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荊棘鳥有感:愛與命運
袁華
傳說中有那麼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這是《荊棘鳥》書頁的開端。當尚年幼對世界的認知還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開這本厚厚的書的時候,就被荊棘鳥的傳說所吸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進入了荊棘鳥的世界。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為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現在,當我重啟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當然當初那個懵懂的孩子依舊是不能領會那字裡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複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鍾愛也是最迷戀的,只有麥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幾乎讓我肝腸寸斷,情不自禁。
也許是女孩子對這樣無奈又沉痛的愛情的無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讀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時候,我的情緒都是在時刻為麥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為他們的相遇而欣喜,為他們的相知而溫暖,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為他們的相憶而唏噓,直到最終的最終,拉爾夫在麥吉的懷中平靜而安詳地死去的時候,忍了許久的淚,終於落在了書頁上。也許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依舊在延續,因此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深沉的愛戀也終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麥吉依舊活着,亦如拉爾夫依舊愛着。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明白的,這份愛,無論多麼銘記,也終究只會化為回憶里逐漸淡去的風景。就如初見的時候,10歲的麥吉和28歲的拉爾夫,距離的不僅僅是18年的長度,更是,一生的無法逾越。神父的身份註定了拉爾夫會走上對愛情來說是條一去不復回的無歸之途,也註定了麥吉從少女成長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戀終會沒有回報。因此,此後的分離、重逢、再次永別似的別離,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終,麥吉和拉爾夫都是寂寞的,儘管他們之間的愛超越了距離,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但是,彼此的獨自等待,無法相守,亦無法相見,還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情感掙扎,都在書里抹染得淋漓盡致,也是,讓人痛徹心肺。正如小說結尾中寫的那樣:“當我們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了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胸膛。”是的,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沒有完美的終點,卻矢志不渝;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痛遠遠多於幸福,卻至死不悔。荊棘鳥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尋覓自己生命的意義——歌唱,也是絕唱。雖然短暫,雖然逝去,但歌聲猶在,但愛猶在。絢爛的的生命也從此不再蒼白。
曾經聽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濃縮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促卻是倍加絢爛;枯葉蝶,把所有的生命鋪墊在持久的寧靜中,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大千世界就是這麼奇特,一種生命所追求的,卻恰恰是另一種生命所放棄的。然而,你又能說誰是誰非呢?你是願意做一隻追求最後絢麗的荊棘鳥,還是原因做一隻追求永久淡泊的枯葉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麼罷了。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前者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也要絢爛的終結,也要所夢想的一切愛,與美好。
重讀小說的時候我就在想,麥吉,這個內向卻倔強的女子,從單純天真的小女孩到飽經歲月風霜的女人,從對愛情的懵懂無知到對無望的愛戀依舊孤獨堅定地守侯,她經歷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掙扎,面臨的究竟是多殘酷的將來,但她依舊是挺過去了,並且堅持了她一直想堅持的愛。整本書從始至終幾乎貫穿了麥吉的一生,作者在麥吉身上也是落筆最多也是最不留餘力的。可以說,在麥吉飄搖浮蕩的一生中,寄託了整本書的靈魂所在——堅定、執着、不顧一切,即使痛也要愛着,即使受傷也要孤獨地走下去。麥吉,就是一隻荊棘鳥,她窮盡一生,不過是為了守住那渺茫的愛情中曾經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爾夫的結晶丹尼死後,她最後的慰藉也終於坍塌。然而,她依舊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寬恕。麥吉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其實她也是什麼都得到了。像荊棘鳥一樣,一旦走上了那難以想象的艱難而痛苦的道路,她從沒有後悔,她也無從後悔。荊棘鳥始終都是遵循着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痛得愈深,也就愛得愈沉。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恆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迹?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說,一直在淡淡地講述着。哀傷瀰漫,但也許哀傷並不是傳說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於命運。
在終於重讀完《荊棘鳥》后,我才豁然開朗。也許真的,經典都是隨着自身的成長而不斷地產生新的感受。和從前初次被它吸攝的那個懵懂的孩子相比,現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會在以後,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將來,《荊棘鳥》會給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後一頁,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不知怎麼,卻覺得格外地應景。荊棘鳥,是不是也正是夢想着那夏花般絢爛的歌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