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愛國主義電影觀后感

愛國主義電影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電影王二小觀后感

  不知你們聽過這首歌沒有,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就是王二小……”。

  王二小從小是個孤兒,他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打死了,為了報仇,他參加了兒童團。因為大家都很喜歡他,所以就選他當了兒童團團長。

  一天,日本鬼子來到了他們村,二小知道以後,便想了一個好辦法,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的中隊長發現上了當就立刻把戰刀捅進了二小的胸口。二小的衣衫頓時被鮮血染紅了,他慢慢地搖晃着,笑着閉上了雙眼。

  我覺得王小二真勇敢,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在生活中不怕吃苦,學習中不怕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王小二真可憐,吃不飽,穿不暖,挨打挨罵,我呢,經常亂花爸爸媽媽的錢買零食,還經常剩飯,我以後要珍惜現在的富裕生活。我想,王小二一定沒有死,他一定變成了天使,當我在做作業做不出來準備放棄時,他會來幫助我……

  哇,我真想和王小二成為好朋友。

  篇二:電影張思德觀后感

  昨晚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影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後期,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1944年他帶領一班人到安塞縣燒炭。在一次燒炭中炭窯突然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毛澤東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里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象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着了我們的整個事業。毛主席的這篇講話,發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章也成了共產黨人行為準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電影《張思德》將為人民服務具體化,讓觀眾相信,為人民服務是快樂的,這個榜樣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學習。通過觀看《張思德》影片,我深深體會到: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默默奉獻的偉大,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人民服務”。在張思德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那種樸實、謙和、善良,是一種人內心本能的、涌動着的自我奉獻的精神。

  這部影片的現實意義在於: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念不能丟,新時期的黨員、幹部,應當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篇三:電影郭明義觀后感

  “學習雷鋒好榜樣,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這首歌,唱響了千千萬萬人心目中的活雷鋒。而他,就是現代人們心中活雷鋒的楷模——郭明義。

  今天,老師就帶領我們看了一部弘揚時代精神的電影《郭明義》,令我感觸頗深。

  郭明義,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鐵礦開採工人,他和妻子、女兒住的房子只有40平米。但多年來,幫助比他更困難的人,已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

  在整個影片中,最令我為之動容,深深感動的,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郭明義為了幫助一位白血病人,不辭辛勞,心甘情願地四處奔波,為了給孩子進行骨髓移植。雖然路途漫漫,但他為了求得一點點的線索,連自己也顧不上了。終於,他找了三年,找到了那位匹配的人,挽回了一條生命。

  郭明義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只要一遇到有困難的人,他就會義不容辭地幫助別人,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但在生活中的郭明義,卻是一個勤儉樸素的人。他送給與自己生活了28年妻子的生日禮物,居然是一枚二十八元的戒指。

  郭明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有句話說的好:誰言雷鋒去?請看郭明義。盈懷熱心腸,滿腔浩然氣!

  篇四:電影黨的女兒觀后感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后,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 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 ,為了民族的自由 ,為了國家的獨立 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彙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 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 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 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鬥,我們應用我們青春 的熱血、青春的信念 、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 着我們努力 學習 ,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着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 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 ,扎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篇五:電影甲午風雲觀后感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觀看《甲午風雲》,我深深地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后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為民族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六: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並寫觀后感,爸爸媽媽也讓我了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DD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為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愛國主義電影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