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園文學》出版研討會講話稿
8月21日上午九點半,讓孩子的心靈輝煌起來——《中國校園文學》出版研討會在上海民主黨派大廈六樓會議室召開。著名教育家於漪老師、著名作家葉辛先生、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老師、語文特級教師餘黨緒老師、本書編委會成員及小作者們出席了研討會。研討會由學林出版社社長段學儉主持,會上餘黨緒老師作為執行主編對編委會的成員以及小作者們的辛勤付出致以誠摯的謝意,於漪老師作為名譽主編對《中國校園文學》的出版寄予了厚望,沈玉順老師講述了校園文學出版的意義,黃玉峰老師從三個方面講述了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係,葉辛先生則結合於老師的講話對校園文學與校園的結合以及校園文學發展的方向進行了指導,小作者侍奕君的媽媽則從家長的角度談了文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研討會在熱烈的氣氛下,歷時兩個小時,圓滿結束。
以下將摘錄幾位嘉賓的精彩講話內容供您欣賞。
於漪老師的講話稿
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讓孩子的潛能通過開發變成發展的切實,讓我們這些文科有天賦的孩子能夠通過開發變成有發展的切實,我這教師才盡到了責任。所以,為《中國校園文學》搭建平台,它不是一個急功近利啊!它真的是看到我們這些孩子,應該怎樣發展、怎樣促進成長。覺得還不僅是如此。早上段老師接我,我說其實還有更長遠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科技落後了是要挨打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它喪失掉人文,不重視歷史文化,沒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要打就垮掉了,它沒有精神的凝聚力。而文學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這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且都以功利來計算那還得了。我之所以能夠改好還能在課堂上站下來,主要是因為我是小說迷,我上課做學生不是很溫順、守規矩的。我上課的時候從來兩本書,上面一本教科書下面一本小說,老師教得好我就聽課,老師教得我沒有興趣,我就看小說,我現在想想我現在之所以能夠改行做老師,我都高中畢業的時候,托爾斯泰的3本名著我都看完了。這些小說的底子了不得啊,這就是小說的底子。我做老師的時候,跟高中的老師講你把這個高中的6本書燒成灰,吃下去帶給你,你的語文水平就很高,你語文能力就很高了。這就是給你教的一些讀書的方法,給你提的一些很精華的東西。主要地要你大量的閱讀。人是生活在現在的,你閱讀廣泛,你就能夠超越時空,認識你現實以外的事情。一個人的心靈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你的閱讀到什麼程度,你的心靈就發育到什麼程度。所以我說中國的校園文學能夠出版,它即是珍惜了愛護了我們的這些孩子的表達能力。剛才,家長梁老師講得很好,她的孩子既愛讀書又愛表達,你要表達就要讀書。剛才成龍老師講看到你的隨筆比較深刻,為什麼要表達?你表達才能把你的思想理清楚。
實際上你在寫表達的時候,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是任何人給的,都是你自己給的,自己賦予自己的生命以意義和價值。這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何在?你在閱讀裡面尋找,在學習裡面尋找,在表達裡面尋找。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你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剛才也講到的,你寫的東西,有多少人能喜歡看,那麼你當然不能跟人家站在一個平面,更要深刻。你要深刻就要思考,就要閱讀,那麼你就要想象。那麼在寫的過程當中,你思考的能力、想象的能力、記憶的能力,你的文化判斷力,全部都得到了鍛煉。你的文化判斷能力,因為文學有個底線叫求善,叫求善向上。因此校園文學你看來是發表了一個小說,實際上對我們的小作者、對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全面的培養心靈的哺育,這個文學是直指人心的力量,對吧?文學這個力量它是直指人心的。思想要深刻,想象要豐富,你的語言要優雅。我第一次拿到這本刊物很感動,這都是小孩子寫的,幾歲的小孩寫的,很不容易,一定經過你很多思考,那麼你的語言獲得了錘鍊。我們當時定刊名的時候,定為校園文學,主要從兩個方面,是我們校園裡頭的人寫校園外面的世界, 這兩個組合起來就可以創造我們21世紀的上海小說校園祭那麼這個校園要創氣象,首先要心靈輝煌起來,剛才講到的我們的孩子既要學李白的天馬行空, 要有理想志存高遠,什麼東西都鼠目寸光怎麼得了呢?但是又要腳踏實地,小說是一篇篇寫出來的,我們葉辛作家的文章打動了所有知青的心。因此,文學是直指人心的。你的心方寸之間就一點點,但狹小的心一定要有廣大的世界、偉大的宇宙,心中要有別人要有集體,要有社稷要有國家要有民族,你的視野才會開闊。我們的校園一定要弘揚我們的文化,讓心靈輝煌起來。我們現在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事業上輝煌。但是要事業輝煌首先要讓心靈輝煌起來, 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二者結合起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有這麼一份情懷,你思考問題就會不一樣。 我祝願我們的《中國校園文學》有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校和社會有一個如此的結合,在對我們有文科天賦的孩子的培養上,希望這棵樹苗根深葉茂,讓我們從校園文學輻射到家庭提升我們整個社會的,促進我們整個社會的,對我們人文素養的愛護和培養!
餘黨緒老師講話稿
為什麼要辦《中國校園文學》這樣一個書呢?我想可能有三個理由:第一,我覺得青少年的發展離不開文學。文學對於一個人的作用是非常全面的,它對人的作用是從想象的情感的人格的審美的角度來闡述作用的,一般的學科教學是難以承擔這樣一個作用的。我們當代的中學生有很多優勢,有很多前輩不具備的優點,也有一些需要加強的地方,我的概括,我覺得,有三樣東西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第一個是好奇心,我覺得現在孩子的好奇心不夠。第二個是想象力。第三個可能就是批判性思維。有沒有好奇心,有沒有想象力,這個人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就會受到限制,我覺得你的精神世界就會相對的狹隘。沒有批判性思維的話,一個人就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會走極端非理性。無論是好奇心、想象力,還是批判性思維,恐怕都是不能依靠我們的學科教學或者說單純的、純粹的語文教學能夠實現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可能就是文學寫作、文學活動。這一點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專家還有我們的指導老師甚至包括我們的熱愛寫作的同學都是有體會的。這是第一個理由青少年的發展離不開文學。第二個想法就是我感覺文學在我們的中學生群體中有雄厚的群眾基礎,第一個判斷就是熱愛文學的學生很多,第二個就是嘗試搞文學創作、準備寫作的同學很多,但是在目前的這種應試色彩非常重的背景下,我們這樣一個群體需要引導、需要人去推廣,因為文學需要找到讀者、需要找到知音,有時可能我非常喜歡你的文章,但是沒有人介紹。 其實這些文章我們之前沒有推廣,我們就不了解你這樣的文章,但是也有文學社的老師的推薦,我們就認識了一個新朋友,看到了你的熱情,看到了你的才華。 叫人來推廣甚至某種程度來講從出版社的角度來講,就有點包裝的作用,也不要把它理解偏。因為我們要把它推廣的話就要需要有一點色彩,有一種風格,讓更多的人喜歡。第三點就是現在的文學的刊物特別多,特別是網絡時代,這種渠道很多,特別是我們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語文老師,其實這種雜誌出版人辦的比較多,還有作家辦的、文學家版辦的比較多,好像語文老師或者說語文群體來做這樣一個事情還不是很多。文學與青少年的成長有如此密切的關係,而我們做教師的本來就是伴隨學生的成長,某種程度來說是引導學生的成長,其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嘗試一下。在我們校園文學的宣傳裡面有句話是說“打着燈籠也要找到誰誰誰”,那個“誰誰誰”可能就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如果我們這個刊物在創辦和推動的過程中,能夠推動同學對文學的熱愛,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我們的初衷並不在此,而是讓孩子的心靈輝煌起來。我們在創辦這個刊物的時候有一個想法,就是我們希望這個刊物,能夠跟我們的語文學習、語文社團、文學社團,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學寫作、文學社交活動,來讓我們的文學真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自己的位置,讓更多的學生走進文學、理解文學,從而讓文學在青少年的成長中發揮它應該有的其他工具難以替代的功能。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的宗旨就算實現了。
沈玉順老師的講話稿
校園文學的意義是什麼呢? 發現文學新人、培育文學新人、推出文學作品和運用文學去發展人、培養人,是并行不悖的。 我個人認為後一個意義更大一些。余老師寫了一篇序叫做《文學就是栽一棵樹自己乘涼》,剛才於漪老師說這棵樹要根深葉茂,我自己再補充一點,文學可能剛開始是一棵小苗,最終慢慢長、慢慢長,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讓更多的人都能去成了。從我們這些編輯、策劃、指導老師的角度來講,可能不僅僅是一棵樹的問題,可能還要去植樹去造一造一個林,去惠及所有的人。 叢書的作者都是中學生,從閱歷啊各方面來講都是有限的。從文學的角度也好,從傳播的角度也好,可能僅僅是一個起步。如果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步,可能就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活動。一部分中學生教育另一部分中學生,可能僅僅在這個點位上那還是不夠的。 我覺得呢,這樣一個工作還是希望編輯出版者去引導,也需要我們的作者去自己努力。於老師剛才講讓孩子的心靈輝煌起來,我自己理解,可能輝煌不是一下子就能輝煌得起來的, 還可能更多地是一種潛能的爆發,指的是一種絢麗。可能首先要有東西去照亮它,去點亮它,去慢慢地充實去豐富去提高,才能夠去輝煌。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這套叢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給中學生提供一個讀物,給一部分天才提供一個平台,同時還是促進我們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去提升我們自己人文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剛才於老師講中國人的中國文化,從文學這個角度來看,可能世界的文化、中華的文明和當代中國的,都是我們文學創作、文學宣傳、文學提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所以我個人覺得,先讓孩子的心靈明亮起來,這個事情一方面要靠同學自覺,另一方面要靠我們編輯出版的引導。可能更多地要給我們這套叢書提供一個良好的導向。高大上的東西要從小就灌輸給孩子,要從小把理想的種子埋在心靈里,哪怕你現在做不到,那現在就埋進去。那麼,學校是幹什麼的?教育是幹什麼的?學校就是教人學好的地方,教育就是要讓人變得崇高、變得智慧。所以這些崇高的東西一定要從小埋下來,高中可能就晚了,但是我們要繼續做下去。早些年可能大家知道,有些作者,講求躲避崇高、遠離理想。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可能大家都能看到,反觀整個文學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對人的成長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能把一套崇高的東西注入我們的作者、我們的文學社團,轉到我們的學校,讓我們以校園文學為平台的生產傳播渠道能成為一個弘揚中華文明、弘揚世界文明、弘揚當代中國主流價值的平台。 第三個問題是,以“中國校園文學”同名的連續出版物和期刊,已經不是第一本了,至少已經是第四本了。中國教育學會、長江文藝出版社、貴州出版社都出過同名的連續出版物。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出版物定位定位在哪裡。別人做過這個事情了,我們又來做這個事情,定位在哪裡呢?作者和讀者的目標群體在哪裡?不要只局限在上海,可以眼光擴展到全國。上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優勢,要面向全國做成校園文學的全國的一個刊物。
黃玉峰老師的講話稿
辦這樣一個刊物,培養學生對文學的愛好,實在是太重要了。中國有句話說“無用之用,實為大用”。語文看上去、寫作看上去、閱讀看上去,好像不大重要。其實實在是太重要了。最近我們出了本書叫《語文太重要》,在裡面,我也提到了,各種急功近利的人其實他最終人生會失敗,愛好文學、對文學有過熱烈追求的人,他的人生是不一樣的。我想從小的角度來談談我的體會,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係。18年前,我也辦了一個刊物,叫《讀書做人》,在自己班級裡面做的。我後來想把這個刊物擴大,就找了上海市56所學校文學社,編這個刊物,也叫《讀書做人》,但是辦了幾期以後沒有堅持下去,當然由於種種原因,由於外部原因經費原因沒有堅持下去。現在段總和餘黨緒辦這個刊物非常有必要,條件相對成熟,可以堅持下去。我現在在青浦一個民辦學校當校長。為什麼我現在70歲了還要去做這個事情?我覺得本來我一個人在一個班級裡面搞文學社, 也做出了一點我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事情,我們培養了好多好多文學方面也非常優秀但從平時也非常行的一些學生。我覺得,能夠在一所學校裡面從預備班開始來培養孩子,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不但能夠在考試裡面取勝,而且他們的人生肯定能夠走得更好。所以我一去就提出了一個口號,叫“我們的教育叫人生教育”。 我覺得要關注學生的人生,這個人生是從他的今天一直到他的晚年,一直到他的生命的結束。我們要關注他,不僅要關注近期的、局部的,而且要關注他的終生活得幸福、活得開心。剛才那個家長說到了她的孩子非常開心,這個很重要,讓我們的孩子一輩子都開心,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情。 今天早上我跟學生講話的時候,我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缺少什麼?你們覺得我們今天缺少什麼?很多學生這個說,那個說,覺得缺少意、缺少理想。說得很好。我們今天的孩子不缺什麼?不缺競爭能力,不缺鬥爭精神,有些孩子也不缺錢。他們缺什麼?我覺得是3件東西:第一缺情,感情;第二缺畏,缺少一種敬畏感;第三缺少一種志,叫大志理想。我們搞文學,我們的理想就是來補充這3個方面:第一,我們通過文學,使得自己的感情更豐富起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感情不豐富的人,他的生活是非常蒼白的。另外,要有敬畏感,在文學作品閱讀當中,你就會有敬畏感,你要寫作你非要閱讀。福建有位老先生叫潘新和,他提倡以寫作來輔助閱讀。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學和教育到底有什麼關係?同樣是為了培養君子,培養終生的幸福。在這點上面是共通的。文學是不可少的一頁,他是達到目的的途徑,所以我在附中的時候,就搞過文學社。讓一個人崇高起來,沒有文學是做不到的。我覺得人在這個世界上不僅要腳踏實地還要仰望星空,文學哲學歷史,甚至是有宗教情結還都是在仰望星空。 今天能夠辦這樣一個刊物,能有這麼多老師的幫助,有這麼多學生的加入,還有這麼多家長的支持,我想能夠改變當前教育的現狀,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一點,大家都能夠這樣做,教育就會有可能改變一點。
葉辛先生的講話稿
我覺得《中國校園文學》要立足校園,要腳踏上海的土地、腳踏祖國的土地。我翻了一下,我發現所有孩子寫的都是想象的產物,當然文學有一個要素就是想象,但是現在年輕的孩子,男孩兒女孩兒,寫希臘也好,《角鬥士》也好,第一篇就是《角鬥士》。 一篇《只得淳安》寫的也是原來的年代,也不是你一二十歲的孩子周邊的世界。我覺得校園文學還是要立足校園。要想方設法把我們周邊的生活寫出來。我剛才說了,文學是有想象的要素。我剛才翻了一遍,很多寫的外國、古代。根據我的判斷,你們都是間接經驗,可以的,有很多很有才華的作家,教過歷史的教授寫歷史小說,很生動。現在的孩子不是說你們不能想象,你們可以想象,愛麗絲啊,可以想象像古羅馬的角鬥士等等,這一切都是可以寫的,但是如果我們的校園文學,我們叫《中國校園文學》的話,我們還是要立足我們的校園。其實今天的小學生、中學生的生活,也有很豐富的一面,但是無論在我看來,我們作家協會辦的新概念作文搞的時候,還是在看《中學生報》《少年報》那些,還有四五個城市搞的中學生作文大賽的評選的時候,我發現,表現孩子們自己心靈,表現我們自己同學和同學之間關係、同學和老師的關係,等等。 看到的中國校園文學的作品很少,我現在也在想,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一提起筆來寫的都是很多想象的產物,可能跟你們天天在接觸到網絡的世界是有關係的。我們小時候也喜歡幻想,我初中就開始愛好文學。我們那個時候也喜歡幻想,幻想草原上的生活,幻想其他星球的生活,幻想飛上天以後怎麼和美國鬼子打仗,等等,是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今天的世界開放了,特別是有了網絡那個虛擬的世界,孩子一寫就寫得很遠,但是我建議我們的校園文學,可以有一些這樣的東西,但是我們要立足中國的校園。你可以寫上海,也可以寫中國。山區的中學和上海的中學完全不是一回事,草原上的中學和上海的中學也不一樣,但是還是要引導我們的孩子提起筆來,寫作的時候準確地表達你天天在生活着的世界,表達你今天的孩子的苦惱。滕王閣的出名跟王勃寫的那首詩有關係。王勃當時寫那首詩的時候是17歲。但是他是在滕王閣上寫的滕王閣,抒發的是他那個時代、那個王朝對仕途的感覺,那麼好的作品也是要立足在我們今天的這個時代和校園來展示你的情懷和你的理想、抱負。 另外一個想法,我覺得,我宣讀了這裡面的幾篇文章,現在的孩子的文字功力都很好,你在保持自己這樣一種文字功底的同時,要培養一點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因為你提的是“中國校園文學”,文學的語言特點就跟作文的語言特點是不一樣的,我們開放性的作文也允許你去想象,虛構都可以,但是作文還是作文,它跟文學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文學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你的個性化的語言特點。小說家就像這本刊物所顯示的一樣,它是允許你想象、允許你虛構的,但是想象和虛構的基礎是我們腳踏的、自己生活的土地。
小作者侍奕君媽媽的講話稿
我女兒從我們家長觀察來說呢,就是從小就愛讀書愛表達,所以我們就覺得孩子有這個愛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在閱讀這方面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還是比較帶着思考去讀書的,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敏銳地觀察到了她的特長和天賦,所以在她一路寫作和對和語文學習的熱情方面來說,我們是非常支持和鼓勵的。但是在她這十幾年的讀書和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是有困難和阻力的,大家都知道就語文學習來說,被奧數、英語等擠壓得時間很少。特別是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學過程當中,我們也很困惑:是不是要讓他去參加一些奧數培訓班或者英語競賽, 也是有彷徨的。但是我們還是比較尊重孩子的喜愛。我發現這個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方面跟其他90后的孩子比較還是有惰性的, 但是她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是非常勤奮的,而且她寫的時候是非常快樂的,這點我也很佩服她。她是非常的喜愛而且特別的堅持和執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是沒有理由去阻止她,去阻止她在這些方面所付出的勞動。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是向她的愛好妥協了。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是特別支持她的。在讀書方面,我們是特別支持的,另外從其他方面來講,比如說假期旅遊,我們也是很支持的,後來我發現她在付出的同時,文學也給她帶來了很多反饋,讓她有收穫,有很多成功的喜悅,這一點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他到了高中以後,我就很欣喜地發現,其實剛開始我們是非常擔憂的,因為上中是魔鬼訓練營嘛,對女孩子來說,尤其是理科不是很擅長的女孩子來說,認為她的3年是很痛苦的, 但是讓我意外的是,她在上中的這兩年,她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心,越來越有她自己的目標。後來我觀察是她的寫作和她的語文學習在上中是很優秀的,這我得感謝上中的語文老師。 我覺得我們基礎教育界的很多老師是非常純粹的,帶她的老師也好不帶她的老師也好,都能看到她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和她的長處,都能對她進行指導,所以她在這個方面特別的有自信。在上中她的物理化學可能學得並不是太好,但是可能她在心靈上有她自己的這片小的天地,我就覺得他耕耘得很有成就感,人也越來越開朗。我覺得她真的是在健康地成長,所以我也覺得很高興。實際上,我覺得作為家長來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是很關愛的。我覺得對孩子最大的關愛就是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何況她想做的事情又是這麼的美麗,我覺得實際上我應該感謝文學,感謝文學給我女兒有這麼快樂的人生,我希望她能這麼一路一直一路快樂地寫下去。在她快樂的同時,也能把快樂帶給喜歡她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