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讀書筆記
經濟界或者投資界對於預測的熱度一直不減,因此也就催熱了相關分析技術,目前來看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對應着作者所介紹的空中樓閣理論和磐石價值理論。但是,在有效市場理論的背景下,任何消息都已經反映在當前的市場價格之中,因此投資者要想通過自己的分析獲得超額價值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實告訴我們,市場中總是會有人在某個時間段獲得不菲的超越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資回報,除了運氣的成分之外,有效市場理論告訴我們他很可能在這段時間內比別人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但這些消息最終會被公眾得知)。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提前獲得了市場消息或者在得到信息之後比別人做出了更加迅速的反應。因此在市場自我調節回歸理性價值之前,這些人獲得了奪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不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其目的都是預測,而預測的目的則是比普通人有更大準確概率提前獲得引起市場變動的因素,進而採取有力措施獲得超額收益(必須是超額收益,因為要考慮機會成本)。但是在預測中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首先,市場的上下波動是一種獨立事件,就像拋硬幣遊戲,正面與反面概率各50%。就算我們確知由於某因素的影響,明天的市場會上升或下降,但是“黑天鵝”事件的來臨又會突然間影響市場的走向,使我們的預測功虧一簣。正如本科期間有位老師講課所說:我可以預測中國股市明天的走向!真的,無非是上下10%以內……
幸好幸好,人類的智慧就是來搞定這些不確定性的,於是有了概率和相關性這種東西。經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分析,人們會發現某些一直在延續的規律,比如經濟在何種狀況下會向好或走弱、業績好的公司股價一般不會太差、某些事件過後市場會上升或下降、公司經營中的某些業績會影響他在市場上的表現。於是,便有了對基本面分析的必要性,通過研究這些“決定市場的因素”進而估計市場形勢。起初可能是一個兩個因素,後來增加到三個五個十幾個,再加上合乎情理的邏輯分析(這些分析基於市場理性的基礎之上)。又由於市場是人來構成的,這些理性人都會追逐利益盡量避免風險,因此,在市場走勢的變動下,人們就會根據市場的走勢來變動自己的選擇,或者會有“巨頭”通過引導人們的行為來是實現利益,因此有了根據市場圖形來進行經濟決策的理論,這便是技術分析。兩者應該都是基於市場理性的前提,不論是集體理性還是個人理性,對於某一個歷史瞬間,都會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所以,“研究員的目的不在於準確地預測市場方向,而要使自己的分析符合緊密合理的邏輯架構,使之在各種因素的前提下,沿着自己構建的邏輯架構最終得到自己的結果”。
當然,相關性這種東西是要有邏輯來支撐的,而人類思維的神奇之處就是對於相關性的“濫用”(竊以為無論是宗教、迷信還是科學都“得益”於此)。所以,出現了市場上的種種看似合理的理論,比如裙擺指數、一月效應、超級碗指數等等。由一種形象可見的事務去指示抽象的事務則是最符合人腦的惰性的(所以才會有文字數字等等)。這些理論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客觀先驗而得到,並且在以後的檢驗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證實,並且可以從人類的行為中找到看似合理的邏輯聯繫。但是,要命的是,只要在以後的時間內有不符合的情況並且舉不出合理的邏輯來解釋這種偏離,那這些理論就會崩塌最終被人們所拋棄。這也就是技術分析逐漸被後人所拋棄的原因。
所以,真正合理的預測有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數據檢驗證明其緊密的相關性,二是合理的邏輯能夠解釋這種相關性。而後者無疑是對前者的巨大支持。所以這種合乎邏輯的預測就演變成了如今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對“磐石價值”的搜尋當中。當然,基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也正在發展當中,他們與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相結合,準確預測或者催生市場中的“空中樓閣”,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正因為這種預測是在可信的邏輯之下,這樣一來,基於市場信息的預測就會趨於大眾化了。
那這樣來說,我們是不是最多只能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大猩猩的選擇和基金經理的選擇投資結果差不多是不是徹底證明了專家投資的無能?眾多打着α旗號的基金是否就此可以偃旗息鼓了?結果肯定不是這樣的。預測只是金融投資的起點,人們還有更多的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