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鋼的琴影評

鋼的琴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鋼的琴影評(一)

  這是一部懷舊的電影,那俄羅斯風味的背景音樂,陳舊廢棄的廠房,高聳入雲的煙囪,甚至公式化的講演,都在緬懷一個逝去的時代。這是一部80后,90后無法理解的電影,一群下崗工人折騰半天,鼓搗出一架鋼體結構的鋼琴,有什麼意義嗎?這是一部拍給50后,60后甚至70后的人看的電影,只有他們才能產生深深的共鳴,理解那架鋼琴背後的含義。

  我還記得上學時騎車從重工業區穿過,那林林重重的管道彷彿構成了另外一個世界。如今那道獨特的風景已經不在,要麼被夷為平地,要麼被替換成酒店超市。時代結束了,可人還在,如何面對新時代是這批被改革大潮衝擊的頭暈腦脹的人首要解決的問題。我還記得在這特殊時期,父親每天回家愁眉不展,母親每天惶惶不安,那個時候我還不能理解失業的痛苦,直到我畢業那年,才知道個中艱難。

  從小被教育“只要好好學習,國家會給你工作”,“工廠有託兒所,醫院,宿舍,你的生活完全由工廠負責照顧”......直到有一天,一個聲音說“國家照顧不了你們了,工廠必須倒閉,你們自尋出路吧”。想想這批人,老的有50多歲,年輕的不到20歲,下崗后能做什麼?專業覆蓋面太窄,其它行業肯定不會招個沒有經驗的人來培訓,符合專業的私企,更傾向招年輕的一代,便宜又有發展潛力。不要跟我說每晚七點檔裡面提到的在私企中名聲鵲起的老師傅,那種人畢竟是少數,能在上千萬下崗工人中佔到幾成?

  在《鋼的琴》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桂林的同事們有的改行賣豬肉,有的成了配鑰匙師傅,還有的去撈偏門。而陳桂林憑着自己的音樂天賦,也勉強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將要失去女兒。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當他說出要做一架鋼琴的的時候,這個決定里一半是和老婆賭氣,一半是潛意識裡對現實的吶喊:“你可以剝奪了我的時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這也是他的同事們一拍即合的原因。在影片中我沒有看到這批被時代遺棄的人的抱怨,不滿,我只看到了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雖然他們偶爾也發泄一下,嘗試偷個鋼琴,打個群架,但心裡,都充滿着對逝去時代的無限緬懷。

  幾經挫折,鋼的琴終於完成。在影片片尾處,由起重機徐徐吊起這架特殊的鋼琴時,我心潮澎湃,那鋥亮的琴板代表着不屈的精神,那精緻整潔的琴鍵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這架琴彷彿是骨感現實身上的傲然雙峰,挺拔聳立,桀驁不馴的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當陳桂林女兒小心翼翼的問道:“能出聲嗎?” 我啞然失笑,淚水劃過面頰,看到陳桂林和同事愜意的在一旁欣賞女兒在鋼琴上快樂的彈奏,他們心裡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頭,你看到我跪下男兒的膝,你沒看到的,是我心中永遠有一處地方,有理想,在不羈的歌唱。

  鋼的琴影評(二)

  《鋼的琴》是由張猛導演,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影片。主要敘述的是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由於家庭貧困,上世紀90年代初,陳桂林經歷許多事情之後,最終造出了一架鋼琴,他和他的朋友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一、主題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來本影片的主題即為歌頌父愛。在上世紀90年代,雖然家中不富裕,但是為了女兒的撫養權,借錢買琴,和大夥偷琴后被抓,後來又看許多關於製造鋼琴的書來想着造一架鋼鐵製造的鋼琴,雖然小園被媽媽小菊接走了,但是他仍然將鋼琴造好。

  影片還有另一個胖頭,在他發現女兒被欺負后,提着鐵棍,不顧一隻胳膊已經骨折,去找小混混,當大夥找到安昌業時,胖頭嘆氣了一聲放了他,搖頭轉身而去,亦是父親對女兒的愛,不想再傷害畢竟還是個孩子的安昌業。

  二、鏡頭

  本影片運用了推、拉、搖、移四種鏡頭運動拍攝,運用最多的是移鏡頭。影片開始時,喪葬禮上六人樂隊,移鏡頭,從六人樂隊移動到了淑嫻,之後,又從七人移動到了葬禮的花圈上;下一個是在老師家中對女兒的拍攝,從小園的左後方移動到了她的右後方,平移拍攝,為我們展現出小園在彈鋼琴的畫面;第二次同樣運用移鏡頭拍攝在夜晚學校里在點着蠟燭彈鋼琴的小園,介紹了背景環境;在地攤兒上桂林和淑嫻吃飯聊天,運用移鏡頭拍攝下來,走在道路上,下一個鏡頭也是移鏡頭,拍攝兩人在路上走;還有打麻將的場面,運用移鏡頭為觀眾展現出事情發生的地點,以及其將發生的事;偷琴前小聚餐……

  本影片主要用的就是移鏡頭來拍攝,用鏡頭語來敘述故事發生的過程。搖鏡頭是在桂林后想象着,彈鋼琴,僅僅一個人雪花飄落,鏡頭搖上去,后又搖下去。拉鏡頭是在下一個鏡頭出現時運用,在工廠里商量如何造鋼琴時,將鋼琴的鋼鐵構架推入箱時,還有影片結尾時將造好的鋼琴用機器的過程中,都用的是拉鏡頭。

  三、構圖

  首先是畫面安排,前景元素在桂林和淑嫻聊天時運用,在淑嫻屋裡,有別緻的魚缸,就是只有一條魚在豎立的玻璃管里遊動,豎著七八根養着魚的玻璃管,由於透視關係,前景的景物一般比較大,較容易吸引觀眾注意力,當時是淑嫻在前景後方用俄語唱歌;其次是珠簾,鏡頭拍攝桂林說話時用了前景的拍攝。

  影片中的畫面構圖的邊緣位置拍攝。一開始樂隊演奏時喊停后,桂林靠近左邊邊緣線說話,但沒有出現喊停的那個人;桂林去找朋友造琴時,同樣也是靠近邊緣線,朋友未出現在鏡頭中。表現出了一種鬱悶壓抑的情緒。

  片中多次運用了鏡頭的分界線,在王抗美和桂林的對話時,左邊是王抗美,右邊是桂林,偏右點是一個爐灶煙筒車位一條較為偏斜的自然分界線,兩人是不同的,對話中我們也可發現王抗美是喪偶,桂林是離異。

  在桂林去接小園時,由帘子的檐也成為一種構圖畫面,半開到一半的兩扇帘子構成了三角構圖,三角中是小園彈鋼琴,是從桂林的視點拍攝的,透過三角又對桂林坐在椅子上進行了正面拍攝。

  四、景別

  影片中人物對話多運用的中景、近景拍攝。而在影片開頭兩人討論離婚實時是全景拍攝,背景是工廠;同樣是在同一地點,運用的景別是俯拍近景,內容是桂林讓小菊撫養小園,放棄了對女兒的撫養。

  對在做“鋼琴”時,在紙板上畫鍵盤,在桌子上釘釘子,以及製作工具的特寫,桂林動作的大特寫,展現出他對女兒的愛。雖然不讓在教室里練,但希望女兒堅持下去,用木板上畫的鍵盤代替鋼琴的黑白鍵進行訓練,並且用心去練。在製造鋼琴時,每個人的分工詳細,都進行了近景拍攝,展現出了友情,朋友間的互幫互助。鋼琴造好后慶祝,鏡頭有對一個倒下的電動車進行了大特寫,桂林的爸爸去世了。

  五、光線與色彩

  本影片的基礎色調是較為灰暗的,對人物的光線上的處理是自然光,片中出現過三次的工廠里由上到下射來的陽光,斜射的直射的,以及在淑嫻以風衣短褲的形象出現在工廠里時,背景即為射下來的光線。

  影片中出現了兩次與用人工光源,出現的舞台效果。第一次是在偷琴后,幻想着他在彈鋼琴,飄着雪花,一束光投到他與鋼琴上,周圍是黑暗的;第二次是在秋葉滿地桂林和淑嫻在會場聽講《煙囪的改變構想圖》,大家鼓掌后出現了兩束光打在淑嫻和桂林所在的位置上,由上到下呈錐形。

  六、拍攝方面

  首先是拍攝高度方面。運用到移鏡頭,兩人對話時幾乎用的都是平角拍攝,鏡頭與人物處於同一水平面;對於造好的鋼琴,桂林與淑嫻作為主持人主持婚禮,對當時的樂隊,還有片頭片尾出現的兩次小山坡上桂林與父親的聊天畫面,在進行拍攝時用的都是仰拍。

  其次是拍攝方向方面。本部影片與其他影片不同之處在於,對某一特殊事物進行拍攝時都會進行正面拍攝、兩個側面拍攝以及背面拍攝,影片中多次出現桂林與小園彈琴時的側面拍攝,使畫面更具立體感和空間感,同時也具有敘事的效果。對桂林騎着小摩托帶着父親時,進行了側面拍攝,背景是動態背景,進行了正面拍攝、背面拍攝,還有改變視點,由他人轉換成主人公桂林的視點,對前面的路進行拍攝,是換面更具有真實性和動感。在造琴前一晚,他們的歡唱中運用了正面拍攝;在“服裝促銷”時,先是對淑嫻以及樂隊的正面拍攝,令觀眾會在潛意識下會認為台下肯定會有許多人在看演出,當鏡頭給他們以背面拍攝時,發現台下竟無一人觀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