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一)
看過《一個也不能少》電影不知幾次,每一次觀賞之後,總是淚流滿面。這並不是因為電影波瀾壯闊的鏡頭與賅世驚俗的場面。它只是一部極其平凡的電影。沒有名演員的參與;沒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場景;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雖然導演是着名的張藝謀。
一位小學才畢業的13歲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師離去學校的一段時間裡,她被*長領來小學校,毅然代起了課,當起了臨時代課老師。依高老師的吩咐,她還能勉強維持上課。後來,她的高與她耳齊的學生,也不大聽從她的管束。畢竟是年幼無知的小孩子,踩壞了高老師留給她的那幾根粉筆,他們還不斷打鬧,還到處亂跑。
縣少體校選拔學生,小紅(明新紅)入選。小魏就是不同意,因為高老師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個學生一個也不能少!還是*長花了幾塊錢,收買了那個小子(張慧科),才找到了小紅。少體校的車瞞着小魏開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後即忙抄近路飛追,終於無功而返。
張慧科不辭而別,搭車去城裡,後來竟然在車站裡走丟了。小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立馬要去城裡找他。可是哪來的路費呢?小魏採取了學生的意見,幫磚瓦廠搬磚賺錢充當路費。千方百計籌錢,卻湊不足路費。後來全班同學齊幫忙,終讓小魏趁亂擠上汽車。但近城時,她卻被查出未買票,被推下了車。她就步行進城。
在縣城的幾天幾夜裡,她到處打聽,到處尋找,想盡一切方法。風餐露宿,把僅有的六七塊錢也花去,買了紙筆,書寫尋人啟示。在車站廣播室尋人失敗之後,她竟然走進了電視台,在台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製了節目,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
電視台用兩輛汽車送他們回鄉。還送來了許多教具、圖書、籌集了很多資金。鄉村沸騰了。
我含淚在激動中看完這部電影,還有誰能不為小魏老師進城找她的學生這一情節所打動的呢?為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學生幫磚瓦廠搬磚;為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冒險擠車,步行進城;為了找回學生,她吃殘渣剩飯,睡當街牆角;為了找回學生,她幾天守候台長,終於感動了縣城,錄製了電視節目,找回了學生。
我為這部電影喝彩,不僅因為它有動人的情節,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師: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性格,歷歷在目,學生的天真無邪,童稚無知,活潑淘氣,栩栩如生;高老師、*長等一幫*里的大人,又是那麼地純樸、憨厚、叫人難以忘懷;縣城裡的台長、老闆娘又是那麼的關愛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唯美的,心靈塑造是唯美的;人際之間的關愛展示是唯美的。
我還多次地被這部電影的配樂所感動。每當到了人物特別是主人公魏老師處於最為艱難的境地之時,那配樂便那麼低沉、悠揚、哀怨地響起。一聲聲凄厲的哀鳴,正反襯出人物的無可奈何。這實在讓觀眾聲淚俱下,一片噓聲疊起。
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我非常欣賞。它實在感動了我的心靈!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二)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感悟開頭。)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畫線的詞刪掉。),今年才十三歲。因為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才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裡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裡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他家人帶着他(語意有誤,刪)輟學到城裡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知道以後,隻身一人到)城裡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為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為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呼應題目——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為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啟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台……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裡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台長?你是不是台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台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裡?"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才會有回報,可不付出註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為了一句話,為了一個孩子,付出那麼多艱辛和勞累呢?(對比突出,令人深思。)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