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黃土高原”內容繁多,地貌獨特,生態環境脆弱。如何上好這一課?關鍵在於讓學生建立黃土高原的形成概念,突破這一層,黃土高原溝縱橫的特點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就不言而喻了。而對脆弱生態環境的治理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認識則水到渠成,鑒於特點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按下列思路組織教學:

  一、了解成固:課本中對黃土層厚度的敘述有這樣一句:“一般厚度超過100米”為什麼黃土層厚度均勻?引起學生對形成原固的探討,通過對形成原固的幾種假說的推斷,達到認識“風成說”的主張。這樣層層深入,道理透徹。

  二、認識地貌。從課文中的圖先出發,讓學生客觀地認識黃土高原“千溝萬”地地貌特點並從這一特點中探究:千溝萬的形成的因素,直接感知其脆弱的生態環境,特殊的生寸背景,惡劣的自然條件對黃土高原的人名生活帶來的影響,呼喚學生建立征服改造黃土高原的理念信心,自然引出下一問題。

  三、由因及果,突出目的,樹立信心。由於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及對人的生活影響,能夠理解改善生存環境的重要,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治理好黃土高原的環境,至於治理方法,則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從而達到了突破難點掌握知識的目標。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后,我調查了解:本節的知識點和重點:(黃土高原的特點)學生掌握較好,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的脆弱也知道,總起來說,知識貫穿到位,組也存在下列不足之處:

  1、缺少必要的輔助性和建學手段,以致於課堂教學顯得單調,如:有關黃土高原補充圖先的收集,整理,黃土高原形成之演示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後果,如果有這些材料的補充,讓學生看材料抓要害,理特徵,則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會感到身心快樂,能達到課堂氣氛和諧,激發認識潛能的目的。

  2、有關固果關係的討論,放得不夠。在推導“風成說”的結論后黃土高原土層的稀鬆,雨水的沖刷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千溝萬”的特點如果讓學生自由討論,適時引導則特徵會更突出,學生記憶就會轉為理解記憶,效果會更好。

  3、對於自然環境中的要素和治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的方法注重不夠。如果根據黃土高原土層推積特徵和流水沖刷嚴重這方面綜合起來,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才能使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減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怎樣才能改變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特點呢?學生自然會提出建議,然後擇其合理的適用的歸納起來,文以達到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又培養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規,古每教一課總結得失則能做到教得輕鬆,學得快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篇二: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一、自學為主、引導為輔、問題引發思考,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探究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表達為主體,教師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為他們提供自學、交流、合作、表達的機會。如:新課伊始我就向同學們拋出了問題:“你印象中的黃土高原是什麼樣子的呢?”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豐富的想像力,學生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同時也作為一個話題引出本課。在文本解讀中,學生看了黃土高原的景觀圖后,追問:哪一種景觀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區呢?看到黃土高原厚厚的黃土圖片又追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是哪裡來的呢?黃土高原為何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去思考,從而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充分的自由”和“恰當的組織引導”,使學生髮揮他們“最大的潛力”。

  二、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

  從小生活在延邊地區的孩子對黃土高原的景觀特點都不太了解,為了說明問題,我多處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或是圖片、或是動畫、或是視頻),增加學生的直觀印象,同時也突破學習難點。如: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是怎麼來的?植被與水土流失的關係?我是通過播放動畫讓學生在觀察中引起興趣,在觀察中探究,在觀察中總結,在觀察中突破難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論證態度。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現象,我是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那裡的自然狀況,學生在心靈上得到了震撼。從而也感悟到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不足之處,表現在:1、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出示圖片后,我是直接給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這裡如果讓學生觀察圖片,自己描述各自的特點,會更好。2、學生合作學習還不夠理想,有的學生參與不夠,三班有些學生有參考書,有了問題就到參考書找答案,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或小組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今後要多向學生滲透學會自己思考的重要性,培養自己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黃土高原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土高原什麼樣?黃土高原今天為什麼是這個面貌?今後我們應該怎樣做?這些問題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講是很難想象,很難理解的。

  第一次在八1班上課時,我只是憑藉了書中的插圖向學生作了介紹,結果使得很多同學沒有理解。有的孩子問:“為什麼植被遭到了破壞,其後就變得乾旱了,土地沙化了呢?”。我知道這節課我沒有成功,這個最根本原因我沒有幫助孩子弄清楚。怎樣才能清晰,易於理解而且又最具說服力呢?所以我在第二次八2班上課時,給同學們做了試驗:從操場上取來一小塊草皮,再找來一塊沒長草的泥巴,然後用清水沖,讓學生看,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較清,說明帶走的泥沙少;沒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很混濁,說明帶走的泥土多。這時有個學生說,我明白了黃河水為什麼含沙量這麼大,因為它流過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上的植被很少,同時也認識到要改變黃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須植樹種草。這樣創設情景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驗,這樣做要比傳統的說教效果好得多。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