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一個月了,我家的一年級新生參加完了單元考試,滿臉輕鬆,我開玩笑的說,大學生,考的怎麼樣?一年級新生絲毫沒有幽默感,只撇下一句,我才上小學,就大學生了,你老糊塗了。言畢,自顧自找小夥伴去玩了。
很看得出,他有自知之明,也看的出他是快樂的,快樂就好。等他該看的動畫片看完,我安排他就寢,他從《餅乾警長》的場景中回到現實生活中,他開始發愁了,他說,明天老師讓我講故事,我不會講怎麼辦?你快教教我,我說,現在睡覺,明天你隨便講一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吧。
講《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聽眾還小,在他提出無理的要求時,我都會先給他講這個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被打回原始狀態。講故事的收效還可以,大約有一半的幾率小聽眾聽後會放棄無端的要求。隨着慢慢長大,孩子寧願百分之百放棄要求,也拒絕接受此類教育。他的原話鏗鏘有力,你別講漁夫的老婆了,我都聽了一百遍了,我不買了還不行。一兩年沒給他講如此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了,小聽眾斷然放棄了再一次聆聽的機會,只好沮喪的說,算了,我還是明天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吧。
《三隻小豬》的故事最早是孩子在內地上幼兒園時,老師給他講的故事,後來我專門給他買了碟片,在動畫片看厭的時候,他會連續播放《三隻小豬》,時至今日,他未必可以囫圇個的講出故事情節。更別說什麼繪聲繪色了。
早上爬起來,他一臉愁容的找我說,我不管,你教我講故事,《三隻小豬》我都忘了,那麼我講什麼呢?我說,先穿衣服,我現在就教你,很快的。他懸着的心放了下來,算是一句一句的跟着我背了下來。午餐后,他放棄動畫片的誘惑,打開電腦自己搜兒童講故事視頻。我的關於講故事的責任權利義務被電腦無情的剝奪了。只要一年級新生是快樂的就成。
其實,聽故事的人,在慢慢長大,長大后,他就會講故事了。等記憶庫里的故事隨時能調取,他就完全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