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曾經在戲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看了曾經是地委書記楊善洲的事迹,使人有“當官不為民謀利,不如直接去經商”的感嘆,能這樣的官員,反而還顯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數人為生存忙於生計,為治療忙於奔走,為就業到處碰壁,為安居忙於房貸的時候,楊善洲的事迹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反差。現今一些為官者,忙於權錢交易,大有不為現金是愚痴的感慨,並且求官、求財、求名,求色無一不想為之。不知進退,不知當為不當為,更不知社會資源有限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當社會資源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時候,勢必形成大多數人的生存壓力。現金為王,利滾利,錢滾錢,有錢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級轎車馳騁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斷張顯其飛揚跋扈的顯貴品質。與此同時,忙碌的民眾,貧病交加的老幼,擠着公交車,騎着自行車,也在各色道路上頑強掙扎地活着。這就是一個民族。假如沒有這些平凡的勞動者,也就無飛黃騰達者,然而,騰達的人總是忘了平凡者。沒有平凡的基石,怎麼會有長久的飛黃?

  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餘力,甘於“綠大地”。護得一方水土,也養了一方人。死有何嘆!比起那些只知聚財,擁財,費財,搜財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為官要有名節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為後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而不是像某些幹部,好大喜功,以權謀私,拉幫結派,打擊良善,不斷為自己做出“絕後”的行為來。

  這樣的時代像楊善洲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作為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來說,他的行為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為官的責任。

  時代需要的就是做為人的本份與責任,如此才有一個民族的自豪與未來。而不是見利一哄而起,無利一鬨而散,為利爭鬥不休……

  展望未來,唯有家和萬事興,讓利、互利、共盈,留有餘地,知進退者,才得長久。

  篇二: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我在公司電腦上看了電影《楊善洲》,電影結束后,影片中無數的情節卻依舊縈繞在腦海,不時浮現。在觀影中,我好幾次淚濕眼眶。電影帶給我的感動充盈在胸間,不是電影取景多麼優美,也不是用了多少濃墨重彩的誇張還是渲染,僅僅是劇中的人物帶給我的無法形容的震撼。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親身到田間走訪。試驗田的比賽結束后,他們把優秀經驗“雙龍出海”水稻插秧法傳授給大家,但來到村裡,見秧苗依舊插的凌亂,得知村民們不熟悉又覺得麻煩,便親自脫掉鞋子下到田裡作示範,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長發現是地委書記親來指導時,楊善洲對他說:村長官不小,這一村的地都歸你管,這“雙龍出海” 每畝可以提高產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證這村裡的田都能用這種插法嗎?村長答:一定能。楊善洲連連說好,搓搓手上的泥巴,高興地上坎拎着鞋子揮手離去了,當他走時,笑鬧的村民們才知道他是書記楊善洲。

  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莊稼無水灌溉,即將絕收的困境,楊善洲要求全部水庫開閘放水,一切責任他來承擔。他一直說:“老百姓的飯碗比我們的臉面來的重要。”當發現水還是不夠時,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水井。他說:“當老百姓的飯碗都空了,我們坐在亮亮堂堂的辦公樓里,我們的良心能過的去嗎?”一場大雨解決了他們的困境,大雨中他和百姓們說:我們以後不靠天,不靠地,我們自己當龍王。退休后他用他的餘生踐行了他的承諾。

  一個人身居高位時,手握大權,必將面對更多的誘惑,但楊善洲的選擇總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絲毫猶豫,沒有任何私心。

  楊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級舉薦有能力又辦實事的牛副書記,上級笑着說:地方上的建議我們會好好考慮,你還是說說自己吧。他笑着說: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職,聽組織安排,現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種樹去。他回到家鄉,組織群眾看了一場電影《廬山戀》。電影放完時,他問大夥:“電影好不好看?”大夥笑答:“好看!”他又說:“電影好看是因為廬山上的樹美呀,你們想不想我們大亮山也像廬山一樣美?現在大亮山上的樹,像禿子頭上的毛,沒有幾根。你們用土地入股,我來出苗子,種出樹你們分紅好不好?”有人問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資,什麼也不要。”大夥在懷疑時,他幫忙挑過水的老伯站出來說:合同什麼的,我不管,反正我簽。了解他的人們紛紛要求加入,大夥也都決定簽訂植樹合同,自此也開始了他漫長的種樹征途。

  在大亮山種樹,不像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南坡的樹苗成批的死掉,飛機草隨風傳播擠佔了樹苗的生存空間。他告訴大家不要灰心,潛心摸索解決辦法,召集大家一起補上根系高於五十厘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了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建議到大街上撿果核作種子。有人說:楊書記,多丟人啊。他笑說:低着頭撿,我不說,誰知道我還當過地委書記。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們捐贈給國家后,撫摸着他們,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臉上浮現出慈愛的神情,揮手說:好好長。當聽他說“你們長大了,我老了,照顧不了你們了”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

  為了公,為了百姓的事,楊善洲不遺餘力;為了私,為自家孩子的調動,他“無動於衷”。電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種樹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帶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學的代課老師多年沒有轉正,紛紛離職,孩子們無學可上。這時他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喊來教育、人事、勞動各部門的頭頭腦腦上山,托他們解決老師們的編製問題,拜託他們為山裡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兒,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通過層層考試,只差一個章就可以辦理調動手續,從來不求父親的她哭着請求他幫忙:“那麼多代課老師您都幫忙轉正了,我就差一個章了,山上的孩子沒有老師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沒有媽媽?您就幫我一回吧”。楊善洲無奈地坐在小板凳上:“這是兩碼事啊,這章沒法蓋啊。”最終,女兒掩面而去。我相信只要楊善洲張口,這個章肯定能蓋上,畢竟女兒所有考試都通過了,可此時的他卻沉默了。他堅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則,從未曾想過動用關係為自己謀一絲半點福利,這也許讓許多人為之汗顏吧。

  電影的結尾以2010 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終,保山因植被良好,當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來此取水的車輛排成了長隊,此時的楊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沒有忘記他,來醫院看望的人站滿醫院門前,他當年幫忙挑過水的老伯說:楊書記,我來給你送禮了。他將從山上挑來的乾淨的水,遞到他跟前,大聲說:“你沒有白吃國家公糧!”

  楊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價值3 億多元、5 萬6 千多畝的林場,八十個大山頭、一百七十二個小山頭滿眼的綠色。他留下了一心為公、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他雖瘦弱的身軀卻留給我們一個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踐行着他對黨對人民的承諾,他用一生鑄就了偉大。

  篇三: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近期,在單位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楊善洲》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的真實故事,他的無私奉獻,他的清正廉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位地委書記,在任時,楊善洲狠抓農業,專註民生,即使退休了,他仍不忘記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他不顧家人的不理解,放棄了在城市安享晚年的機會,帶着自己的滿腔熱血回到大亮山植樹造林。他親自帶頭綠化荒山,種下了希望,造福了子孫。在荒山重披綠裝之後,他又無私地將自己艱辛付出20 余年價值3 億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了政府。

  作為一名幹部,楊善洲留給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也不是報紙電視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邊經常帶的那把小鋤頭,高高挽起的褲腿,草帽下黝黑的臉龐,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吃苦耐勞,親自下田示範插秧,為了節約出買果樹種子的錢,親自到大街上俯身拾撿果核;他嚴於律己,不為自己女兒的工作謀私,不濫用公車公油。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公僕”形象。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一幕。當楊善洲積勞成疾入院后,大亮山的人民都趕來看他。一碗水,一碗來自大亮山的水,從一雙雙手中遞到了坐在輪椅上的楊善洲面前。看着這碗水,你想到了什麼?你是否想起那曾經旱災嚴重靠天吃飯的大亮山,想起背着鋤頭爬山的那個單薄身影,抑或是想起現在年年豐收的大亮山?這一碗水裡,承載的是楊善洲多年的辛酸與汗水,同時,也滿載着大亮山人民對楊善洲的感激之情。

  我相信,像楊善洲這樣的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幹部還有很多。是他們,懷揣為民之心,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也是他們,講求奉獻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也同樣是他們,為我們永遠銘記!



楊善洲電影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