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實踐周心得體會

實踐周心得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實踐周心得體會(一)

  這次的人任務是拍片,分別要求是一個新聞片一個專題片。我們組只有5個人,分別是,高X 馮XX 陳XX 金X 和我,可以說人盡其用。

  我們很早就討論策劃方案,並在網上啟動了多人聊天,方便組員在網上交流討論。由於我們不想於其他組的方案衝撞,所以否定了一些正好在實踐周但是會有過多人的涉及的主題,比如:雙選會。而後,大家探討出有關“考研熱”“經濟危機”“文化遺留傳統”“准黃色現象”的主題,最後,定在了新聞片關注“經濟危機下民工生存的狀態”和專題片關注“將要被歷史遺忘的紹興平湖調”的角度。

  定好之後,見了我們的導師,在分析很多點上,開闊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建議我們挖掘的某些點要深化等好建議后,我們就開始着手搜集資料,聯繫採訪者的前期工作。新聞片還算較順利,不過,專題片就犯難了。

  由於事前準備條件不是充足充分,在於平湖調最後一代傳人王玉英老人的溝通上也出現了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平湖調的把握出現了偏差(平湖調的情況比我們預想當中的還要糟糕,已經頻臨滅絕,幾乎找不到了)到了紹興后,我們臨時決定放棄這次的選題,回來再重新改主題。於是在實踐周之中,我們有了一次紹興一日游。

  第二次的專題片,我們決定就地取材,內容盡量可以周圍完成。於是就定了後來的“宅男宅女宅生活”,片子由四個故事組成,最後面需要心理方面的老師的心理分析和指導。每人負責策劃一個故事,最後再導演剪輯出來,我策劃並執鏡的故事可以概括為“快樂宅女”並由金珺友情出演。關於心理老師,之前我聯繫了體育館的老師,但是他拒不出鏡,後來我便找到方建移老師。方老師非常配合,在和我們溝通過一次后,犧牲自己中午吃飯時間幫我們錄完了採訪部分,讓我們非常感動!(再此謝謝您)。

  素材導好之後的剪輯還算順利,基本完成了實踐周的要求。下面來說下我個人對於這次拍片實踐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關於前期準備一定要多做,做和不做,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會有什麼突發情況,多做二手準備,一定會收益不會吃虧的

  關於受訪對象或者主人公的安排,要事先溝通好,對於不同要求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去引導,自己要盡心儘力的去勸說去打動她

  關於團隊合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眾人拾柴火焰高,多做分析和可行性探討后,再決定

  關於拍片,實踐重要啊,我對光,還有攝像的能力太欠缺了,以後還要多抓緊能實踐的機會,多多聯繫

  關於指導老師,老師的經驗值得好好接受和學習,汲取經驗能減少我們犯的錯誤,所以還是要和指導老師聯繫和溝通的!

  實踐周心得體會(二)

  心得體會是一段感悟,是一段回憶,是一段美好經歷的體會,以下《實踐周心得體會》由出國留學網心得體會頻道為您精心提供。

  藝術實踐周就這麼匆匆過去了,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適應,還沒從十一長假的休閑娛樂中緩過勁來的時候,藝術實踐周就那麼如火如荼的展開了,那時候忽然就那麼忙起來了,講座、排練接踵而至,真是讓我應接不暇,有那麼一點點的措手不及,感覺一下子就抓不着頭緒了一樣,那麼多的講座、音樂會,真就不知道聽哪一場好了,真是覺得自己的一個腦袋一雙手還不夠用了,恨不得自己會分身術,那就都能去了。

  其實,聽了那麼多場的講座,那麼多場的音樂會,還真是分不出個高低來,所有的講座都是那麼的記憶猶新,好像都是昨天聽得一樣。國音堂那麼多的專場講座,系裡展開的那麼多的講座,還有系領導們極力為我們舉辦的音樂會,之後的學生作品音樂會的教師研討會,都使我記憶深刻。我不禁在思考,究竟什麼是音樂,只是物理中定義的那樣么?物體規則震動發出的聲音稱為樂音。

  由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就是音樂么?也許,音樂與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言語、行為、人際關係等等,有一定的關聯。也許音樂只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奏或聽,都內涵着關聯人們千絲萬縷情感的因素吧。

  那為什麼音樂能表達人們的感情呢?也許因為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就產生了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等,它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關聯吧。特別是對人的心理,會起着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宋老師曾說:廣義的講,音樂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

  其實,所謂的音樂的定義仍存在着激烈的爭議,但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並含有不同音階的節奏、旋律及和聲。或許,就只是好聽的“聲音”吧。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好像已無法查考了。據說,在人類還沒有產生任何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了,就好像動物那樣。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應該就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了吧。

  當人們開心慶祝的時侯,敲打石頭、木頭來表達喜悅和歡樂,這就是最早樂器吧。音樂的最初形式也許只是那麼簡單的目的,就是表達喜悅,經過了這麼多個世紀的發展,音樂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體系供大家學習,也許我們現在學習的這些理論知識大多來自西方,但是最早的樂器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發明的,據考古發現,最早的樂器是骨笛,挖掘自中國,所以老師們總是一再的強調,要寫有中國特色的曲子。

  葉小剛老師曾說過: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發揚我們的文化,那還指望誰能把我們民族的東西發揚光大呢?從剛接觸作曲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寫民族五聲調式的歌曲還有鋼琴小品,我還記得開始時那一夜又一夜寫出來的作業,同學也說,聽起來總覺得怪怪的,經過老師那麼一改,就那麼一兩個音符,就變得很順暢起來了。後來時間長了,讓我寫西洋的旋律,我都要想好久也會把它們拽到民族調式裡頭去,就是那麼的自然。

  聽老師們講座中說的,國外的學習環境、學習的氛圍和國內好像不大一樣。國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大家都自己找曲子來聽、來分析,國內主要是因為從小學開始就是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老師把東西一股腦的都交給你,你只要等着學就行了,就像小孩子吃飯一樣,等着別人來喂。

  所以我們都形成了這種學習心理吧,老師不教給你就不知道自己去學、自己去找。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點我覺得應該學習國外的教學模式,但是畢竟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我覺得現在已經朝着自主學習的模式發展了,而且大家也有了學習、實踐的機會了。總之,實踐周過得非常的充實,得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如果可以,條件允許的話,應該時常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有學習,有了解,有實踐的機會,也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平台,對學習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實踐周心得體會(三)

  十八歲,再不是一個懵懂的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與驚喜,在即將展翅飛翔之前,除了心存對師恩,對母愛,對父教的感激之外,學會對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讀了《守望的距離》后的感想:

  此書是一本散文集,積累了作者周國平數十載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發,並盡量減少自我重複。對於生活,人生的變幻和命運的磨難雖讓作者難免下筆猶豫,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使他拿起筆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謊言來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現出了他的一種與眾不同的超脫。

  整本書大多寫的都是哲學問題,對於存在之迷,將蘇格拉底與孔子相對比,讓我知道對於蘇格拉底的哲學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於一切東西,並讓我了解到對於人生需要審察,這樣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礎上提高內涵修養。

  對於人們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國平運用設問的方法將幸福的內涵串聯成一串珠子告訴我們幸福並非只是實現願望那麼簡單。幸福雖然是個不確定的東西,但也有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當最熱列的愛,受到創傷而返諸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

  對於死亡,一直是人類不敢正視卻又躲避不了的結局,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文章中作者將死亡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多數人對於死亡採取的是沉默的態度,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將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後接受它。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從中發掘出正面的價值。對於死的思考雖然徒勞,但並非沒有意義。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只會埋頭於種種事物,沒有興緻覽閱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負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來並時不時懷念一下那份童貞,可貴,也不枉活了一場。

  作品的最後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樣是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一反常理思維的是,作者將追求視為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作者寧願做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選擇成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這是對於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們,或許真會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卻忽視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當然不免還有些情緒。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起來。剖析人生,評論人生並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這珍貴的人生。那些與眾不同的言論讓我深知人生的飛逝,人生的短暫,人生的寶貴。

  後悔已換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從現在起,把握現在,正視人生!



實踐周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