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學習作為每日的挑戰,作為生活對我們的磨練,讓我們懷着樂觀與自信迎接戰鬥!正向那位哲人所說的:"要麼你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同學們,學習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但是,請不要抱怨家長們那些期待眼神吧!其實,換一種角度:並不是家長們逼迫我們好好學習,而當今這個社會要求家長們培養、教育好我們,從而使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對待這個問題,請換一種心態。正如一個盛着半杯水的水杯,悲觀的人永遠說它是半空的,而樂觀的人則會說它是半滿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換一種心態,學習生活將不再是陰霾的天空,而是一方艷陽天。
書富如海,天外有天,稱心如意,究竟有幾人能夠呢?但只要想起桌頭小山般的書本,深夜裡撐開沉重的眼皮,星光下暗暗立下的誓方,課間十分鐘無數伏於桌面補充睡眠的同學,自己在平時確實做到了"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為了自己的目標能不斷追求,清醒的挫折意識下,有着強有力的與挫折抗爭的勇氣和決心,在困難中勇往直前,經住了風雨吹打。想起拼搏過、焦慮過、備起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
面對失敗,讓我們銘記一位老者的話:一個人如果失敗了,並不證明他永遠完了;如果他認輸了,並且退卻了,那他才永遠完了。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人生離不開拼搏,就像我們不能拒約成長一樣。
同學們,讓我們邁開輕鬆的步代,迎着涼爽的晨風,努力奮發!
琅琅書聲是我們獻給太陽的禮讚,晶瑩露珠是我們迎接日出的眼睛。
同學們,在陽春三月——學雷鋒活動大力開展的日子裡,讓我們互相幫助,為我校早日成為全國一千所高等實驗中這努力吧!
年輕的朋友們,請珍惜每一個晴朗的早晨用生命中最濃的激情,最美期待迎接日出,讓那燦爛的朝陽點綴我們的壯麗人生!
九九級四班全體同學
二OOO年二月二十八日
國旗下的講話是國旗下的講話:閱讀將改變的人生
2004年新華社的一個報道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的調查發現,5年來我國國民的讀書率持續走低,2003年比1998年下降了8.7個百分點。兩年後的調查顯示:圖書閱讀率連續6年走低,國民閱讀率首次低於50%.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我再給大家一組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的數據:以色列猶太人為每年64本;俄國人為55本;美國每年每人讀書50本。而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讀書不足5本。 我們知道猶太人是很聰明的,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都是猶太人。只佔美國人口3%的猶太人獲得了27%的諾貝爾獎。猶太人這麼聰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歡 閱讀。閱讀最大的魅力是在於它能夠將文字在頭腦中轉化為畫面。所以它能培養想象力創造力。而看電視就沒有這個功能。
我們中國是一個讀書大國,自古以來就有"書香門第"、"腹有詩書氣自華"之說。
我們所熟知的古人勤奮讀書故事太多了:囊螢映雪、鑿壁借光、懸樑刺骨。我這裡再講一個非常感人的、也很凄涼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叫伏生,這個人 10歲開始拜師學習,也就開始研讀《尚書》(是一本很難讀的古書)。伏生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非常刻苦。他刻苦到什麼地步?他把自己關在一個冰冷而潮濕的 石頭房子里,這樣的房子,第一安靜,第二冰冷而潮濕逼迫你經常醒過來讀書。他在這個房子里反覆誦讀《尚書》,他是怎麼記他讀了多少遍的呢?他在自己腰上系 上一根繩子。這根繩子有80尺長。這當然不能當腰帶啊,這系完以後腰得凸出一大圈啊,80尺。每背一遍《尚書》,他打一個結,每背一遍《尚書》,他打一個 結。很快這根繩子就打滿了結。《尚書》自然也背得滾瓜爛熟。古人都這麼熱愛讀書何況我們現代人呢?大家知道就在本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華人科學家高 錕與另外兩名美國科學家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在網上瀏覽了高錕的簡歷,他出生於上海金山的一個書香世家,在十歲之前他就能熟讀四書五經(《四 書》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有《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這說明高錕從小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他的成長並最 終成為光纖之 (國旗下的講話:閱讀將改變的人生父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作為小學生應該看哪些書呢?當然不能單讀作文選,童話、寓 言、歷史、人物傳記、自然科學、散文小說自己看得懂都可以看。我們學校圖書館還是有一些好書的。看到一些同學借到書後,坐在台階上迫不及待地讀起來。(等 不及拿到班上)我很感動,這些同學說不定以後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者。
最後,我以《閱讀改變人生》一書的主編巴丹說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閱讀令人睿智豁達優雅美麗。不論出身高貴與卑賤,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坐標和軌跡,奏響人生的樂章。
國旗下講話2篇 標籤: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