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研中心普通人事迹演講稿
樹立正確榮辱觀為農技推廣作貢獻——農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個民族需要一個統一的靈魂,一個國家需要一種力量的支撐。在華夏5000年燦爛輝煌的文明歷史長河中,一代代炎黃子孫用勤勞與智慧、膽識與勇氣、團結和誠信,演繹出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世代相傳的感人故事,鼓舞和激勵着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
曾記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孟母三遷為教子,岳母刺字表忠良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曾記得,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等一個個捨身報國的英雄事迹;曾記得,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黨的好乾部焦玉錄、孔繁森、牛玉儒的名字;曾記得,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還有把青春獻身農業技術推廣事業18年的楷模麻晶麗。他們都擁有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英與典範。
眾所周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是對偉大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精闢概括、提煉與升華,它不僅承繼了優良傳統,而且又將這一傳統注入時代特色,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今天,我不想在這裡歌頌那些英雄與楷模,作為農技推廣戰線的一名幹部,我只想向大家說一說發生在我身邊的普通人的平常事,或許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迹,也沒有令人振撼的壯舉。但我要說,這些普通人身上同樣擁有着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美。他們用辛勤與汗水書寫着自己的人生,他們用知識與智慧的火花點亮美好的未來,他們不善張揚,亦不善表白,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用默默無聞的工作,釋放着光和熱,為我市的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爭做着貢獻。
張含生,關於他的事,農研中心幹部職工都能說出幾件,可今天我要說的是發生在他身上的這樣一件事。去年5月末,市直機關組織排球比賽,一次在與對方的一場拼殺中,他不小心扭傷了腳,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下了場的他,仍然惦記着對山農場的那塊試驗地的播種情況,就一瘸一拐地坐車去了對山。大家都知道,從公路到地里,要走一段陡峭的坡路,正常人都覺得很罷勁,何況他一個腳部受了傷的人,其當時的情景可想而知……第二天,大家見他受傷嚴重,就勸他,哪裡你也別去了,趕快去醫院吧,病耽誤不得,工作的事還有我們大家。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只是腳崴了,小毛病不礙事。於是又同大夥一道去了嘉蔭。幾天後,該乾的事幹完了,他的腳脖子已經腫得如二大碗口粗,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原來是肌腱嚴重拉傷,已經斷裂,整整縫了14針。誰都知道,肌肉拉傷斷裂的滋味是怎樣的難忍,可張含生為了他心愛的事業,他忍住了,做到了。
朱瑞瑋,一個大家並不陌生的名字,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着她熱愛的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為我市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廣大農民親切地譽為:我們的好老師。記得那是1998年7月末的一天下午,驕陽似火,持續的高溫鬧得人都無精打采。位於我市北部的紅星區大平台,一位農民打來電話,點名要找朱瑞瑋。原來,這位農民自家種的40多晌大豆出了問題。接到電話后,她二話沒說立即向領導作了彙報,請示馬上組織人員出發去現地做技術鑒定。汽車顛簸在並不平坦的公路上,一走就是6個多小時,到達距紅星區102公里的偏遠林場庫斯特已是滿天繁星。當晚,稍事休整,第二天又早早地起來,吃完早餐上路了……當時,這裡的路況極差,那真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沒辦法,汽車坐不了了,改坐四輪拖拉機,一路上的身體強烈振蕩自不必說,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個多鐘頭,下拖拉機還要在蜿蜒崎嶇的田間小路上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趕到目的地。看到農民朋友臉上那焦灼的神情,已經滿臉塵土疲憊不堪的朱瑞瑋,顧不上疲勞與酷暑的難耐,一邊擦拭臉上混着泥土淌下的汗珠,一邊組織開展了緊張而有序的現地調查取證工作。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情況明了了,原來是所購買種子的不純,導致了出苗不齊不壯。朱瑞瑋和她的同事們笑了,這位農民也因能討回公道舒展了緊鎖的眉頭,樂了。這就是朱瑞瑋,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技推廣戰士。她以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對農民兄弟滿腔的愛,詮釋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提起宋平,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在我們農研中心是出了名。今年三十多歲的她,一直從事的是打字、複印工作。幾年前,由於中心各科室還沒有配備微機,單位所有打字的活都落在了她一人身上。記得一次因材料急需上報,休息日,領導電話打到了她的家,她撂下電話就急匆匆地趕來了。臨近中午,家中打來電話,她接聽后一言未發就把電話掛了。當時,大家猜測,準是小倆口鬧了彆扭,也就沒有問她。直到加班結束后,又有電話打來,才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感冒發燒39度多在哭喊着找媽媽。這就是宋平,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打字員。
類似這樣的人和事,在我們農研中心還有許多許多。他們看起來很平凡,平凡的像一滴水,但我要說,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