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是本學期科學四年級第一單元《電》的第一課,也是這個單元的起始課,主要是讓學生對電的本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感受到電並不神秘,它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為學生後面學習電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靜電現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平時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也經常會發生這種現象發生,學生們都經歷過,但是對靜電現象從未做過深入的探究。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活動一開始,我就引用了幾個中常見的靜電現象,引導學生對靜電的關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物體間的摩擦起電等一系列的探究或的,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時會產生靜電,進一步認識靜電產生的原因和電流的形成。
我在教學中採取用梳子梳乾燥的頭髮,頭髮飄起來了的演示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演示實驗下,小心翼翼地進行實驗以及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學生小組經過研討知道:兩個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象類似,相同電荷會互相排斥,不同電荷互相吸引。懂得塑料棒經過摩擦,產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的道理。但是,我對學生實驗能力過高地估計,沒有了解他們的實際能力,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因此,備課時要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
篇二: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預測》一課,是一節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的內容。現特對本節課進行如下教學反思:
從對課堂的駕馭來講,有所進步。讓學生預測用嘴吹兩張同樣大小、相距5厘米的紙,在沒有這方面知識的情況下,孩子在預料之中得出了錯誤的預測。這樣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預測都是錯的,似乎沒有了給孩子成功的體驗。但從教師處理與預設教育設計環節出現偏離后駕馭課堂的能力來看,整堂課還是值得去細細揣摩的。
從教育內容的安排來看,每一個教學內容層層推進,緊湊卻不缺乏彈性。教課書上的內容在排版上有些呆板,讓學生預測鹽融化在水裡后水位的變化,老師跳出了這個圈子。
先在屏幕上顯示大小兩個鐵釘,讓小朋友預測他們會吸嗎?有的學生說會吸,有的學生說不會吸,當學生說不出真正依據的時候,教師把話題一轉,順勢道出另一個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說,這是猜測。然後出其不意地將自己做的兩個電磁鐵拿到了顯示屏下,說,老師有辦法讓它們吸,你們信嗎?因為這個知識已超出了學生認知的範圍。讓學生來做預測得話,有難度。接下去該怎麼上呀?
這是我故意設下的一個局!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獲得可以通過好多途徑,比如查閱有用的資料,在老師鼓勵下,事先準備的資料很快起到了作用,學生有了依據找到了預測的答案。緊接着讓學生去做實驗證實剛才的預測。給學生創設了體驗成功的快樂。接着進一步指出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可以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看似隨意的課前交流卻起到了好的作用。導入如下:你認為我們今天要做什麼?學生回答說,上科學課。老師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說,因為我們帶了科學書。老師接着表揚學生說,他的回答很有質量,對於一件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不但作了判斷,而且講出了依據;接着他讓學生預測下一屆我們奧運健兒獲金牌數量,同時給出了27、28、29屆我國奧運健兒已獲金牌數量。然後老師分析在這兩段對話中,要注意兩個關鍵詞是“未來的”和“依據”,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有關預測的科學概念,一下子切入了課題。交代得既明了又不拖泥帶水,是漸入佳境的導入。
今後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方面還要多多加強,在鼓勵孩子的語言方面自己還要多多學習。
2、在處理問題還缺乏靈活性,教育機智還不夠。
3、在解釋雞蛋破碎的原因和推測雞蛋的命運這一環節,個別地方還要細節化,如問題怎樣問,結論怎樣給,還要再考慮考慮。急於告訴學生結論這點沒有進步,應該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來總結。
4、課前沒有充分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以為學生都是一樣的,會做實驗,會積極的動手,會熱烈的討論。而實際上,即使有的組從表面上看是在一起交流了,但實際上也只是“表現欲”強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在參與,而稍微差點的學生,就似乎是旁觀者,看同學表演、看老師表演,根本沒有要參與進來的意思。今後要加強老師的引導。
篇三: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由具體的數和用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而把具體的數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它的值,則是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是比較難於理解的。
基於以上原因,我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一開始就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喜歡的、熟悉的兒歌《數青蛙》入手,用“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製造認知上的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需要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困惑中,從而產生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懸念。這正符合新課標要求:“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意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此,我通過三個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索。讓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從中進一步體驗到用字母表示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及學習的價值,使學生產生符號感的思想,從中受到數學符號的簡潔美的熏陶,激發學習數學的內在積極性。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在練習中注意精心設計發展性練習。一是深度的拓展。想想做做3,從只有一個字母,跨越到含有兩個字母,認知的思維已走向深入;二是廣度的拓展。“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在想方設法提問的過程中,勢必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思檢索自己的已有知識模塊。這樣,學生既完成了知識的自我建構,使學習呈現出一種整合性的態勢,知識的範圍已走向寬泛,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後落實懸念,首尾呼應,課尾再掀思維高潮。進一步增強了知識體驗和情感體驗,樹立了敢於探索、勇於發現的勇氣和信心。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本着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充分引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讓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讓知識在課堂中煥發出活力,讓課堂充滿數學趣味和積極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