失。因為個人需要誠信、集體需要誠信、社會需要誠信。
歷史上沒有一個偉人或團體的成功離開誠信。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堅持“藥物雖貴不敢頂替,炮製雖繁不敢省人力”的傳統,終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屹立不倒,誠信便成為一個企業成功的法寶。 在人們的成功之路上,誠信也許不能算第一,但也是不可缺失的,丟掉誠信的人,即使躲過一時的風浪,但也只能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
誠信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財富。 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瑰寶成語中,就有不少與誠信有關的,“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在古代,九鼎,千金是權利與財富的象徵,古人把誠信與此二者相比,可見我們民族對誠信的重視。
中國是文明古國,誠信已成為十多億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和做人準則。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誠信又被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信用、講誠信的社會新風尚日益高漲。 誠信像一座燈塔,正指引着我們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壽光一中王敬禮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標籤:復興中華,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