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我想起清明,腦海中最先冒出來的就是這句詩。而在《曆書》中,我記得對清明節名稱由來的介紹是這樣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2013年的清明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我有幸隨同湛江師範學院的龍鳴老師前往雷州祭拜在台灣和雷州都赫赫有名的陳清端公——陳瑸。恰逢天公作美,連日的陰沉多雨卻在今天有了喜色,煦日和暢,涼風習習,頗有一番雅緻,也讓我對此次雷州行有了一種莫名的期待和雀躍。
在車上,為了提高此行的質量和價值,我提前百度了下陳瑸其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偉人離我那麼近。陳瑸是雷州市附城鎮南田村人,是中國歷史上為官清廉的代表人物之一。清康熙年間,陳瑸讀書,由舉人到進士;做官,從縣令到巡撫總督。陳瑸一生“居懷淡泊,彌高酌水之風”。他以“貪官不在多取,取一錢即為傷廉”作為座右銘。他為官不帶家眷,布衣素食,住的地方僅一廳堂一卧室。雖在福建巡撫任上,仍然念念不忘家鄉人民,呈請康熙皇帝批准,將其節約下來的公費銀5324兩,撥給粵省督臣修築東洋海堤。而他也把自己應得的“養廉銀”5000兩,捐為修堤費用,一舉解除了為害家鄉多年的一大禍患。
康熙皇帝稱之為“清廉中之卓絕者”,聖祖稱為“苦行老僧”,他與于成龍、施世倫等同為當朝名臣,跟海瑞、丘浚合稱嶺南三大清官。
行程途中,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似乎在不停地冒着喜悅的綠色泡泡的水田,還有我叫不出名的樹木,它正隨着調皮的風跳着不知名的舞蹈呢!沿途給我映象極深的樹有兩種,一種是這裡常見的低矮茂盛的芭蕉樹,肥肥壯壯的特別有喜感,也許唐朝的傳奇美女都是芭蕉樹精化成的吧!接下來的是那種類似於北方的油柏的樹,細長高挑,風向標似地高高戳在那裡,枝葉卻不是茂盛的,只是在頂端集中燙出一個標新立異的“雞窩”,我想這種樹一定是有着大大脾氣的“燒包”大少爺。或許在我為他那迷人的髮型感嘆時,他也正斜斜“撇”我一眼,不屑地只給我眼神連話都不肯說呢!除了這些就是那些亂七八糟、嘈雜的花,也許正是從“牡丹之都”來的孩子才對這張揚的春色都不肯給予多餘的關注吧。在我的眼裡牡丹才是最惹人愛的,其它的花都會黯然無光,這不僅僅是對牡丹花的喜愛更是一種對家鄉能有如此風物的驕傲,“我愛我家”嘛!樹實在是我此行踏春的一大收穫,中原之都什麼時候才能有這大片大片的、有着燎原之勢的、綠的都像是假的樹啊!視線正要模糊,風突然起了,青綠的大葉子、打成小卷的小葉子都密密地啪啪直響,風把地上的薄薄的腥氣也帶了上來,陡然間,我想起了北方的暴雨,還有那灰暗嗆鼻的空氣,看過去讓人提不起來勁的疲倦的樹木,凄涼的零零星星的蟬鳴和烏鴉叫,這一切在我的腦海中先從灰白變的能辨識出一點顏色和溫情,可當我要仔細回憶時又再也想不出來,只留下空白、灰白、樹、房屋、匆匆的腳步和那些帶着面具的各色人……
恍恍惚惚,一個多鍾過去了的,我們終於來到了雷州市區,在這裡我有幸見到了陳瑸八世裔孫陳日光先生,一個舉止嚴謹、時刻保持着謙遜態度的老先生,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種所謂的世家大族的風采。見到老先生時,略帶羞澀的我還未趕得上打招呼,老先生就先對我們一行人真摯地說:“真是太感謝你們百忙中還抽空來這裡祭拜我的先祖清端公啊,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在初步彼此了解后,老先生還向我們介紹了現今對陳瑸的宣傳情況和對陳瑸及後人祭奠他留下來的文物等的修復和保存情況。在交流中,我們知道陳瑸為其後人制定下了嚴格的家訓,涉及到了“立身之本,為學之方,持家之道,涉世之要,服官為政之則”等諸多方面,而且每一言一語皆留下了他對自己後人的殷殷期盼和敦敦告誡,真是讓人感動啊!而作為陳瑸後人,他們也始終嚴格遵循着這些家訓,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恪守己責,絕不僭越。原本專心開車的龍鳴老師也忙裡偷閒,時不時插來的隻言片語更如神來之筆,讓我對陳瑸及其後人更加敬佩。據老師說陳日光先生原先的政府的官員,但是卻有着一個頗讓人津津樂道的“毛病”,工作就是工作,絕不因為工作與人外出吃飯,私下裡更是“緊閉家門”,真真正正做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就算是親友私下請吃飯也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吃完還要反請過去,有時實在有事情要“煩請”別人幫忙也必須親自登門再三感謝並送上家中特產,絕不佔別人的便宜也不欠人人情,不喜交際獨善其身。而他們在雷州生活的族人據說也是如此,嚴格恪守家訓,實在讓人欽佩。同時,陳日光先生作為陳瑸的後裔,能夠非常有遠見地去主動宣傳自己的先人,自己更是多方籌措資金、聯繫專家學者為陳瑸著書立碑,鞍前馬後地奔波勞累,有意識地去保留相關的文物和陳瑸身上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一點,真的是我難以想象的,這是多麼偉大的構想和卓識啊。也正是在其努力推動下,陳瑸故居、陳瑸墓、陳清端公祠、陳清端廟才能夠完好地保留並再次翻新。在旅途中,我也有幸接觸了陳日光先生的孫子,和其短暫的交流中,我發現這位小朋友別看年紀不大,見識卻蠻多的,也特別有家教,有點私塾“小夫子”的味道,他對自己的先人陳瑸的生平和詩詞作品如數家珍,在講述過程中更是留露出一股濃濃的驕傲之情。這真是讓我這種出生於“小門小戶”的獨立人士感嘆不已啊,真是油然而生一種羨慕和敬意!
接着,在當地的叔叔阿姨們帶領下,我們開始了此次旅程的重頭戲。首先是掃墓。我們驅車沿着鄉道開到了陳瑸墓前,在鄉道的右側就是陳瑸墓,周圍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有着和勃發的雜草。這裡有一個專門的小房子,裡面貢放康熙大帝為陳瑸提的詞,據說有滿漢兩種文字,我細看了下,真的有那種奇奇怪怪的滿文哦,外面還有對聯和題詞,不過我卻記不得是石刻的還是彩繪的了,總體來說就是有很濃的文化氛圍和莊嚴肅穆的感覺。小房子後面就是陳瑸墓,很大的一個墓,周圍也沒有過多的雜草,墓中央的邊上有一朵紫色的小花正在風中澀澀地開着,給這個肅靜的早上增添了一份生機。來的叔叔阿姨先是在墓前擺上果品,接着燃起香燭,壓上墓紙,焚化紙錢,隨行的我們開始一人拿三柱香祭拜了,這時,整個天地都顯得過於靜謐、莊嚴,我看着陳瑸墓,默默地在心裡說:“陳瑸,真想穿越到你的時代感受你啊!”祭拜完,我們把香插好,然後就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再次默哀,最後就一人拿一個蘋果離開了。走的時候,我在隊伍的末尾回頭望了望那片墓區,它是那麼靜穆,那麼莊嚴,我似乎聽到陳瑸輕輕的呼吸聲,對啊,他只是睡著了,不過不用擔心,還有一朵在風中澀澀着的花在陪他呢。
第二站是陳瑸紀念館,這是新蓋的紀念館,是“清端園”的一部分,有着古今結合的特點,紀念館是磚牆極高的類似於清代四合院的大房子,因為行程很緊,我就沒能走進主館,只是在周邊逛了逛,公園裡很祥和,有孩子在乾淨的水泥地上玩鬧,也有調皮的跑到了陳瑸塑像旁給他來了個親切的擁抱,還有老人在紀念館的長凳上閑聊、打牌,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在紀念館旁有兩個標誌性的建築,一個是陳瑸的塑像,遠遠望去有一種穩重大氣的感覺,近看又獨有一種嚴謹自守的風味。另一個就是刻有“清廉卓絕”字樣的石碑,與陳瑸的塑像正對着交相呼應,別有一番趣味。在紀念館的曲曲折折的小道里,我尋覓到了一塊很陳舊的匾,正好奇的時候,龍鳴老師走過來說:“喲,你可找到好寶貝了啊!這還是清朝流傳下來的文物,是康熙皇帝在位時因為陳瑸為人正直、政績卓越而賞賜下來的,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被有心人偷偷裝扮成床板才得以保留下來的,這可真是歷經歲月滄桑的珍貴文物啊!要仔細看看琢磨下哦!”我聽了之後趕緊懷着一種誠惶誠恐的心去瞻仰這塊匾了……
陳端公廟真是難找啊。走到這裡要經過好幾條條彎彎曲曲的古巷,再轉幾個彎,最後是一條巷子直通陳瑸廟,這個巷子的巷口據說有一塊下馬石,現在遺失了。我們此行趕的時機不對,這個時候的陳端公廟正在翻新,遠遠地就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據陳日光老先生說,陳瑸廟是康熙皇帝恩准賜建的,這麼大的廟,現在翻修起來很困難,資金缺口很大,好在有宗族、社會各界人士和政府的資金支持,要不然估計在他的有生之年都不見得可以看到陳瑸廟不再破破爛爛了。他還說,最初翻新的時候資金不足,連工人的工資都沒給,一直拖欠着,但工人不計較,依舊很認真地工作,“因為這是在給清官修廟”。說著說著,我們就走到了盡頭,清端公廟到了。還未進門,那朱紅剝落的梢門和周邊的小洋樓就給了我很強的視覺衝突。進去,磚牆依舊是很高的,我還看到了很有時代感的瓦片,灰色的有着波浪花邊的瓦片,似乎我在電視劇《喬家大院》里影影閃閃見過的那種。其他的呢,也是一如既往地震撼,真是描述不出來那種感覺,就像是一腳踏進了歷史長河,那些磨地溜光水滑的石頭,綠瑩瑩的有些詭異的青苔爬來爬去的,還有那些畫在牆壁上的飛天圖、鬼神圖等等等等,真是讓我眼花繚亂,恨不得能在這裡呆上個三天三夜好好研究一番。裡面的工人們在忙碌着,他們額前有着大顆大顆的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出晶瑩的光,因為他們都在高處修復着牆壁,我只能看到他們的側臉,不過那嘴角的微笑卻很耀眼,顯示出他們樂在其中。據說這裡有一個陳清端公的塑像,在劉世馨的《粵屑錄》有這樣的記載:“祠內所塑像,是自台灣附海送舶來者。聞百姓塑公像二,一留台,一還雷。塑像時百姓環集數公須若干,莖其黑白長短,皆百姓如式自鑷已須,交塑匠共成之。非甚德盛,孰能如斯!”真可惜,我沒找的……
就在我沉迷地不知身在何處的時候,枝頭的太陽已經有些興奮過頭了,時間也已過到接近一點了,在咕咕叫的聲音里我不得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裡,離開了雷州,但,陳瑸卻從紙上躍然跳到了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