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定風波教學反思

定風波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定風波教學反思

  蘇軾創作詞的時候,面對的正是有井水處皆歌柳永詞的局面,蘇軾以雄健之筆,使豪放詞異軍突起。

  教授蘇軾的詞,最重要的是在鑒賞的基礎上理解蘇軾曠達的情懷。

  通過品詞品句,完成對蘇軾詞的鑒賞后,我就帶領學生了解理解蘇軾的豪邁。我先教授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教《定風波》。在上《定風波》之前,我讓學生總結蘇軾豪放詞在寫景、抒情上都有什麼特點?的特點,師生統一認識:一開頭,詞人便以千鈞之力,大筆揮灑,只用“大江東去”四個字,便繪畫出萬里長江波瀾壯闊、浩浩東去的雄偉氣魄,然後用“亂”、“拍”、“卷”等字,有聲有色地描繪出一幅雄壯奇美的江山畫卷。蘇軾描寫周瑜的建功立業,發出功業難成、花發早生的喟嘆,但這不是哀婉細膩的抒情,而是壯懷激烈的感慨。從而得出結論:寫景:博大壯闊、氣象恢弘;抒情:豪邁奔放。正所謂蘇軾的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而唱。這首詞的出現,對於盛行着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起着振聾發聵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告訴學生,豪放派的詞是不是就僅僅只有在寫景上:博大壯闊、氣象恢弘。在抒情上:豪邁奔放這一類。還有一種豪放,豪放在詞人豁達的精神和情懷。於是我引導學生一起來鑒賞一首並沒有博大壯闊的寫景,也沒有豪邁奔放的抒情,但卻充滿着詞人豪放情懷的詞——《定風波》。通過品詞,改寫,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定風波》的內涵。

  通過蘇軾詞兩首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談論蘇軾,不僅要品其文,還要悟其人,以一種坦蕩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的風雨。

  篇二:定風波教學反思

  《定風波》向人們展示的是詩人面對人生逆境時的那種曠達自如的胸懷,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停留在對文本的翻譯上,那麼就難以完成領會哲理思想的這一目標,於是,我對這堂課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首先“看”。開場以視頻吸引學生:結合學生原先對蘇軾 的人物了解,我又 補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創作背景。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讀”。運用錄音范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們找到了重要詞語,讀出了內容,更讀出了內涵。

  再次“品”。抓住關鍵詞語“莫聽”、“誰怕”、“何妨”、“任平生”,幫助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領會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學生逐步領悟到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與不凡氣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他們是有所得的。我想 :這主要得益於自己對這堂課準備得較充分,也或許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給學生的直觀感覺!課雖上完了,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還有待於我的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成長中的孩子們正確看待挫折、怎樣戰勝困難,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篇三:定風波教學反思

  在開這堂課之前,我做了很充足的準備,收集大量的關於蘇軾的材料,執教蘇軾《定風波》,讓我感慨良多。課程是完整地上下來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我才發現其實自己還存在着不少應該繼續完善的地方,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下面,結合各位老師的點評作教學反思。

  首先,在閱讀朗誦部分,自己的朗誦缺少氣勢,比如在讀到“業務風雨也無晴”的時候可以任由感情宣洩,但自己在朗讀這一部分的時候缺乏力度,這也造成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出現很大的問題,在朗誦和知道朗誦部分是今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其次,最初的設計總是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因為是借班上課,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學生,所以“備學生”總是難以到位的,只好在“備教材”方面盡量做到位。作為新教師我發現臨場的把握能力不強,在講到蘇軾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時候提問同學:“歸去哪裡?”學生的回答在答案之外的時候,很難去引導他們回歸到正確的思路來。課堂更需要的是老師能夠隨機應變,抓住學生回答的契機來駕馭課堂,但能做到這點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的準備。

  最後:課堂提問評價的語言太過隨意,不夠凝練。作為一個老師,要做到明確清晰地表達你的問題和合理地做出對學生的評價,所以教師有“教師”的語言。我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問和評價都有些隨意,與學生沒有距離感。這是我的毛病,在以後講課的過程中要逐步改正。 課上完了之後,我進行了深刻的教學反思,寫下了上面的文字,也給自己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雖然以後的課堂還是不會很完美,最起碼這些問題或相類似的問題會儘可能的避免,從而成為我一生的財富。



定風波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