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父母規讀後感

父母規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父母規讀後感(一)

  父母是孩子快樂飛翔的天空

  南雪花

  2014年11月份去河北邢台參加金色雨林的培訓,意外收穫,第一次與《父母規》結緣,啟智學校的王校長贈我《父母規》,回來細讀數遍,總覺愛不釋手,如涓涓細流滋潤着心田。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不想自已的兒女成龍成鳳,但往往事與願違。

  今天又捧讀《父母規》,讓我想起了三年前的日子,我的心情猶如烏雲蔽日,悲愴而沉重。"勿失教,勿寵溺",究其根源,是父母將兒子逼上了不歸路,正所謂"種惡因,得惡果".

  那是一個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陽春三月,身邊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卻黯然凋零了,一位朋友的兒子於2012年3月6日在家中用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自殺身亡,結束了年僅24歲的生命。

  事故發生后,我陪伴他的父母度過了難熬的三天時間,真是度日如年。面對此情此景,在場的人都流下了悲痛的淚水。痛定思痛,眼下青少年輕生成為社會問題,有多少青春的花朵在風雨中凋零。

  用愛心傳遞溫暖

  "人世間,愛第一,愛之源,父母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幸福之花處處開遍" .作為父母,更要把點點滴滴的愛心傳遞給孩子,有句至理名言,"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讓家成為溫馨的港灣,而不要成為莊嚴的審判廳。理是要講的,但儘可能要講究方式方法,千萬不要讓孩子產生恐懼甚而叛逆的心理。讓家成為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不管這葉扁舟駛得多遠都環繞在她的周圍,時時回望、留戀於她的光明與溫暖。

  用交流融化堅硬的冰雪

  《父母規》中有"善溝通"的至理名言:"子女呼,應及時,子女聲,要傾聽",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溝通就像一座橋樑,只有腳踏實地地跨越它,才能欣賞到另一方的優美景象。不管是何種情形,都要與孩子溝通。如今孩子的心理很脆弱敏感,外界的誘惑也很多,父母要給孩子創造輕鬆的家庭環境,打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能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心理需求,建立互相體諒、欣賞和尊重的家庭氛圍。

  "成長時,惑相伴",一點不假。我朋友的孩子,因駕駛別人車輛發生車禍損壞了車,對方訛詐索要巨額賠款,並強迫簽訂了限期還款的協議,但孩子不敢與家人溝通,成為自殺的直接導火索。這件事警示我們,平時要與孩子建立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即時解,無滯絆," "不埋怨,不指責,不威逼,不利誘。"無論孩子在外面闖了多大的禍,還是與家人發生了多大的矛盾,溝通可以融化冰雪、穿雲裂石,避免不該有的災難。

  讓童心在快樂的天空飛翔

  童年是什麼?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夥伴的迷藏。總之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幸福美好的。每個人回想起童年的趣事,臉上總會泛起紅潤的光彩,五彩繽紛,絢麗奪目。數不盡的往事就像潺潺的溪水……

  如今的80、90后,沒有在山上挖野菜時相互嬉戲的樂趣,沒有了一邊吃着野果子一邊往背簍里裝的樂趣,有的只是一疊比一疊厚的作業,一摞比一摞高的教科書。尤其生長在水泥鋼筋的森林裡,更難以尋找到快樂的童年。

  "人之者,境之鑄,境之者,父母造".家長儘可能要讓孩子心情愉悅,不能把大人的思維強加給孩子,以防孩子產生"厭世"的心理,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如快樂的小鳥翱翔於藍天。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如今的家庭,孩子都成了原心,所有事都圍繞着孩子轉圈,過分溺愛,生長在家庭的溫室中,"寵與溺,造安逸,安其生,喪其能",我朋友因少時家庭貧困讀書甚少,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兒子多讀些書。在對子女的教育中過於嚴歷,孩子產生了叛逆心理。兒子成長中的荒誕任性真讓父母身心疲憊,不管是在小學還是中學,每進一所學校,他總是因打架鬥毆的惡習被開除,父母幾乎給全市的學校挨個兒求人說情,兒子初中沒畢業就輪換完了全市的中學。但是父母仍沒有放棄望子成龍的心愿,又送到省城貴族學校讀書,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無奈結束了求學的生涯。

  無奈之下,父母望着遠行的列車,將兒子送上了從軍的道路。退伍歸鄉依然在父母的大樹下乘涼,最終又走上不歸路,不幸的是正應了《父母規》中"寵與哄,增自我,長任性,後患大。"的惡果。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如今的孩子都在幾代人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脆弱的像柔荑,成為最需要心理支持的群體。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家認為,青少年自身性格、心理不夠健全,他們正處於身心的成長發育期,性格特點尚不定型,自我控制能力較低,當遭受巨大壓力、無端冤枉或過激責備,得不到家庭溫暖,都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憤恨、自暴自棄的心理。意外的挫折和打擊,都可能使脆弱的心理悲觀絕望,就會想到毀滅自己。

  當遇到壓力無力戰勝,首先就對自己絕望,覺得生活沒意思,自己沒能力。其次,對父母絕望,認為父母苛求,不理解、不喜歡他們。再次,對老師和社會絕望,認為老師不尊重他們,社會無閃光之處,這些絕望有時只是一念之間,有時則是長期思考的結果。

  我朋友的孩子,在事發前兩月,接連發生兩起車禍,一起是他駕車撞傷了同車的夥伴,初步定為九級傷殘,但他家人索要27萬元的賠償金,對方訴諸法院對簿公堂。就在這期間,孩子酒後駕車又起禍端。有朋友自陝西來,當晚他盛情接待,席罷駕駛陝西朋友的商務麵包車,禍不單行又撞到樹上,幸好自已安然無恙,車被撞壞修理共花費3萬元,保險公司理賠2萬元,理應再賠付1萬元就完結了,但這些狐朋狗友另起邪念,敲詐勒索8萬元,強迫他打下欠條並簽下限期賠款的協議,死後摁滿指印的協議仍在他的口袋裡。孩子因接而連三的事故,再不敢向家人開口,自已卻無法承擔超負荷的壓力,就做出了自我了斷的決擇,留下了千古恨。

  "智父母,樹其義,立其志,鼓其氣。"可悲的是,卻讓孩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使他們選擇了自我毀滅,這其中有多少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又有多少是父母的責任。

  梧桐一葉而知秋

  "梧桐一葉而知秋",很多事都是有先兆的,青少年的輕生也一樣。心理諮詢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發現自殺者從遭受挫折、產生絕望到實施自殺,80%以上的人通常都要歷時半年以上,且都有一個心理發展過程,最終呈現出的自殺先兆是極度亢奮。

  《父母規》云:"時覺察,克複禮,教育子,乃大修。"朋友孩子的自殺先兆也是特別明顯的,但憒憾的是當初沒有引起父母及親朋的覺察。農曆正月十五,他給身邊的一位長輩曾說過,他不想活了,這位長輩嚴肅的做了兩天的勸導,但他充耳罔聞。另外,據他的一位女性朋友說,他在QQ心情里留有"我要死了,朋友們記着我"的偏激言詞。另外,就在事發前期,孩子脾氣特別暴躁,甚而見誰罵誰、見誰打誰。在事發當晚,聽KTV老闆及當晚同席的酒友說,起初他一人來KTV喝悶酒,而後就約來他的朋友喝得爛醉如泥,一會酒醒後幾近崩潰,打碎了KTV的玻璃,並慷慨賠錢,直到深夜2:30兩個朋友才送他回家。誰知,如花的生命就永遠定格在這個陰霾的夜晚。

  山雨欲來風滿樓,自然界如此,人的感情也是這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后,能稍微敏感些,許多孩子的自殺企圖行為就會終止。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定及時抓住呈現在他們身上的自殺性先兆,做深入分析,辛勤培育,讓含苞欲放的花蕾沐浴在雨露與陽光下,激情綻放。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很多父母一生辛勤耕耘,任勞任怨,一生的理想就是給孩子積攢更多的錢財,為孩子籌備房子、車子。其實這是 "避重就輕"的心態,而忽略了我們理應承擔鑄就 "孩子人生健康快樂"的責任。我朋友經商大半生,掙下了幾代人也花不完的財產,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舞台,三年前奔赴省城經商,為孩子置辦下了豪宅,並打拚事業欲讓兒子繼承發揚光大,誰知父母努力的這些在兒子眼裡一文不值,在他走向輕生的道路上沒有絲毫的留戀,讓人痛心啊!不得不為《父母規》的規勸而折服,"為子女,攢錢財,莫若為,積福德".我們換位思考道理顯而易見,難道我們擁有足夠多的財富,就擁有了真正的開心和快樂了嗎?

  教訓是血淋淋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魯訊先生曾吶喊,"救救孩子".當下網吧、KTV、酒吧等現代文明的滋生物無時不毒害着我們的下一代,更加重了教育的難度。"天雨大,潤有根,父母規,利用心".願天下父母能從忙忙碌碌中挪出手來,用堅實的行動和警惕的目光,給那片正在陽光下的花兒們,驅散身邊悄悄遊盪的陰雲。

  "父母者,大人也,為父母,責任重。"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本文作者為《父母規》第十五期講師班學員

  金昌金色雨林學習能力培訓中心南雪花

  父母規讀後感(二)

  愛的溫度

  作者為《父母規》第十期講師班學員淄博騰飛教育教師王蒙

  從事教育行業五年來,無論是在公辦院校任職教師,還是民辦院校任職諮詢師,一直都被"可憐"和"問題"學生困擾,而且這跟孩子所在的家庭環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根源應該是來自於家庭的創造者——父母。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一直以來都是在教育孩子,其實,為人父母也是初學者,也需要老師去引導和幫助,更需要去學習。所以,邁入家長課堂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更多家庭美滿,每每想到這裡,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現在的小學、初中家長基本文化程度都不低,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擁有高學歷、有事業、有視野、有地位、也有權利,可是對於家庭唯一沒有這些東西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教育知識實在是匱乏。當然,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溫度拿捏得未必合適。愛,也需要溫度!

  100度的父母,這可能是最稱職的父母,恨不得把天下所有好東西和自身所有的愛全部給予這塊美麗的唯一的結晶,生怕受到一點點的傷害和委屈,但是孩子雖小,但也會長大,當他開始長大、成熟、甚至是成立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的時候,怎麼處理所面臨的問題和挫折?有些孩子會接受,但有些孩子會希望自己去體驗人生。

  0度的父母,這個溫度只適合溫飽階段,一切都讓孩子去做主、決定,但不要忘了他的認知和經驗有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會做好抉擇的。同時,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物質和知識,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愛。而且,家,不是旅館,父母不是管家!

  我覺得,愛要有溫度,人體內溫度正常在37度左右,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適,其實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也應該有個度。度的衡量和把握需要學習,需要不斷調整,更需要彼此溝通和適應。為孩子更好的成長,天下的父母們學會調整自己給予愛的溫度吧!

  父母規讀後感(三)

  規範自我,修正自我

  袁錦英

  通讀《父母規》,感慨萬千。這是一本以傳統孝道為核心,倡導德孝文化的經典之作。我將初讀《父母規》的感想,概括為以下幾點:

  1、父母的責任

  父母應該作為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作為父母,不該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責怪、訓斥。遇到問題應先冷靜下來,想辦法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事後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只有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后,才能不害怕、敢應對,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齊,天下平".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於"教授",更多的時候,孩子會通過模仿來學習,言傳身教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遇到問題時,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會讓孩子學會指責他人,推卸責任,而不是立足現在,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小家其樂融融,相處有"道",才能國家昌平。

  "銅為鏡,正衣冠,子為鏡,照己過",孩子所以的問題都是父母問題的映射,因此,在遇到問題時,父母應先進行自我檢討,而非責怪孩子。

  2、父母需"掌萬念,控情緒"

  多數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為觀念所控,以為自己執着於"真理",其實是陷在某種自我情緒卻全然不知。情緒外,人人都能做到"掌萬念",能"控情緒",但情緒中,往往來不及顧及。所以,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相中迷,念中控,情中奴"時,大約就開悟了吧。

  如果還不能做到開悟,就先做到將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吧!不要將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拿孩子當出氣筒,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與子女間的隔閡。

  3、父母需"勿失教、勿專教、勿寵溺"

  "勿失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呵護,長此以往,會產生一系列問題:1)因被忽視而產生自卑感,無助感,失敗感;2)缺乏自信心,自控能力差;3)不會關心他人;4)容易誤入歧途。

  "勿專教",孩子成長在權威或暴力的家庭中,若父母不關注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其結果會導致孩子:1)衝動和暴力傾向;2)不容易相信他人,人際關係緊張;3)缺乏自信,喜歡以外在的成績評價自己,成功時洋洋得意,失意時則一蹶不振;4)做事拖拉。家長應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勿寵溺",習慣寵溺孩子的家長,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要什麼給什麼,其結果孩子就會變得:1)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2)缺乏責任感。

  如此種種,說明為父母,責任重;子不教,父母過;子有失,父母恥。學好《父母規》,給孩子做表率,就是最好的愛孩子。

  《父母規》不僅是教授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經綸,更是一套關於父母成長、子女成長與親子關係成長的體系。所謂"長幼侶,三良師,伴我行,明明德",就是說,人的父母,孩子,伴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三種人,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規範自我,修正自我,是善待孩子以及家人的第一步。【本文作者為第十三期講師班學員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第三中學心理教師袁錦英】



父母規讀後感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