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灑三尺講台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具備良好的師德是對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師德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執教實踐告訴我:師德最具體的內容和最生動的表現就是充滿愛心和無私奉獻,它們猶如飛鳥的雙翅,鐵路的雙軌,人的雙腳,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
一、 造就民族振興的棟樑需要至誠的愛心
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金鑰匙,是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種。換言之,對學生充滿愛心是一個教師必備的素質,是師德的首要要求。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指出:“要成為孩子的真中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如果說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就在於獻身;如果說教育是生活,生活的真諦就在於充滿愛心。
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改變過去“尊師愛生”的傳統觀念,師生間建立起以“互尊互愛”為基礎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學生與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師生之間存在年齡和知識的差距,教育和被教育的地位不同產生不尊重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僅是師德師風問題。在《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里均對尊重學生的人格有明確的規定。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相處,才能使師生之間更容易溝通理解,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稟賦傾向和智力發展等,為得心應手地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們要公平待生,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看待,不厚此薄彼。對學得輕鬆的學生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好就姑息遷就他們的缺點,甚至掩飾縱容,否則不利於學生今後的身心發展。譬如,學習委員某一天值日開溜了,教師不能因為其是學習委員就網開一面,而應找個恰當的時機,深入了解情況,如果有特殊原因,應向其他學生說明,以得到全體同學的諒解;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該批評教育就得批評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全班同學感受到,在這個集體當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對於學困生,教師就更要多給他們一份愛心,幫他們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不能只看到這類學生身上的消極因素,而要看到他們的積極因素、閃光點,而且要善於、樂於、勤於挖掘他們的積極因素。我們應該認識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少年兒童的思想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不利的條件下容易變壞,在有利的條件下也可以變好,同時更要看到學困生內心存在需要別人尊重又怕得不到尊重的矛盾。為此,教師就應深入了解,激發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要轉化,先得感化,這時,最需要教師的“愛”。教師應主動關心、愛護、鼓勵他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他們在和風細雨中明白道理,樹立頑強的進取心和上進心。
如果我們奉獻了真誠的、平等的、無私的愛心,那麼每一個學生都將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學生都將感受到心靈的舒放和愉悅,每一個學生都將真切地感受到學校是他們身心成長的家園。進而讓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為祖國美好的明天、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拼搏。只有熱愛、關愛、真愛學生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依賴,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誨,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 譜寫恢弘的教育詩篇需要無私的奉獻
生命的價值何在?答案是眾多的,然而真理只有一個: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廣為傳頌的名言:人只有對世界有所奉獻,一生奮鬥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揚世界的榮譽,但奉獻的快樂卻可以為千千萬萬的人所享受。作為教師,一生耕耘於三尺講台,雖然清貧,卻又富足,因為桃李滿天下。看似平凡實為崇高,都緣於“奉獻”這兩個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而教師則是興教之本。所以我們經常強調,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對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騰飛、民族的振興等,都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曾用充滿激情的筆觸寫道: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開發人類智能資源的先鋒隊,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協調人際關係的藝術家,平衡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正因為如此,國家對我們教師素質的要求,特別是職業道德水平的要求就顯得分外重要。而首要的是,我們應有這樣的認識,教師的職業是光榮而又神聖的。如果僅僅將教書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生存的工具,把從事教育看成是眾多職業中的一種歷史的偶然,那麼,我可以肯定地說,有這樣一種思想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教師,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教書匠而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崇高的、無私的奉獻精神,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精神,就不應當從事教師這一崇高、神聖的職業。
只有懷着雷鋒那樣無私奉獻的意志,那樣堅定的信念,我們才有可能把這一崇高而又神聖的教育事業干好。換言之,只有把無私奉獻當成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和教師的身份才是相稱的。是的,教師好比蠟燭,不斷發出光和熱,照亮了別人,消耗了自己;教師好比一支粉筆,撒播着知識和智慧的種子而不斷地磨損了自己,化為潔白無瑕的塵泥;教師好像一張梯子,讓別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去,採摘美好、幸福的果實。在社會眾多的職業中,教師固然是極其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一職業有多麼富有,多麼顯赫。它不是理想主義或英雄主義的事業,教師是極平凡的,極普通的,極清貧的職業,它絕沒有世俗意義上令人艷羨的榮耀和光環。教師必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甘願奉獻,才能抵禦紛繁里許多迷人的誘惑,潛心於三尺講台,引導學生參與人性、人格的文化傳遞,使所教學生成為一個個真正意義上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用我們嘔心瀝血、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一顆痴心,一縷真情,一片至誠譜寫恢宏的教育詩篇。
教師的工作和其它工作不一樣,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理智,有情感的,對於教師的培養教育,學生將終身難忘,特別是教師的那些高貴品質會在學生心靈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這就是師德的魅力。樹師德,鑄師魂,應是每一位教師一生的追求,我們應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新型人際關係的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