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導遊詞>趵突泉導遊詞

趵突泉導遊詞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然而,女詞人這種沉痛,並不是個人的無病呻吟。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讓敵的情況下,個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人應有的那種蘊涵國家興衰之感的沉痛。她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流傳至今的《夏日絕句》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慷慨激昂,正義凜然,以寧死不肯渡烏江的項羽來諷刺當時倉皇南逃、不敢收復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涼的。有關她的記載截止到73歲。但是,這為曠世女詞人美輪美奐的詞句和高風亮節的情操卻將永世流傳。

  趵突泉景區: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挂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雲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於濟南東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陝西的華山媲美,故又稱小華山。趵突泉水溫常年恆溫,保持在18攝氏度,而濟南的天氣非常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溫差很大。這時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層水汽,水汽蒙蒙上升,把遠處的華不注山都給遮住了;趵突權泉噴涌的轟鳴聲在大明湖畔都可以聽到。濼源堂跟娥英祠和三聖殿共同構成了三大殿景區。

  過了濼源堂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快著名的雙御碑。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後兩面,看看它有什麼特點?對,這塊碑前後分別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墨寶,雙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後六次來濟南。每來必題必詠,並且題字多有三點水。這塊碑的前面就是他於1684年第一次來濟南時所書的“激湍”兩字,用二字來形容趵突泉,可見它當年噴涌的壯觀景象。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每來趵突泉,也都有詩篇。1784年他第二次來時適逢山東大旱,趵突泉停噴,他沒有看到第一次來時那種趵突騰空的壯觀景象,感到十分遺憾,便寫下來《再題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後面,詩的最後一句是“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然後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復噴了。雙御碑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着趵突泉的名氣和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書法和觀賞價值。

  趵突泉: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記載,春秋時期,魯桓公18年曾“會齊候於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北宋時,又稱“檻泉”、“瀑流”,宋代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 我們面前這一方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清朝人劉鶚在《老殘遊記》里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士人云:‘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氣勢壯觀,故稱‘趵突騰空’。古人把它列為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於景觀奇特,故被歷代文人贊詠。我覺得對趵突泉描寫得最好的當屬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突”字少了上面一點,為什麼?有兩種說法。一說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涌,沒有盡頭,故意寫成這樣;一種說法是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勢頭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點給衝掉,順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門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筆。其實,趵突泉的水流進護城河,經小清河匯流到大清河,最後流入渤海。“觀瀾”兩字是明代山東布政使張欽書寫。“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鍾霖題寫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時,已封了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時,帶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飲用。當他來到趵突泉,品嘗了趵突泉的水后,認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還要好喝,於是把玉泉更名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並倒掉了玉泉水,換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飲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觀瀾亭: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是觀賞趵突泉的絕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盡心》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命名。當年乾隆皇帝來濟南時就在那裡觀賞趵突泉水。1953年毛澤東來濟南時也在那裡觀賞趵突泉。觀瀾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氣勢。這是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

  來鶴橋:趵突泉的泉水為什麼清澈甘甜,這裡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鶴來到這裡,水中映出它們的倩影。看到自己這樣美麗,它們高興的叫起來,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請群仙,聽到地上喧嘩,順手拿起一杯美酒瓊槳倒了下來,美酒正好潑到趵突泉里,從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為這個傳說,我們把東邊的這個小橋叫來鶴橋。小橋最初是明萬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初年,歷城知縣張鶴鳴建,原為木橋,1956年開闢為公園時改為石橋。橋頭的牌坊上寫有“蓬山舊跡”,另一面寫有“洞天福地”。傳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來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來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建“蓬山舊跡”坊。趵突泉被古人稱為仙景,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說。

  南大門景區:我們現在來到了趵突泉南大門。南大門建於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築,中國的建築以蘇州最為著名。不過我相信,任何一位到過蘇州的朋友在蘇州都沒有見過這麼氣派的大門,它建築面積1575平方千米,氣勢恢弘、壯觀,被園林專家們稱為“中國園林第一門”。此門有三大門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濼源門”;乾隆題“趵突泉”。

  王雪濤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坐落在滄園內,王雪濤原名王庭鈞,字曉封,河北省成安縣人,當年著名花鳥畫家,生前任北京畫院院長。

  殷士儋(dan)、張懷芝和萬竹園: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於此修建“川上精舍”,並易名“通樂園”。殷士儋明代大臣。字正甫。因官至內閣大學士,人稱殷閣老。濟南人。曾任(隆慶皇帝)的講官。萬竹園為其故居,並有《聊齋志異。狐嫁女》的傳說。萬竹園當時叫通樂園,取與民同樂之意。清代詩人王蘋因園中望水泉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稱“二十四泉草堂”。1916年軍閥張懷芝任山東督軍兼省長,之前曾想為袁世凱修生祠,后改建個人住宅。張懷芝是山東東阿人,畢業於北洋天津武備學堂。他身體魁梧,儀錶不凡,但性格魯莽,說話粗野,因此有“張三毛”、“張扒皮”之稱。張徵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後用了近十年時間建成。該園佔地面積1.4公頃,在建築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院內前後共有大小院落13個,房屋186餘間。並有“望水”、“東高”等名泉在院內。現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坐落其中。

  篇二:趵突泉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並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后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采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挂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挂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后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說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說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