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鴉片戰爭讀後感
我想任何一個觀看過《鴉片戰爭》的中國人,一定不回忘記這樣一個鏡頭。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備太落後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國的艦船。只過了十個小時,有金鎖銅關的虎門炮台失守,全軍覆沒,滿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蜂擁的英軍,他微微一笑,用火炭點燃了炸藥。
我想,寫到這裡看的人會和我一樣,在腦海裡布滿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捨身忘死一類字眼的同時,在心中產生“落後就挨打”的感想。
確實“落後就挨打”這是沉痛的歷史教訓。
這“落後”是軍事實力的落後,英國人的巨型戰艦橫衝直撞,炮火鋪天蓋地,手握着還是冷兵器的清軍將士儘管英勇無比;但始終改變不了處處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為武將的典型關天培,拔齒入家,不可不謂以死投國,盡散家資,不可不謂義無反顧,笑對死神;不可不謂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質,據有關史資料記載,150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清軍官兵無不“馬革裹屍”。英雄血灑沙場,有姓有名的如定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處州總兵鄭國鴻等等,無名無姓的難以數計。可在英軍的堅船利炮下,中國仍不免落個失敗的結果。
歷史是綿綿無盡的長城。中國百餘年的近代史,布滿着屈辱,在早已結束了弱國無外交地,香港,澳門回歸的今天,千萬別忘了“落後就挨打”。
篇二:鴉片戰爭讀後感
19世紀中期,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它需要越來越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同時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當時,資本主義是先進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擴張的本性,它需要足夠大的活動空間,註定要征服世界落後地區。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對外擴張願望強烈,又有印度作為在亞洲擴張的基地,從而英國成為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開中國的經濟以及原料市場,對中國掠奪廉價原料,並且對中國傾銷商品。因為在此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英國為扭轉對華貿易誤差,就開始對華走私鴉片。
鴉片戰爭期間,面對西方列強先進的武器裝備,清政府中的一些先進人士逐漸認識到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落後。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揭開了向西方學習、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序幕;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為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變化的主流。
19世紀的中國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主流——資本主義,封建的閉關政策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的一個弱國,而且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成為西方工業國家覬覦的目標。在鴉片戰爭中,雙方的較量就突出的彰顯出了中國的落後地位。中國的落後,表現在軍事科技和經濟上的落後,認為科學技術是“奇技淫巧”,重科舉而輕實用,實行“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會制度的落後——腐朽的封建制度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而最關鍵的是思想意識落後——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外國是蠻夷,是番邦。所有這些必然造成國家管理、社會發展、民族素質的全面落後。因此,落後就要挨打。
篇三:鴉片戰爭讀後感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但它的背後也隱藏着莫大的恥辱,比如說有名的鴉片戰爭。今天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多的了解鴉片戰爭,給我們看了鴉片戰爭的記錄片。雖然只是記錄了冰山一角,但我還是深有感觸。
鴉片給多少人帶來了墮落和危害,更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在記錄片中我們還了解到鴉片是一種有效的鎮痛葯,後來被做成了消遣的有毒物質。它使一個國家變得腐敗,它使一個國家變得骯髒。這是一個質的變化,由良藥變成毒品,整個國家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由興盛到衰敗。事情的發展的決定權主要還是在於人的內心,我們要拋開骯髒的污垢,留下純潔的心靈。
提到鴉片就不得不說到香煙,它和鴉片一樣,害人害己,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所以,即使迷戀上這種吞雲吐霧的感覺,也千萬不能因小失大。
健康的東西永遠是純潔的,美好的,讓我們留下健康,挽救生命,挽救自己。
鴉片戰爭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