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都是反映人類文化的文章,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台》是戲曲文化。因此,我這堂課的目標定位是:了解中國戲曲相關知識,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本着這一目標,我儘可能的為學生的搭建認識戲曲、學習語文的舞台。

  1、我為學生搭建認識戲曲的舞台

  儘管我國流傳到現在的戲曲種類繁多,而且這些戲曲都是精華,但作為十三四歲的中學生,對流行歌曲的喜愛要遠遠超過戲曲,怎樣才能激起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呢?為他們搭建了解戲曲的舞台呢?

  根據原有的知識儲備(我原來教過音樂,雖不是個戲曲愛好者,但對戲曲有所了解),在備課過程中,我除了梳理自己已有的戲曲知識,還查閱了各種資料,尋找吸引學生的知識點。如果僅僅是向學生講授這些知識,這堂課肯定會讓學生懨懨欲睡。因此,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戲曲,比如:戲曲知識知多少、猜賞戲曲、辨別臉譜、演唱戲曲等,整個課堂異彩紛呈,學生們的對戲曲認識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特別是學生自演的《誰說女子不如男》《蘇三起解》《夫妻雙雙把家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片段,雖然有的同學唱得不夠精彩甚至跑調,但也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學生情緒高昂,從而達到了意想的效果。這一點從學生談“對戲曲有了怎樣的認識?”我已經知道學生已經對戲曲產生了興趣。

  2、我為學生搭建個性展示的舞台

  這是一堂展示課,展示課必須有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為基礎,這就不得不提到課前的準備。我提前兩周布置任務,要求:自主閱讀教材,同學間分組合作查找資料,了解中國戲曲的一般知識,了解戲曲文化知識和我們家鄉的地方戲;模仿學唱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戲曲片段;搜集幾段精彩唱段,把自己對唱段的理解與同伴交流。學生在這兩周里回家搜集查找資料,來到學校一有時間就交流整理資料,有的同學還跨班級收集資料(農村家庭大部分沒有網絡,戲曲方面的參考資料又少,因此資料的獲得主要靠部分同學收集,大部分同學主要是交流整理),有的同學還把自己學到的戲曲片段教給同組的同學和其他想學的同學,課餘時間時常會聽到哼唱戲曲聲音。這樣通過搜集資料,既充分的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課堂展示做好了知識儲備。而我設計教案時本着“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時間還給學生。課堂上我設置了讓他們展示信息量豐富及整合處理信息能力的戲曲知識問答、臉譜的含義及舉例,讓他們展示演唱才能的戲曲表演、讓他們展示寫作與表達能力的戲曲賞析,讓他們展示表達能力的談“對戲曲的認識”等等,讓學生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示。而教師在課堂上僅僅起到穿針引線、調整課堂的作用。

  3、我為學生搭建語文學習的舞台

  我這堂課雖是展示課,但是我沒有僅僅停留在把搜集來的知識簡單回報這一層面上,而是儘可能的貫穿語文學習。因為如果脫離開語文教學,也就不是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

  《戲曲大舞台》這一綜合性學習課很容易上成熱熱鬧鬧的表演課、學唱課,戲曲知識課,往往忽視了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我這堂課的目標定位是:了解中國戲曲相關知識;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而且這次活動我重視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比如:對臉譜的識別不只是停留在臉譜辨別和代表的含義上,而是聯繫“平時描寫人物時要注意觀察,刻畫出特點”這一寫作方法。又如:戲曲欣賞不只停留在讓學生“悅耳”這一層面上,而是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學生當堂對所聽和所了解的戲曲的進行賞析,既培養了寫作能力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這節課不僅形式靈活,而且自始至終沒有離開語文學習這一舞台。

  當然優點和不足往往是並存的。戲曲知識博大精深,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很難把戲曲重點知識全部挖出來(尤其是國粹京劇),這不僅是老師的遺憾,更是學生的損失。再者我班人數多,一節課很難讓所有的學生有展示的機會,特別演唱和賞析往往只停留在少數幾個人身上。

  篇二: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備課之前,我認真研讀了關於“構建主題課堂,實施大量閱讀”的研究方案。其中提到:隨着我省新課程計劃的規範落實,語文中高年級課時大大縮減,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在現行教材內容不發生調整的情況下,每篇課文的學習平均不足一課時。

  課標要求,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如果只是要求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恐怕鞭長莫及,落實起來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傳統課堂上一節一課或多節一課,又完成不了閱讀任務。因此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減時求效,去粗求精,追求學習的主題性、整合性、綜合性”勢在必行。

  基於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確定了以“戲劇大舞台”為本節課的主題,以藏戲為載體,並與京劇、黃梅戲、呂劇等地方戲進行有效組合與整合,努力探索嘗試一條全新的“主題課堂”的語文教學之路。

  《藏戲》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的一篇文章,本組文章主要介紹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藏戲,是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因此在課前預習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張“自主學習讀書卡”,圍繞《藏戲》一課進行自主學習:課前搜集藏戲的有關知識;了解藏戲的形成與特色;搜集你知道的其他地方戲的有關資料。

  課堂上,我首先“播放戲曲,激趣導入”,讓學生欣賞喜聞樂見的豫劇《花木蘭》選段,從中感受戲曲的魅力,激發喜愛戲曲的情感,同時也為本節課的學習營造濃郁的戲曲氛圍。

  接着在下一環節中,我充分挖掘連接語的作用。在略讀課文中,連接語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讀課文中的課後題,它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領路人,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但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別清楚明顯的擺在學生面前,所以在學生從連接語中提取出信息之後,我又引導他們從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

  接下來學生便帶着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朗讀課文,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自主研讀“藏戲形成”部分,通過朗讀——複述——評價——感悟等方式,學生感受到藏戲形成的傳奇色彩以及唐東傑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同時也重點訓練了學生對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和複述的能力。

  在自主研讀“藏戲特色”部分,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段落,並在小組內交流,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並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全班交流,尤其是藏戲的面具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再次朗讀感悟藏戲的面具特色之後,教師相機引入京劇臉譜的有關知識,為了使學生對國粹——京劇有初步的了解,又讓學生欣賞《說唱臉譜》中的京劇選段,根據臉譜知識提示,感受京劇的臉譜同藏戲的面具一樣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此環節的學習,同學們一下子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尤其是當《說唱臉譜》的音樂一響起,同學們不由自主地跟隨音樂唱了起來。

  當播放戲曲黃梅戲《天仙配》時,同學們的演唱聲再次響徹課堂,伴隨着悠揚的黃梅戲曲調,同學們進入了《配套練習冊》第15課《黃梅戲》這篇文章的自主閱讀。

  在閱讀《黃梅戲》時,充分體現了默讀的優勢。我想默讀是一種非常有成效的讀書方式,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需要在默讀靜思中完成,學生只有靜下心來,默讀文本,沉浸其中,才能真正獨立的體會情感,理解文本。同時還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標註自己的閱讀收穫。

  在本節課即將接近尾聲時,又增設了一個“小戲迷,展才藝”的環節,再掀學習的新高潮。看到同學們興緻勃勃、爭先恐後地登台表演,當時,我覺得自己突然間真正體會到了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們感興趣、真正動起來的環節是多麼的重要,只有讓學生真正感興趣,他才願意主動動腦去學習,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樂此不疲。

  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更多的自主權留給學生自己。教師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一個欣賞者,評價者,鼓勵者。

  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感受藏戲的特色時,如果能讓學生觀看一段藏戲演出時的錄相,我想比只閱讀文字資料會更直觀一些,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努力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研討,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需,不斷的探索語文教學新規律,深入理解高效課堂,改進教學,加大語文課堂容量,以大量閱讀代替空洞的說教,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性、研究性、綜合性學習。

  新課改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樹立新的語文教育觀,建立單元主題教學意識,具有重組文本的氣魄,具有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精神,努力探索構建主題課堂的教學基本模式。

  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主題課堂”語文教學之路會走得更長更遠。我也相信在我們老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隨着“構建主題課堂,實施大量閱讀”的開展與不斷深入,一定會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整個課堂會充滿了濃郁的油墨書香,書香也將為孩子的一生插上飛翔的翅膀!

  篇三: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北大錢理群教授曾說過:“語文課應該是一種精神的漫遊,應該是好玩的,有趣的。”我正是帶着這樣一種態度,盡量將綜合性學習課組織得異彩紛呈,成為學生最喜愛的一個內容。

  聽幾齣悲歡戲,過一回梨園癮,中國戲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課程目標》的總標明確提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這堂活動課,基本達到了這一預期目標。學生不僅了解到了戲曲知識,陶冶了情操,更激發了熱愛祖國戲曲藝術的情感,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們一生的戲曲情結。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語文綜合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本課的設計,在課前準備、課上活動及課後延伸中都充分運用了專題網頁。發現學生都很受用這一方式,可以自主地確定學習過程,選擇學習內容。另外,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結果能以網頁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這一新銳的形式,成為他們學習過程中強大的推動力,促使其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當今,數碼技術已不再新鮮,但運用到課堂中來卻不常見,本節課,我也做了這樣一個大膽嘗試,幫助學生用DV記錄下他們到劇院參觀採訪的精彩過程,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開拓了學生視野,更提高了學生的寫作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採訪準備階段,整個小組的同學查找長春戲曲文化發展史,了解京劇、吉劇、二人轉的藝術形態、現狀及發展前景,準備現場解說稿,採訪稿,消化記憶各種相關知識,以提高現場應變力,那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態度和架式,活脫脫是專業的電台外景小主持,着實讓我感動。雖然,很多地方還稍顯稚嫩,但我相信,這是絕對是一個夢想的開始。

  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整理彙報材料,其中體現出的命題、總結、探索能力,讓我暗暗震驚,你給學生多廣的空間,他們就有多廣的思維,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想,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要有一顆誨人不倦的心,還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和有要敢於放手的魄力,使信息技術從輔助“教”向輔助“學”滲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革命”,幫他們在相同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本節活動課,除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外,還保持了語文課的特點,融入說、學、唱、寫,這都是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此外,任何一堂課都不是孤立的,活動的最後,我發現孩子們意猶未盡,有魚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創作激情,於是,不失時機地步置寫作訓題目。在第二天的作文點評課上,真的又有許多驚喜突顯出來。一些精彩篇目已鏈到網頁上,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一個莫大的鼓舞。

  專題網頁在本節活動課的運用,可謂一箭數雕。誠然,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活動,我僅僅做了初步的嘗試,還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戲曲大舞台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