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容風情導遊
本篇撰稿:周俊剛
歡迎詞: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光臨唐風晉韻,錦繡龍城-----太原。我是太原四季風旅行社的導遊xxx。為我們駕駛旅遊車的是太原xx車隊的x師傅。在此,我代表太原340萬人民熱情歡迎大家的到來,祝福大家在山西度過一個美滿快樂的旅程。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山西旅遊的主題口號。據第六次全國文物普查,山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271處,佔全國總量的11.5%,位居全國第一,正所謂30年中國看深圳,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五百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沿途介紹:大家剛剛走出的機場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位於太原市所轄六區之一的小店區,機場始建於1939年,原為大軍閥閻錫山的軍用機場,后改為民用,曾於1968年,1992年,2007年進行改擴建。機場擁有3600米的長的4E級跑道,兩座航站樓,年設計旅客吞吐量600萬人次,可備降世界上最大客機A-380飛機。武宿機場是國內的幹線機場,北京首都機場的備降機場。2號航站樓造型別緻,猶如一架展翅欲飛的三角翼飛行器,以“起飛·三晉”為建築主題。很有特色。當前,(2010年1月)原1號航站樓正在緊張施工中,造型與2號基本一致,又是太原的一處雙子座建築。
我們面前的立交橋,於95年10月1日建成通車,96年獲得了國家建設部“魯班獎”,是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一座立交橋,是山西省第一條高速太舊高速的龍頭,是太榆路,東山過境,南環高速,機場一級公路,5條公路交匯處的定向互通三層大型立交樞紐工程,是當時國內建成的建築面積最大的(4萬多平米)的城市立交樞紐工程。
龍城大街:現在我們走上的是太原的龍城大街,也叫機場大道,這條大道2007年建成通車,龍城大街的沿線將集中發展商業、金融、商務、新聞出版等行業,還將新建龍城公園,並以此為核心大力開發建設龍城新區。現在加緊建設的有山西大醫院,太原最大完全中學等省市重點工程。山西大醫院凈用地355畝,設計床位2000張,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山西大醫院在建築風格上融入山西地域文化特色,呈現九宮格布局,氣勢恢宏,古樸典雅。將會成為山西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座綜合性醫院。新建的太原完全中學,將成為太原市城區內規模最大的中學,這所中學將完全由政府投資興建,投資總額約2.6億元,是我市“百校興學”工程中新選址建設的一所中學。學校位於龍城大街中段路南,東臨唐槐路、西臨針織路,校園凈佔地面積175畝(1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建成後學校將成為太原市城區內有史以來佔地面積最大、設計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中學。有朋友問了,這條路怎麼叫龍城大街呢,在此,我需要把太原的幾個別稱和歷史沿革給大家介紹一下。
歷史沿革:太原轄1市3縣6區,面積6988平方公里,人口345萬。“廣平曰原”,太原就是大平原的意思。太原古城“晉陽”,公元前497年,晉國重臣趙簡子趙鞅令家臣董安於,尹鐸負責設計興建了晉陽城。當時的晉陽城在今天的晉源區古城營村,因位於晉水之北,古人稱水北的地方為陽,所以叫晉陽城。,以此為始,太原建城已有2500多年了。秦朝時,始皇帝在全國設置36郡,晉陽屬於太原郡。漢武帝劉徹當政期間,全國設置13個刺史部,晉陽為并州刺史部治所,晉陽因此又稱“并州”,太原簡稱“並”即由此而來。說來說去,還沒提到龍城,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北齊,雖然沒把太原作為首都,但卻是別都,大力營建太原,留下了眾多古迹,如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等。隋唐時期,太原迎來了他的輝煌鼎盛時期,隋文帝楊堅把太原作為“北門鎖鑰”的軍事重鎮,先後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晉王楊廣、秦王楊浚、漢王楊諒駐守晉陽。當擔任太原留守、河東撫慰大使的李淵鎮守晉陽時,他的兒子李世民從小在晉陽長大,人稱“太原公子。617年即隋義寧元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從晉陽起兵,第二年就攻取了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李唐父子對太原很有感情,認為太原市“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所以唐朝把太原定為北都、北京,與西京長安,東京洛陽並稱為“三京”。有李白詩為證:“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鎮,非賢莫居”。五代十國時期,晉陽先後湧現出後唐李克用、後晉石晉瑭、後漢劉知遠、北漢劉崇等4位皇帝。因為他們都是在太原開基立業的,出真龍天子,所以叫太原為“龍城”。龍城大街的得名也源於此一典故。
到了宋代,晉陽古城迎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宋朝皇帝趙匡胤、趙光義哥兒倆攻打晉陽,直到第三次才攻打下來,當時宋朝已經建立20年。趙光義打下晉陽后,生怕這座龍城再出所謂的真龍天子鬧獨立,與他爭奪天下,於是就下令水淹、火燒了這座歷經春秋至隋、唐、五代等十多個王朝的城市,同時命令大臣潘美在當時的唐明鎮修建了現在的太原城。剛剛我們路過的大南門,就是宋朝太原城的一個城門所在。同時,潘美還在太原修建了丁字街,取其釘死龍脈之意。現在的建設路還有很多丁字街,就是當初建城留下的遺迹。聰明一時的趙光義毀掉晉陽古城,只想到趙宋王朝家天下的安危。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作為軍事戰略要地的晉陽古城被毀,就使得中原大地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護衛屏障。140多年後,金兵便南下太原,長驅直入汴梁,即今開封,擄走了他的子孫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使中原大好河山再度陷入破碎混亂的局面。歷經金元兩朝300年,明朝朱元璋的第三子朱h受封晉王后,宋建太原城迎來第一次擴建。當時的夯土城牆外包城磚,周長12公里,高12米,開有8門,均設城樓,氣勢磅礴,巍峨壯觀。“花花正定府,錦繡太原城”的諺語即由此而來。
特色文化名城--太原:華夏文明看山西。三晉文明聚并州。太原位於山西中心區域,自古就是邊塞屏障,國之藩籬,京畿近地,北方重鎮,曾經發生在晉陽城的“三家分晉”、“劉恆治代”、“北朝稱雄”、“李淵起兵”、“五代更迭”、“北宋毀城”等眾大事件,直接影響着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
太原地處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匯之處,歷史上先後有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女真、契丹等少數民族在太原一代生存發展。數千年來,太原始終是三晉大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才傑輩出,文俊迭起,帝王巡遊,將相登臨,晉陽山水孕育了眾多文采飛揚、書畫並長、思想深邃、開拓創新的才子學者,也吸引着封建帝王們的目光,他們的活動對三晉文化的形成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故有學者稱:“太原是當之無愧的晉文化薈萃之地”“是三晉文化的核心”。
太原是九朝古都,龍興之地。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來,太原先後是趙國、前秦、李晉,北漢四個政權的都城,是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五個政權的陪都:古代太原雖然多為少數民族和割據政權都城,或者只是中央王朝的陪都,但建都的時間跨度之長,王朝政權之多,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之重要,在中國古都城市中異常顯赫,是除七大古都外,其他古都所不能比擬的。
太原遺存豐富、文物眾多。太原市現有館藏文物20餘萬件,古遺址、寺觀、宮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畫等各類文物近千處,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8處。其中,國保單位13處,省保單位32處,市保單位46處。從全國來講,有如此眾多文物資源的城市是少見的。晉祠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園林建築群之一,聚合了整個中國古建園林要素,濃縮了中國曆朝歷代的歷史符號及佛、道、儒三教精華,展示了太原幾千年的發展。晉陽古城是太原2500年文明的有力見證,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與現實意義;歷經20餘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1459年(截止2010-1-28),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早。所有這些,都激勵着太原人要把自己的城市建成一個服務全省,影響全國,吸引世界,集三晉文脈與現代氣息為一體的特色文化名城。將來,在太原西南,將會形成一個以晉陽古城遺址展示為主題,以古墓葬,園林寺觀 ,石窟藝術為烘托的特色景觀,彰顯太原城市的魅力。
濱河東路:現在大家走上了濱河東路,該路由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和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為太原量身打造。道路全長16.5公里,南至小店,北至柴村橋,全程無紅綠燈,設計時速60公里/時,是貫通太原市南北的快速通道,城市景觀大道,太原旅遊通道。如果有人問你,從南至北怎樣快速通過太原市區,回答無疑是濱河路。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火炬橋, 火炬橋總長1490米,西起汾河西岸的新晉祠路,東接汾河東岸的太茅公路,道路設計標準為城市一級主幹道,主橋道路的路面按雙向八車道設計。火炬橋在設計上採用了國際上的最新理念,創造性地使用三根彎塔柱組成斜拉橋主索塔結構,將橋面的荷載通過拉索分佈到三根塔柱上。最重要的是,這三根彎塔柱也是對“三晉大地”的一種表象性總結,三根彎塔柱形成了三維變化的結構組合,它如同一朵迸發靈感與創新精神的火焰。此外,橋體的夜景燈光又採用了最具有吉祥意義的紅色泛光燈照射塔柱,斜拉索採用白色燈光。夜幕降臨,紅色的燈光,象徵著熊熊燃燒的火炬,用白色燈光連接起來的斜拉索,彷彿是千萬隻握着火炬的手,預示着太原人民團結一致,欣欣向榮。
說到濱河,自然是緊挨着河的意思了,哪條河呢?山西的母親河--汾河。在汾河兩岸,修建了兩條城市快速通道,濱河東路和濱河西路,姊妹路。道路的通暢,為兩岸區域疏通了血脈,打上了強心針,使兩邊區域迅速升值,宜人的環境令人嚮往,商住兩相宜,成為了太原的熱點樓盤,太原市的目標,是要將這片區域打造成為太原的“外灘”。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南中環橋,南中環橋是連接太原南部汾河兩岸的一條重要通道,該橋主線全長2608米,分為東引橋、主橋、西引橋三部分。其中,主橋全長300米,主跨180米,橋樑標準寬度為52.5米,最寬處71米;西引橋為高架結構,東接主橋,西跨新晉祠路后落地,全長1114.74米。南中環橋工程還包括東西立交橋、人行天橋建設等。南中環橋主橋為拱梁組合結構。主拱高40米,向外傾斜16度,副拱高48米,向外傾斜26.82度,為鋼疊合梁組合式系桿拱體系。南中環橋主橋橋型設計構思源於太原市八景之一的“蒙山曉月”。在夜景中從側面看該橋,彷彿一彎新月從波光粼粼的水面升起,配上汾河開闊的水面,更表現出“明月罩龍城”的美景,體現出“汾河曉月”的曠遠悠長。從橋的兩端看,又如一隻大雁。其技術難度與同類型橋樑相比,堪稱世界一流,被建築業內的人士稱之為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雁。
汾河公園:從長風大橋下穿過,我們左手邊看到大片水面地方的就是汾河公園。有句話說,“歡歡喜喜汾河灣。哭哭啼啼呂梁山,湊湊乎乎晉東南,死也不過雁門關”。充分說明了汾河灣人民的富足。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工業的發達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就是環境的污染惡化,汾河也未能倖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人們掩鼻而過,避之唯恐不及。1998年9月,太原市政府決定對汾河進行治理美化,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並對外開放,形成了現在的汾河公園,公園總技資5.6億元。景區北起勝利橋上游155米,南至南內環橋下游125米,全長6公里,寬500米,佔地300公頃。設計為人工複式河槽,由中隔牆分成東西兩渠,東側為清水渠,寬220米,由四道橡膠壩分為三級蓄水湖面:西側渾水渠,寬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庫灌溉輸水。東西兩岸各布置一條箱形排污暗涵,接納沿線城市排污管道和邊山支溝來水,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
汾河景區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積極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圍繞“人·城市·生態·文化”的主題,把河道治理、環境保護、市綠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濱河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城市發展與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又緊跟時代的步伐,以水為墨、以綠為彩,繪就了一幅新的汾河畫卷,建造了具有北方園林風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濱水園。今天的汾河變樣了,相信明日的汾河會更加美麗宜人。我們將傳承汾河母親博大的胸懷和勤勞的品格,為太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汾河晚渡為“古晉陽八景”之一。此處位於西山最佳觀賞點。與對岸的小木屋和水中的鳥島相望,入口聳立的石坊為碼頭標誌,幾何構成的景點,當夕陽斜照、紅霞滿天,河面浮光耀金,舟行景隨,遊人泛舟其間或憑欄遠眺,如畫勝境,可一覽無餘。
太原汾河公園是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內經過水利治理和綠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濱水公園,綠化總面積為130萬平方米,水面170萬平方米,共栽植183種2.4萬株喬灌木,82萬平方米草坪,1萬餘株(叢)露地宿根花卉,形成了兩岸寬百米、長6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廊。一個個構思新穎、寓意深刻、建造精巧的景點星羅棋布,掩映在綠樹花叢之中。
1205 年,元好問赴試并州,適逢捕雁者捕得兩雁,一死一脫網。脫網者悲鳴不去,競自投地而死。詩人感慨,遂購得兩雁,葬於汾河之畔,壘石為識,曰“雁丘”,並賦《雁丘辭》。寫出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2001年8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太原汾河景區視察時指出:“……這個綠化帶對於城市太重要了,這項工程對城市的環境功不可設……”。
2001年12月28日,國家建設部授予該項目“中國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並推薦聯合國申報人居環境有關獎項。2002年5月30日聯合國人居署決定授予太原汾河景區為“2002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民環境最佳範例稱號獎”。
根據總體規劃,太原汾河景區即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獎再向南、北延伸6.2公里,總投資6億元。目前, 汾河公園北延的汾河濕地公園已經建成,南延部分也已開工建設。未來的汾河景區將形成長達近13公里長的綠色生態走廊,為省城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度假、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在汾河上目前已建成的五座大橋,長風大橋,南內環橋,迎澤大橋,漪汾橋,柴村橋猶如五道彩虹橫跨汾河兩岸,是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