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感想隨筆>生活隨筆:清明、回家、掃墓

生活隨筆:清明、回家、掃墓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生活隨筆:清明、回家、掃墓

  清明節放假,孩子奶奶去世第一個清明節,所以帶着孩子回家,掃墓。

  今年清明沒有雨,天高雲淡的清晨,驅車來到鄉間,才感覺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機是如此的真切:春光送暖,楊柳吐綠,桐樹爭艷,麥苗競翠,油菜獻蕊。美的生命,美的色彩,美的味道,美的氣息。品味不足,把玩不夠。駐足,凝視,靜思……

  婆婆去世,帶着孩子回的家,只有是孩子的大伯家了。大伯一直以來勤勞而快樂,知足且通達,兩兒子已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三個孫女是大伯的驕傲。二孫女晨晨見樂樂姑回來,拉着姑姑引着小狗直奔羊圈、雞窩、牛棚,她知道那裡有樂樂姑在城裡感受不到的獨特趣味。孩子的大媽總是在偌大的廚房裡張羅飯食,還時不時地不忘出來和回來的弟弟、弟媳們開幾句玩笑。

  每次回家必須得依次去看望孩子的三個姑媽,這已成為不是規矩的規矩。二姑媽愛孩子他爸如同兒子,自幼照顧直到現在,我們一家的喜怒哀樂時時刻刻全掛在二姑媽的心坎上,這種姐姐猶母親的恩情,只要想起來是會落淚的。這不,二姑媽又在為弟弟在高大的香椿樹上摘椿芽,又在為小侄女準備專門積攢的土雞蛋。三姑媽住在縣城,她心靈手巧,尤善解家人之危,堪稱這個大家族的滅火隊長,她廚藝極高,每每去家裡,不出半個時辰,豐盛的一桌菜肴就呈現眼前。盛情難卻,吃得坐不起來是常有的事。四姑媽可憐,一個人苦巴巴地供養着正在上大學的小兒子,我們去看她往往帶着寬慰和歉疚,當初老人只能供得起小兒子上大學,這最小的姐姐就失去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就是我們每次回家不變的行程,這次也一樣。孩子的大伯,大媽,姑媽們看到女兒樂樂,高興之後是誇獎進而是鼓勵,都指望這個小侄女在未來光耀門楣,好讓這個家族揚眉吐氣。女兒樂樂笑而不語,聞而不應,默默地將長輩們的愛寄寓心頭,溶於血液。

  我們趕到墓地,孩子大伯、二伯和一侄子、一外甥已到,大家一起產草,培土,點香火,磕頭。兩個時辰,四座墳墓,大家一一虔誠、恭敬地祭拜、追思。孩子的曾祖父生於1883年,孩子的曾祖母生於1886年,孩子的祖父生於生於1906年,孩子的祖母生於1920年。四座墓碑,四位老人,一部歷史,一個家族。

  前來祭奠的子輩、孫輩、曾孫輩們尋到了自己的先祖、自己的根。 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命歷程是如此的清晰和確鑿。

  人啊,是需要追憶和緬懷的。用這樣的方式,我們會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我們會給心靈騰出一塊地兒,讓腳步停下,讓思緒飛揚,靜靜地感恩先祖,感受親情,感念生命。

  清明——回家——掃墓。 追思過往——珍惜當下——展望明天!



生活隨筆:清明、回家、掃墓 標籤:教人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