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遼瀋戰役觀后感

遼瀋戰役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遼瀋戰役觀后感

  以前歷史課本上曾介紹過遼瀋戰役,此次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觀看《遼瀋戰役》影片,查了相關內容得知,在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國內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首先在東北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並制定了相應方針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把敵人關在東北就地殲滅的作戰方針。開始時,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不願南下錦州作戰,企圖回師長春。在毛澤東批評和糾正了林彪在攻錦(州)打援問題上的猶豫之後,東北野戰軍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發起遼瀋戰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開始攻錦作戰,全殲守敵近9萬人,生俘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於11月2日解放瀋陽、營口。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這次觀看《遼瀋戰役》,讓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影片中氣勢恢宏的戰鬥場景、催人淚下的犧牲精神時刻提醒着我現今美好興奮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用熱血之軀鑄就的幸福,用滿腔的熱情換來的安逸。他們生活在吃不飽、穿不暖並備受壓迫的環境中還能毅然為了國家犧牲小我、奉獻國家,那成長在幸福搖籃並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為了國家努力奮鬥嗎?!我們要時刻銘記先烈的貢獻精神,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遼瀋戰役的成敗,我認為上級對下屬的態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對下屬擁有充分的信任,並善於應用管理的藝術使得共產黨的團隊,能和諧地達到戰略統一,併發揮各成員之長,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觀國民黨內,蔣介石與衛立煌始終沒能達成共識,反而專斷獨行,最終的下場不言而喻。這也教育我們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屬,並善於引導來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場戰爭都有屍體和鮮血的堆砌,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在告誡我們戰場多變,但是必須努力適應並懂得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成功。現今生活亦然,我們要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在生活中要懂得變通和思考,當機立斷,努力前行。

  以後的生活中,要銘記先烈精神,敢於拼搏勇於奮鬥。

  篇二:《遼瀋戰役》觀后感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當時,東北戰場是全國五大戰場中我正規軍數量超過國民黨正規軍數量並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的第一個戰場。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首先在東北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制訂了《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規定了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把敵人關在東北就地殲滅的作戰方針。開始時,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不願南下錦州作戰,企圖回師長春。在毛澤東批評和糾正了林彪在攻錦(州)打援問題上的猶豫之後,東北野戰軍按照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集中了12個縱隊和1個炮兵縱隊,連同各獨立師共53個師,70餘萬人,發起遼瀋戰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開始攻錦作戰。蔣介石急忙調集華北、山東的一部分兵力組成東進兵團,並以瀋陽主要兵力組成西進兵團,兩路增援錦州。解放軍在塔山、虹螺峴一線對敵東進兵團進行英勇阻擊;敵西進兵團也被解放軍頑強阻擊於黑山、大虎山東北地區。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近9萬人,生俘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

  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東北國民黨軍隊向關內的退路已被切斷。蔣介石仍嚴令廖耀湘率領西進兵團奪回錦州。東北野戰軍在攻佔錦州后,立即從南北兩翼合圍包括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新一軍和新六軍在內的廖兵團。10月26日完成對廖兵團的分割包圍。經過兩日一夜激戰,全殲該敵十萬人,生俘廖耀湘。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於11月2日解放瀋陽、營口。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這次觀看《遼瀋戰役》,讓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撥雲見日,一些淺見與同仁們共勉。

  一、方法不計,正確的方針,要堅持執行。

  在遼瀋戰役中,毛澤東早在 1948年2月7日,就致電東北野戰軍,提出"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的設想。並要求東北野戰軍下一步考慮南下北寧線作戰,截斷敵軍由陸上撤向關內的通路。毛澤東的主張,顯然是先打錦州。但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考慮到部隊只帶了從後方南下的單程汽油,後方運輸線又過長,並擔心華北傅作義集團由關內北上。於是,他決定先打離解放軍後勤基地最近的長春,並得到毛澤東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個縱隊試攻長春,卻發現攻佔長春並非像想象的那樣容易,遂改用長困久圍的方針。7月,林彪與東北局其他要員磋商后,最終下定南下作戰的決心,並電告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複電同意,並明確指出:"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9月7日又電示:"置長、沈兩敵於不顧,專顧錦、榆、唐一頭".

  在遼瀋戰役中,我軍在對敵作戰的總的態度上是不變的,就是要化整為零,分而吃之,然而,在具體策略上面,作為戰役的直接領導者林彪和方針規劃人毛澤東之間是有分歧的。毛澤東做為大局掌舵人,以大局出發,會着重從布局上考慮,而林彪,作為方針政策的執行人也就是基層執行人,在細節上面考慮的更多些,就操縱的可執行程度上面考慮的更多些。所以,在執行毛澤東的命令時,會看到毛看不到的困難,因為那些是直接擺在他面前的,也是他在完成戰鬥之前必須考慮解決的問題。所以,他決定先打長春,完成自身補給,給自己的部隊留下餘地。林彪的顧慮並沒有錯,可是在當時的環境,遼瀋戰役對於共產黨在戰略上的位置來看,打錦州吃東北勢在必行。以其在實戰部隊心存疑慮,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強令執行中央方針,最後落到失敗收場,還不如先同意打長春,在可放寬的程度內讓其一試,用事實說話,證明中央決策的真確性,讓林彪自覺自愿的打錦州。這樣,方向不變,還能充分調動作戰部隊的積極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毛澤東反覆說的"我們不強迫,靠自願"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他心裡不是不着急,從大局上來看,打錦州無疑是最快最有效的一步,也是有難度的一步。怎麼才能在困境中得勝利,毛澤東選擇隱忍,選擇相信,他的以退為進成就了遼瀋戰役的勝利。換一種方式堅持,只要達到目的即可。

  二、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屬,給予足夠的尊重

  在影片中,蔣介石和毛澤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下屬的態度上。遼瀋戰役,無論對共產黨還是對國民黨來說都至關重要。可謂是生死存亡之戰。這點,毛澤東知道,蔣介石也知道。在具體的指揮上,兩方的最高領導人都參與了指揮。但是,雙方在管理藝術上面截然不同。前面說到,毛澤東在面對林彪的反對意見上,選擇以退為進,在不影響局勢的程度上,讓其一試,再加以引導,達到戰略統一。但是在具體操作上,他給予林彪充分的信任,對於林彪幾次戰略部署調整基本上給予肯定,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尊重事實。共產黨的團隊,每個個體都舍短求長,就如田季賽馬,當然能造就出最強的團隊了,取得勝利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而蔣介石,至始至終與衛立煌都沒有達成共識,最後空降瀋陽直接指揮,由主帥降為將軍,如此越俎代庖,以一人之智對多人之謀,焉能不敗?因為他不懂授權管理,放大權不能,放小權不舍。就連他的美國參謀也說:因為毛澤東沒有專機,所以只有在家裡等待捷報即可。

  我認為,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屬,給予足夠的尊重,領導人要忍得住寂寞,面對熱鬧的戰場,管得住自己躍躍欲試的心。

  三、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一定要精心刻畫,步步為營。

  所謂傷敵一萬,自損三千,任何勝利都需要血汗付出。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然而又有多少革命先烈埋骨東北?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時刻記着,控制我方傷亡,保存我方實力。兩敗俱傷,險勝收場並不是完美結局。形勢時刻在變,我們也要跟着變,沒有萬全之策,只有圍繞既定目標,不斷微調,才能成功。世界上,很少有一條直路走下去的,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左右搖擺着前進,我們要做的是,讓這條路趨進於直,堅定信念走下去。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電影看完了,感慨發完了,但是工作在繼續,生活在繼續,困難仍在,希望仍在。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不要僅僅發發感慨而已,要繼承革命先烈頑強拼搏的精神,一起走過今後的道路,走得更好,更遠。

  篇三:遼瀋戰役觀后感

  昨天,還在學校。上晚自習的時候,歷史老師來叫我們去階梯教室看"遼瀋戰役".是因為最近我們在複習解放戰爭,老師說,他以前看過電影三大戰役,然後我們也就纏着要他放給我們看。老師最後還是答應了。高三雖有些緊張,但這樣也可以加深記憶啊。

  我就說一說我的觀后感吧!

  1948年,共產黨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國民黨開始轉入防禦。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上,兩方都發生了大的改變。三大戰役中,為什麼中國共產黨選擇先打遼瀋戰。是因為東北地區我軍力量遠遠超過敵軍,打第一仗勝算很大。當時的東北是林彪任總司令,羅榮桓任政委

  遼瀋戰役是一種關門打狗的打法,中國共產黨解放軍現攻佔錦州,鎖住東北大門,讓敵人無法增援,也無法逃跑。因為國民黨內舉棋不定,到底要不要撤出東北,國民黨受美國的控制。在錦州失陷時,蔣介石對美駐華大使說,他要親自飛往瀋陽指揮作戰。大使說,你和毛澤東的區別就是,你有專人飛機,而毛澤東沒有。蔣介石還是飛往了瀋陽。1948年,蔣介石已有62歲了,身體也不大好,加上前方戰場的連連失敗,都氣得吐血了。然而,勝負已成定局,蔣介石還抱着一絲希望,同在北平的傅作義商量着攻打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奪回錦州。林彪雖是黃埔軍校的四期學生,也精明的很,早已料到敵方攻佔錦州若失利,便會逃亡營口。

  廖耀湘任總司令的國民黨軍,在退去求援時,發電報時用明語,直接被林彪的通訊員截獲,就這樣,明確廖耀湘的確切位置后,林彪包圍,直接擒獲廖耀湘,廖耀湘都不明白,共軍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

  真的是可笑死了,國民黨糊裡糊塗就這樣丟了東北。從1931年日本反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之後,截至1948年11月,東北解放,之後,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全國已大部分解放。

  三大戰役的勝利,是因為有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黨的正確領導,加上人民為了解放,為了和平,都積極抵抗國民黨的反動。中國的解放戰爭才取得勝利。

  如今,台灣一直不能回歸,也就是這些國民黨內部的反動勢力在搞台獨。學校的廣播站里,每天都會播放一段台灣的情況。

  昨晚,一直看到十二點半才會宿舍,之後,同學們都很累了,竟還是興緻勃勃的在談論。到美的是,早操很多人都遲到了,被我們的主任也就是我們的歷史老師給抓住了,呵呵,幸好我起得早一點……

  篇四:觀遼瀋戰役有感

  放假期間,自己回看戰爭片 大決戰 之遼瀋戰役,改片的內容闡述了抗日戰爭后國共內戰的開始,並由遼瀋戰役開始中國內戰走向了決定性勝利的開始。影片中再現了毛主席的戰爭指揮天賦,也真實再現了林彪初期戰事指揮錯誤,但其及時糾正自己錯誤,以及在後續戰役中緊抓戰機,把一個錦州城市戰役中尋找機會使得整個東北局勝利大解放。在影片後期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廖耀湘兵團數十萬人之眾的潰敗,廖耀湘指揮了蔣介石5大主力部隊其中的兩大主力,其軍力不可謂不強,但竟然沒有一個大戰役打響就被擊潰被俘!

  片后,自己思索,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其如此失敗?片中廖耀湘與杜聿明的策略制定也算完美,可戰可退,最後竟然退也沒退出去。探其原因一 制定的計劃不嚴格執行,被其一些小的細節就改變初衷,這也說明做人做事要堅強,莫優柔寡斷。觀片中林彪的勝利,廖耀湘的慘敗,如若深究下,其實就是人性格決定了認的成敗。片中不少小的舉動與小戰役看起來不大的事情,但就是這些細節問題體現了認的性格。例如,在黑山戰鬥中,下屬向林彪彙報傷亡情況,林彪回電:只要黑山陣地,不要傷亡數字,這說明了戰爭的殘酷,但也深刻體現了勝利者其強悍的性格。混戰中,廖耀湘在某小村休息時,遭遇失散的我軍某小隊,一常小的衝突,竟然廖耀湘放棄了大的撤退部署,再轉向瀋陽,幾十萬人的部隊呀,一會東一會西,自然亂了套,最後是戰也沒戰,逃也沒逃掉,命運嗎?不,性格使然!

  林彪的勝利,其軍事天才得以顯現,其強悍的性格讓其戰無不勝,當然這種性格也讓其人不想被人左右,最後叛國出逃。在戰鬥的部署中,戰前的詳細部署,預留的預備部隊,戰鬥中的機會觀察以及及時抓住機會都促成了戰鬥結果的放大。

  觀察學習勝利方的經驗,探究敗方的原因,取長補短中學習進步。



遼瀋戰役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