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參觀李大釗故居有感

參觀李大釗故居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參觀李大釗故居有感(一)

  丰南區第一實驗小學東校區 張政華

  6月3日,丰南實驗小學東校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同志赴樂亭李大釗紀念館參觀,追尋李大釗同志彪炳史冊的光輝歷程,瞻仰和傳承他偉大卓越和不朽的革命豪邁精神,緬懷革命先烈遺志。

  李大釗紀念館莊嚴肅穆,整體建築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組成,由江澤民題寫的"李大釗紀念館"鐫刻於大門門楣。登38級台階,可到達瞻仰大廳。這38級台階象徵了大釗同志走過的38年人生歲月。瞻仰大廳內,安放着大釗同志漢白玉雕像,雕像神態沉靜、深思,面容和藹可親。東西展廳的有關實物、圖片、文獻等,展示這位共產主義先驅的風采、光輝業績和偉大的一生。

  瞻仰前,么校長和郭校長首先向大釗紀念館獻了花籃。然後我們一行28人按順序參觀紀念館。

  李大釗同志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在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他的偉大獻身精神、光輝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遠是立志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而獻身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學習的楷模。李大釗紀念館和他的故居里,一件件歷經滄海的展品、一篇篇光耀千秋的著作、一幅幅氣壯山河的圖畫,都勾起了黨員同志們對先烈曾經崢嶸歲月的深情回憶和敬仰。通過參觀瞻仰先烈的生平事迹,對他短暫而又不朽的革命歷程和卓越功勛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並為他在那水深火熱的舊中國心繫民族存亡之大業、嘔心瀝血精忠報國的奮鬥精神所折服。

  在紀念館里,黨支部成員開展了憑弔祭奠、重溫入黨誓詞宣誓、預備黨員房凡同志轉正入黨宣誓、觀看李大釗影像資料片和聽取紀念館工作人員專題報告等活動,深切表達寄託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限追思和懷念,追溯和感悟他鞠躬盡瘁為國盡忠的壯志豪情。支部還以參觀紀念李大釗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了由5名新年教師的激情講演;對照黨員標準自我畫像評不足、找差距,號召大家以實際行動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踐行李大釗精神,以對黨的無比熱愛和忠誠當好李大釗精神的傳人,為美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回家的路上,我深深的思考:自己一定以大釗精神為動力,努力工作,發揚先輩捨己為人的精神,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請黨組織監督我。

  參觀李大釗故居有感(二)

  永葆黨的先進性,高舉黨旗勝利前進!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 90 周年,重溫黨史;緬懷黨創建人之一李大釗同志,我於 2011 年 6 月 3 日再次參觀李大釗在北京的故居。首先,簡介故居地理位置、概況,地址在北京西城區文華衚衕 24 號。故居分為南北兩院佔地約 1000 平方米。李大釗租住北院,北方是李大釗、趙紐蘭夫婦卧室和堂屋,兩廂房是李大釗的書房和會客室。東廂房是長子李葆卧室和客房。東西耳房是長女李星華及次女李炎華。次子李光華等人卧室。

  其次,簡介李大釗在此居住、生活工作情況:他在北京工作活動十年其中在此住了 3 年多( 1920 年春至 1924 年 1 月),在此居住期間,李大釗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傳播馬克思主義,發起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直接參与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代表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工作,領導發動北方工農運動,參與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通過參觀學習,我的體會如下:一是黨的光榮傳統一代代傳。中國共產黨由李大釗、毛澤東、陳潭秋、等馬克思主義先驅創建和領導的,由先進的工、農,知識分子組成的先鋒隊。黨從小到大,從在野黨到執政 62 年,黨員人數從一大 53 人到十七大 7800 多萬名黨員。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團結國內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經歷了民主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過 33 年改革開放和實施一至十一五規劃,目前我國經濟( GDP )排在世界第二位,強國強軍富民目標逐步實現。但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與產力之間存在矛盾,國際社會動蕩不安,國內氣候多變,自然災害頻發。為了長治久安,實現黨十七大提出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發揚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群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二是加強黨的建設,從嚴治黨。國家能否長治久安,黨能否立於不敗之地?關鍵在於要加強黨的建設工程,要從嚴依法治黨治國,對於腐敗、分配不公、高房價,等群眾的熱點、焦點問題,要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對於黨內腐敗,要多管齊下,全方位多渠道監督、揭發檢舉,出台嚴厲的法律法規,從源頭根治腐敗,讓腐敗沒有滋生的土壤。

  參觀李大釗故居有感(三)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文華衚衕24號的李大釗故居,是一座55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合院,和周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相比,實在是太矮小了;曲折幽深的小衚衕和四通八達的喧囂馬路相比實在是太寂靜了。可是當你走進這座四合院,聽完講解,看完圖片,你就會有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平靜的內心會演繹着風雷激蕩的歷史畫卷,陷入對李大釗懷念、敬仰的思緒中。

  我是從史書上了解的李大釗,他早年傳播馬列主義,是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南陳北里,相約建黨"傳為佳話。中國共產黨建立后,他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國共合作、領導北方革命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年僅38歲。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回憶李大釗》中這樣寫道:" 父親和他的戰友們英勇就義時,父親是第一個走上刑台的。他從容、鎮靜,面不改色,臨刑前還同敵人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鬥爭。面對反動法官、劊子手,父親大義凜然,作了最後一次簡短的、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說:‘不能因為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反動政府把父親視為"罪魁禍首",對他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為了延長他的痛苦,劊子手們對他施絞刑長達四十分鐘之久,比其他人每人用二十分鐘長一倍。和父親同時壯烈犧牲的烈士中有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左派,共有十九人,他們是:譚祖堯、鄧文輝、路友於、張挹蘭(女)、謝伯俞、莫同榮、姚彥、張伯華、李銀連、楊景山、范鴻隆⑿懷諧!⒛華、閻振山、李昆、吳平地、陶永立、鄭培明、方伯務。"

  一位寧死不屈的革命志士,慘遭殺害,英勇悲壯的場景,讓後人潸然淚下,可歌可泣。李大釗犧牲已有85年了。今天我們走進他的故居,這裡再現着李大釗一家人居住時的情景。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一家在北京西城區文華衚衕24號(當時的石駙馬大街后宅衚衕35號)居住,其中的北房東間是卧室,中間為餐室,西間為子女讀書處,西廂房3間是書房和會客廳。李大釗非常喜歡這處住宅,這裡有幸福溫暖的家庭,他曾經在此與妻子兒女生活得其樂融融。但他舍小家為大家,把自己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獻給了崇高的事業。

  解放後文華衚衕24號為百姓居住,2006年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李大釗的堂屋、書房、卧室以及子女的卧室都回到了當年的模樣。今天來到這裡,了解了偉人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因為這裡不僅僅是李大釗個人居住地,而且是他為革命異常忙碌的大本營。當年,許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釗家居住,感受過恩師的關愛和教誨。中國共產黨北方黨組織的一些重要會議曾在李大釗的書房內召開。 李大釗故居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價值。黨史專家一致認為,北京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釗光輝人生的寫照。他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且也是位道德品質高尚的學者和思想家。在居住地期間,李大釗發表各種文章140餘篇,文字總量超過33萬餘字,平均每9天一篇;參加各種會議120次;陪同會見、拜訪各界人士30次,講演30次(不算講課),到廣州、上海、武漢、洛陽、天津等地從事教學和革命活動。

  今天走進李大釗故居,睹物思人,今昔對比,緬懷革命先烈,心靈受到崇高、正義之洗禮,實為幸事。寫下此文,記住文華衚衕24號,懷念那寂靜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