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記得在馬驫老師的示範性課上,他曾向我們介紹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當時聽了馬驫老師的介紹后已經深深地被書的名字所吸引了,恨不得馬上就能擁有一本。令我驚喜的是,在當天的校際演講比賽中我的獎品居然就是那一本書,真讓我欣喜若狂!

  書拿在手上的時候,反反覆復地在端詳着這一本書,不知不覺已經被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於是我便盼望着假期的快點到來,好好地讀讀這一本書,也希望從中能有所收穫。

  正如專家教授們以及讀者對此書的評價,尹老師的這本書既不通俗,而且又非常專業,還沒有開始讀這一本書的時候,看到眾人的評價時心中便多了幾分期盼,當我讀完書的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時,更強烈地感受到讀者的評價是多麼的恰當,一點都不誇張。一位網友的留言:尹老師的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外表看起來也許很平常,所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們走進去了,就會有驚人的發現。確實是這樣,當我讀了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打針有些疼”后,尹老師的做法真讓我吃驚,也讓我佩服,吃驚是因為打針這樣的事情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會經歷的,而我們的做法通常都是把孩子摁住,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但萬萬讓我想不到的是,尹老師可以通過打針這一小事,教會孩子在面對困難與恐懼時如何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那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是尹老師告訴我: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小的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以為那便是愛,原來是在傷害他們。

  《不要捉弄孩子》及時地給我敲響警鐘,原來我一直都在犯着這樣的錯誤,以為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啥不知卻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因為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給小板凳揉揉疼》常人來看可能會覺得好笑,但尹老師卻認為就是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都可能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情,也讓我知道: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因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后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記敘了尹老師每年都扮演着聖誕老人精心地為她的孩子圓圓準備精美的聖誕禮物,她認為聖誕老人每年都來的意義不在於禮物本身,就在於這份驚喜,驚喜是另一層更有價值的享受。只要家長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有不同凡響的經歷,讓他的生活和世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作為一名老師的我,又何嘗不是該這樣要求自己嗎?《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告訴我: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內。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里漸漸發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為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生活中,言語間我們不妨多給孩子積極性的暗示,也許孩子會因此而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下去,那何樂而不為呢?《像牛頓一樣》讓我知道:我們欣賞孩子不是只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用期許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闖禍”行為,就會感到他們是良機而不是壞事。因為孩子的狀態都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也是這種差異構成了人的豐富性。只要孩子有自尊自愛的心態,有足夠多的經歷,該學會的他都能學會,該注意的他都會注意到。第一章最後一篇文章《古詩滋養的孩子》讓我這位語文老師在如何對孩子進行古詩教學有了更多的借鑒方法,更多的思考。

  也許我們都曾在迷茫,不知該如何提高對孩子、學生的愛,在面對他們的錯誤時怎樣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原來,只要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再深一點,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再靈活點,相信我們與孩子的心便會拉得更近,貼得更緊。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最主要的是,此書能給家長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該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加上作者作為教育專家的獨特視角為讀者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和點評。把我們一般家長經常會認為很正確的事情從孩子和教育的角度進行了顛覆。而通過她自己對女兒16年的實踐教育,告訴家長們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難,把一塊玉雕琢成藝術品的是正確的工具。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后,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昨晚終於讀完這本書,終於可以完整的寫下讀後感。這是我讀得最認真的一本育兒書,幾乎捨不得漏掉一個字。如果說早期接觸大李和小巫給我打開了一扇如何養育孩子的大門,那麼尹建莉老師的這本書則像一盞明燈,讓我對未來的教育之路不再感到迷茫。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好母親,幸運的是這個母親自身也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並且有很深的文學功底,能把十多年養育女兒的心得體會以及研究所得清楚、簡單而又深刻的表達出來,每句話都直指人心,每個觀點都令人驚訝和嘆服。我很幸運,在女兒兩歲的時候讀到這本書。也為此,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整整失眠一夜。這就是一本好書的魅力所在,因為它引起了我內心的極大共鳴。

  事實上在最初的幾個章節裡面,我發現自己的很多思路和做法跟尹老師都不謀而合。尤其是關於打針和給板凳揉痛的事例。雖然三三現在對打預防針感到害怕,但我們始終沒有為了消除她的恐懼而告訴她打針不疼,每次我們都會安慰她會有一點點痛但一下就完了,並且向她解釋,打預防針是為了讓增強抵抗力,身體棒棒的就不用經常打針吃藥了。所以她雖然很害怕但不會不配合。可愛的是她明明很怕,但卻會自言自語的安慰自己:我不怕!她這麼說的時候我們都明白其實小傢伙怕着呢 一般是打的那一刻小哭一陣,醫生收針后就停止了,然後含着眼淚對着醫生說:謝謝!最近老公抱去打兩歲防疫針的時候自己發明了一句:謝謝小醫生!逗得那位年輕的護士都笑了。

  看到給板凳揉痛這章的時候,我禁不住會心的笑了,覺得這個簡直寫的就是女兒。在三三好小的時候,當她在好奇心促使下對某些書籍或是玩具造成損壞時,我們並不去指責她,只是告訴她書和玩具會痛的。後來她開始學走路,磕磕碰碰的一天要跌倒好幾次,每次跌倒都有人在旁邊看着並無大礙,我們並不去扶她,只是鼓勵她自己爬起來,小姑娘也從不撒嬌哭鬧。如果真的摔疼了我就上前對着她摔倒的地方呼呼吹幾下,然後跟她說:媽媽吹下,好了,不痛了!於是當女兒會說話以後,她就開始對被她碰翻的小板凳、被她無意間撕壞的書、被她弄掉在地上的玩具,甚至對撞到她額頭的牆呼呼的吹一下,然後說:吹下,好了,不痛了!有一次舅舅來家看她,她在大床上開心的蹦蹦跳,舅舅逗她玩隨手拿起本書咻的朝她飛過去,當女兒看到心愛的書重重的掉到床上的時候立刻停下來,雙手抱起書湊近嘴邊輕輕吹了幾下。這是後來舅舅告訴我的,他說沒想到三三這麼有愛心。所以當外婆有時不滿我們太過寵愛女兒,強調別老慣着她,要注重她的善良和愛心培養,我毫不擔心,善良和愛心不是成天掛嘴邊念叨就有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的。

  在讀這本書以前,我一直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給女兒念唐詩,當我不確定時我選擇了不去做。而我的父親對詩詞非常喜愛,他們悄悄地背着我教三三念詩,然後有天女兒忽然在我面前念出了《詠鵝》,令我大吃一驚。看到小人兒能背出這麼繞口的詩句,吐字發音也比較準確,內心是忍不住欣喜的。但又怕過早的讓她背詩影響將來學習的興趣,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所幸很快就讓我遇到了尹老師。“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深深被打動。而尹老師明確的指出孩子兩三歲前是可以讀詩的,不過不用解釋,而是把讀詩當做唱歌,讓孩子體會其中的韻律感。這點又讓我打消了枯燥的背詩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的顧慮,原來我可以只讀給她聽,而不是非要讓她會背。尹老師對於孩子閱讀也是大力提倡的,這也令我對三三非常喜歡看書的表現稍感安慰。總擔心過猶不及影響女兒自然的生長,總怕因自己的無知耽誤了女兒的一生,而這本書及時的給了我專業的指導,讓我對以後的育兒之路充滿了信心。

  深有體會的是前面幾章,後面孩子上學的部分則是深深的佩服和崇敬。我想將來一定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但因為了讀了這本書,我不再感到擔心害怕。我曾和小星說過,覺得尹建莉老師應該算是把中國應試教育和小巫等人的教育理念結合得比較完美的一個人。如果我們的孩子會在相當長的時間接受中國現行的教育,我們就必須學着去尋找二者矛盾的切入點,把孩子學習的壓力盡量減少到最小。一個聰明的母親不會怨天尤人的埋怨客觀原因,而是找到好的方法將劣勢轉為對孩子有利的優勢。這就是我非常喜歡她以及她寫的書的原因。我愛我的女兒,我幸運的讀到了這本書,我不是托兒,我會把這本書里教到的很多很好的方法與女兒的實際情況結合,慢慢總結出一套適合她的方法。感謝尹建莉老師。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后,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