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長新年祝詞
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是2001年除夕夜,出席在台北召開的"中華文明21世紀新意義"研討會後,剛回到北京家中。我在提交給研討會的論文的結尾中寫道:"如果套用李凱爾特的理論,薩頓與薩頓之前的科學史家們所研究的題材,一般來說是個體化的知識(如牛頓的光學手稿與伽利略的力學實驗),並由價值觀(如科學進步論)所主導;與此相反,把科學作為一個整體對象進行分析的當代科學史家們,其關注的焦點則是一般性的和規律性的結果,並不受價值觀所左右";"這樣的知識系統,是最接近溝通”兩種文化”這一目標的了。如果說薩頓未能在其科學史實踐中真正實現其新人文主義綱領,那麼在21世紀,通過科學史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整合將是完全可能的。"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綱領,其前景仍在雲霧山中,需要我們這些科技史的實踐者不斷地探索,以尋求實現它的可操作的手段。本所將學科建設的三大重點方向定為科技史、科技戰略和科學文化就是朝着這個目標努力的。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在凝練科技目標、建設科研隊伍和完善體制機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全面展開,在香港成功召開第九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在墨西哥獲得第22屆國際科學史大會的主辦權,成立中德馬普科學史夥伴小組,舉辦首屆竺可楨科學史講席,面向社會舉辦科普活動周,在研究生院教學委員會指導下編成科技史課程設置方案,確定研究所的標識和所訓,改造東小院和東配殿等處學術環境,勝利完成《龍騰》計劃,終結財政赤字,改造后的網站以全新面目出現……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們這個集體共同奮鬥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所務會向全所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那些曾對研究所發展作出過貢獻的離退休老同志表示慰問。
經過全所同志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的門坎,2002年的重頭任務是:爭取以所建制進入試點序列。但是我們也應牢記,進入"創新"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提升中國科學史研究的整體水平,把研究所建設成國家科學思想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國家水平的科學技術史與科技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以及世界知名的科學技術史研究機構。
應該承認,我們離此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具體來講,我們還需要認真考慮:在世界經濟政治秩序重新組合的形勢下,如何利用國內相對穩定的條件和舉辦國際科學史大會的契機,大幅度地提升中國科學史的研究水平?如何推進"知識創新"工程重點項目並藉此促進學科重點和研究範式的轉變?如何動員更多的力量,開拓新的重大課題並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在科技戰略與科學文化方面,如何利用我們的學術積累使之發揮最大的社會顯示度?在研究室建製取消后,如何發揮研究員崗位的核心作用,體現各級部門與個人的責、權、利?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兼顧績效優先和營造自由寬鬆的學術環境?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前程遠大,但仍有千山屏障;光明可見,但不是如日中天。錄此與全所同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