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交通規劃設計個人事迹演講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您們好!
我叫***,來自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感謝組織給予我這個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的機會!在眾多交通先行者的隊伍中,我只是其中平凡的一個,我的成績與貢獻微不足道,我只是做了一個地質工作者應該做的事。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以先行者的赤誠為青春染色》。
1990年9月,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並於同年9月分配到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工作。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應用自己所學的地球物理專業知識,為祖國的交通事業貢獻青春和力量。
十多年來,我懷着對事業的熱愛和執着追求,踏遍八閩大地的山山水水,在艱苦的野外地質勘察工作中恪守職業道德,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刻苦鑽研,勇於創新。負責和參與過的泉廈高速公路設計獲國家第九屆工程勘察設計銀獎、福泉高速公路、烏龍江大橋榮獲2001年度福建省優秀勘察設計評選“優秀城市與工程勘察”三等獎,先後被評為院1999-2000年度先進生產者、2001-2003年度院先進生產工作者,2004年3月被省交通系統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授予第三屆“交通女能手”榮譽稱號,這些都是與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支持分不開的。
榮譽是對成績的肯定,更是一種鞭策和動力。
1996年3月,我參加閩江甘竹大橋淺層地震勘察,擔任現場儀器操作員。這次勘察,陸上採用折射波法勘探,由於是沙灘,檢波器埋置條件不好,信號微弱,我用所掌握知識,根據實地情況把24道檢波器的短錐換成長錐,並大膽嘗試大藥量爆破,使折射波起跳乾脆清晰,最大勘察深度達88米,突破了以往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勘察效果。同年4月至5月,我又受命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鐵山港跨海大橋工程地質淺層地震勘探,在做陸上地質勘探時,採用折射法、面波法相結合,為廣西交通設計院提供了完整準確的綜合地震—地質剖面資料,減少了幾十個鑽孔,縮短了勘察周期,獲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得到了廣西交通院同行的好評,該工程獲得院級工程勘測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1年1月至5月,本人擔任三(明)福(州)高速公路詳勘階段淺層地震勘察項目負責人,連續幾個月奔波於三福線各標段,不但負責野外生產採集原始資料,還承擔起資料解釋及報告編寫。由於三福線地處崇山峻岭,地形複雜,有的地方地表起伏大。我根據實際情況,經過仔細研究,決定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追加炮點,以防穿透現象,保證了物探資料能正確反映地下情況,為後續設計提供了第一手可靠的設計依據。
2002年5月至11月,我們按照工作部署全力投入京福高速公路二期詳勘。在完成了常規的物探工作之外,為了獲取特殊地形下的物理勘察方法的突破。我還在將樂段(第六、七標段附近)作了一些山區映象勘探試驗,主要針對岩溶、採空區等成因形成的地下洞穴探測。由於山區地形起伏很大,在探測地下洞穴時,一般地面物探方法難以開展,且效果不理想。地震映象,即單道反射(或稱高密度地震)可以選很小的偏移距和很密的點距,測線也可以是曲折的,因而可以沿着小路、窄溝、斜坡等地勢布置測線,這樣可以把地形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地面上若是長剖面,有時時間剖面也就一道壓縮成一條線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振幅,但是這樣的時間剖面有一定缺陷,看不清波形特徵,也缺失一些信息。在找地下洞穴時,往往希望看到波形,並且要讓時間剖面中每一道都顯示出波形,這樣一旦有異常的點號波形與周圍不一樣,存在延續時間、周期較長的波形,便是地下洞穴的反映。目前這種方法還存在難以確定洞穴埋深的問題,洞徑如果比較大時,可看到洞頂反射,這時若知上覆地層平均波速可估算洞穴埋深,但大多數情況下看不到洞頂反射,這也是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通過映象勘察探試驗,讓我得到了一些啟示:只有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才能提高勘察手段,從而獲得更高質量的外業資料。
在艱苦卓絕的野外工作中,我的足跡踏遍了八閩大地。不管是赤日炎炎的盛夏,或是寒風刺骨的嚴冬,我都和同事們一道以頑強的意志跋山涉水,行進在荊棘叢生、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飢餐乾糧、渴飲清泉、夜宿山村。無規律的野外生活,使我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一年到頭我常常得忍着胃痛的折磨,才能堅持完成工作任務。由於山路崎嶇,汽車顛簸得歷害,暈車嘔吐是常有的事,很多時候工具車只能開到半路就不得已停住,我們只有徒步翻山越嶺,過江淌河。划傷了,刮破了人都還不知道,只有放工回來才發現受傷。也許一些女同志會為從事這個工作而後悔當初選這個專業,或者面臨此境時會流出辛苦和委屈的淚水。說心裡話,作為女同志長期從事這樣的野外工作心靈壓力非常之大,所吃的苦頭和面臨的困難真的是常人難以想象。可我就是倔強地認為: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就是不讓鬚眉。心想就當是磨練自己,我咬緊牙關,一次次地挺了過去。2004年8、9月份,在泉(州)三(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