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說“比教學”歷久彌新談“訪萬家”
——學習陳安麗廳長講話落實推進“比訪”活動的體會
周磯學校 李萍
“比教學”不是一節集中各種優質資源和教師全部精力的優質課、示範課,不是包裝的、精心準備的,而是在平常中的優秀和優秀中的平常化,真正讓優秀成為習慣。——陳安麗
在9月22日的全省視頻會上,聽到陳安麗廳長擲地有聲地說到這番話時,聯想到之前聽到的“裸課”要求(即一支粉筆三尺講台,不使用多媒體),我不禁要拍案叫好!成幾何時,公開課必用多媒體,無課件就不可能上出好課成了一些老師的盲目追求。於是,為了體現“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一些老師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有時能用小黑板與挂圖代替的,非要用電子屏幕大大地打出來,甚至有時只有幾十秒鐘的“挂圖式”使用效率,也要帶學生進入空氣不流通的多媒體室白白耗上一節課的電,真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裸課”的提出,有利於撥亂反正、溯本清源。既然“比教學”比的是常規課,常規課是不需要頻繁使用多媒體的,那麼教師們花在想心思制課件的時間少了,花在研讀教材上的時間自然就多了。當然,我並不是個老古板拒絕一切現代化手段,在需要、且只有用課件才能解決的教學內容上,那課件是花費多少精力時間也要製作出來的,因為那樣,才是對學生負責為學生服務。我在這裡反對的,是無謂的“現代化”。我曾寫過一幅對聯打趣多媒體泛濫的現象:“粉筆黑板擦老傳統功不可沒,電腦多媒體新玩意錦上添花”,橫批“課堂新貌”。現在看來還不夠,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不能只是應景的“錦上添花”,應是無可替代的“雪中送炭”!
教師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當了二十多年老師,現在也當了三四年一把手校長,課堂是一天沒拉下的,現在還在堅持帶語文課、畢業班思品課。我深知教學工作的艱辛。但看到現在很多老師只顧“低頭拉車”,不想着“抬頭看路”,每天忙碌機械地上課、改作業、輔導學生改錯,忙得沒時間看書,沒心情思考,也沒有意識到該再去研究研究自己已教了很多遍的教材,深有“事倍功半”的擔心。老師們常常在抱怨自己講得這麼辛苦,學生作業竟還錯那麼多,最後總結上一句——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不好教了!為什麼不把課後改錯的時間放在課前的深度備課上呢?
誠然,現在我們學校因為開門辦學,創辦均衡教育優質試驗園區,招收了許多地方學生,這些孩子又大多是留守兒童,有些家長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我們老師的教育難度是大大加大了。但是,作為擁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能力與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僅僅是抱怨學生的接受能力差,而重要的是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還能為學生們做些什麼?是否關注全體,運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否設計了讓學生自學嘗試、練習反饋的環節?學生變了,我們的教法也要變,同樣的教學內容,不能老是重複“昨天的故事”,要運用智慧深入思考,每一天、每節課,都要精心設計出一個個引導學生進步的階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的進步。
這些最基礎的教學工作,不是一兩堂經過包裝已類似於表演的公開課所能達到效果的,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腳踏實地地、默默無聞地思考、打磨,在常用態課中實現“平常中的優秀”,做到“優秀中的平常化”!
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老師上門家訪,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個激勵,對家長也是個觸動,容易在教育中形成合力。——陳安麗
聽到安麗廳長這番語重心長的話,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在家訪這條充滿愛心的征途上,我們周磯學校的全體教師已披星戴月、風雨兼程地走了五年!三年前,我校的師德標兵余廣錄老師曾在集團德育年會上以《我的家訪之路》為題做過專題報告,今年,我校的優秀班主任張秀艷老師的家訪事迹上了集團的《比訪簡報》。
家訪,一直是我校的優良傳統。記得當年我還是副校長時,老校長為了加強家校聯繫,提出了“全員家訪”工作要求,我受武漢鍾家村小學桂賢娣老師的啟發,建議將主題確定為“你進步我家訪”,並告知全校學生。記得當時學生們將信將疑——“真的?老師真的不告狀?”“會不會先說幾句好聽的先墊墊底再傾訴一大堆罪狀?”“要是我們沒優點沒進步怎麼辦?”看到學生們可愛天真的擔心樣,老師們忍住笑鼓勵學生們:一個人怎麼會沒優點呢?如果你覺得你的優點不夠多,那這幾天就趕緊努力行動起來!到時候不就有進步的例子了?學生們那時,往往下課了都湊到老師面前表功:“老師,昨天我作業字寫得可認真了,花了好長時間才寫完,這下家訪時可有表揚我的事了吧?”“老師,我這幾天在校園裡撿了好幾次彩色垃圾,這個星期還被評為環保衛士了,這件事您一定要告訴我爸爸媽媽呀!”還有的學生着急地問“老師,怎麼還不到我家家訪去呀?我都等了好幾個星期了!”以前學生們聞之色變的家訪,變成翹首以待的殷殷期盼。家長也喜滋滋地告訴我們:孩子為了迎接老師來,在家裡也變得懂事了,聽話能幹了!
今年五月、八月、十月,我們又組織了三次全校統一行動的“全員家訪”,在以往家訪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家訪談話須知》,對全校尤其是年輕教師進行了訪前培訓,並將全校教師分成了若干三人小組,每組一名男教師,規定了家訪前的六大準備:自行車、相機或手機、家訪記載表、防晒及飲水準備、談話內容、學生帶路人。這都是根據我校學生居住分散,路途遙遠的實際情況而要求的。每組教師家訪時,還有一項實地考察任務:看學生是否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在跟家長的促膝談心中,我們宣傳了教育孩子的理念,幫助孩子現場布置起了學習角,孩子們都欣喜驕傲地偎依在老師身邊,為老師深入家庭的關心和指導而露出感激的笑。老師們每到一處,周圍的鄰居們都圍過來,就他們所關心的教育問題問長問短,被訪的家長們也特別受觸動,紛紛表示:老師們都這麼關心孩子的成長,自己平時也要抽出空來,過問孩子的學習,多跟孩子聊聊天親近孩子。
正如我校張秀艷老師在家訪手記中寫的那樣:“走的家庭多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障礙就少了;走的路遠了,老師與家長心之間的距離就近了”。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通過面對面的家訪,家長對學校的認同信任程度更高了,老師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的辦法也更多了。
學校,是活動的重心,校長是活動的具體承辦者,是活動的關鍵。學校校長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確保活動質量。——陳安麗
作為校長,聽到安麗廳長的這番叮嚀,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如何讓全體教師都認識到“比訪”活動的意義,認識到這既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樂趣、不斷向真理靠近的過程而自覺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參與?如何引導教師認同將“比訪”活動與教師年度績效考核、評先表彰、晉陞專業技術職務、及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掛鈎?都有許多工作需要智慧地做。
以“課外訪萬家”為例,家訪雖是我校的優良傳統,在我校也早已經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單槍匹馬行動,而是全校分組分批進行的,但如何將“報喜、溝通、“療病”等多種類別有機運用,提高家訪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如何創造更多的方式方法積極鼓勵引導家長?如何在對家長客觀地指出問題之後,持續進行有效的督促指導,以保證學生確有進步?這些細節都需要思考。
再來說說“課內比教學”。老師們在繁重的質量壓力下,如何保證“全員性”?年紀大資歷長的老師,可能對“比教學”沒有熱情,認為“黑貓白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有學生的成績,怎麼教是他的事。而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可能對“比教學”充滿了恐慌,害怕自己因一節課上不好就被打入“另冊”失去成長機會。
校長,是學校的引領者,是將“比訪”活動落實與深入推進的關鍵。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但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行動起來開展個案研究!首先,我帶領班子成員制定詳細方案,統籌協調,領導督促,同時身體力行,主動參加集團“課內比教學”健康課比賽,因為我在學校還兼任着女生青春期教育工作。此外,十一長假后的10月10日下午,我邀請了好友——廣華二小副校長、小學語文名師陶新陽老師來我校開展“名師送教”活動。同時,又鼓勵年輕教師楊慧慧上一節不同年級的“同課型同構”課。“同課型不同年級同構”,是我根據我校各年級都是單班而量身定製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當天,所有語文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所有青年教師都參加了此次研討活動。陶老師嫻熟的教學技能和厚重的教學功底,讓老教師在感悟中反省到自己的差距,讓年輕教師在觀摩中學到實用的技能。最近進行的“青年教師磨課活動”“黨團員教師家訪活動”,都在教師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一系列“比訪”活動的推出與開展,不僅是在考驗我對“比訪”活動精神實質的領悟,也在考驗我作為一名校長的執行力。我相信,我和全校教師們一起,一定能在“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中提升專業素養,分享教育智慧;同時和我的學生們、家長們一起,共同攜手,一路同行,創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