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一)
《我的教育理想》是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的教育名著,被譽為最感人、最暢銷的教育經典,被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推薦為教師、校長、教育工作者的必讀名著。
本書從十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和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理想的教師》一章,明確了優秀教師的標準和要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以科學的理論深刻闡明了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培養目標。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未來理想中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通過閱讀本書,使我明確了這樣的理想,未來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應該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權意識!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精神的關鍵是追求人生價值和關愛生命。如何引導學生去追求和實現人生價值,如何引導學生去關愛生命,對人類、對世界充滿愛心,則是我們教師的神聖責任。在本書,《理想的教師》一章,對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作者從老師的自身修養方面給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首先教師應該充滿愛心,能夠贏得學生的尊敬,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只有愛學生才能獨具慧眼,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才能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也就能把愛傳遞給孩子,使孩子的愛心得以發揚!理想的教師還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和勤於學習的教師才可以更好的履行教師的職責,才可以在基礎教育層面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在本書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教學內容方面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如通過德育可以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並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理想智育應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應以學生為主體,應關注個性,應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理想的體育可以使學生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並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理想的美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可以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我們當前的教育還有很多不和諧的因素,教學的功利性很強,忽視德育、體育、美術和勞動技術教育。智育也是唯成績論、唯分數論,忽視了智育中最重要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民權意識是當代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是推動中國社會民主進步的基本條件之一。“民權”具有兩重的含義,一種說法,“民權”取的是盧梭“人民主權”之義,但另一種說法認為“民權”是對“自由”一詞的翻譯。培養學生的民主精神和民權意識,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非常重要。朱教授在本書中提出了教育的民主性問題,他指出:“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民主,可是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談不上社會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養要從小開始。民主體現在許多方面,包括教師與學生講話、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體現着一種民主。中國的學生上課都是正襟危坐,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學生都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在外國教育家看來,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問題怎麼可能齊聲回答?”這種教育中的不民主性和准軍事化的校園管理正在扼殺學生的民主精神和自由精神。只有積極追求民主、自由的新時代公民才能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自由主義者胡適曾說過:現在有人對你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可見自由精神、自由意識對學生、對國家的重要性。“民權”的另一層含義,人民主權精神似乎離我們的校園較遠,但實際也是我們的職責之一,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有這樣一種印象,非常勤勞,但不關心政治,看法雖有偏見,但也反映了我們教育中的一些缺失,朱教授在本書中特彆強調了社會責任感問題,包括校長的責任感、教師的責任感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社會責任感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識,應該以主人翁的意識去維護祖國的利益和尊嚴,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但個人服從集體、國家並不是絕對的,他的前提是這個國家的政府是真心為人民服務,要讓學生認識到愛國家和愛政府是兩碼事,愛國就是愛自己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愛自己國家的歷史和現實中一切進步、美好、光明的事物。公民的基本責任之一就是對政府做得不好的事進行質詢和批評,責成政府改進;如不能有效改進,公民就有權力唾棄政府。托馬斯·潘恩有一句名言“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 這說明學生只有具備了科學的民權意識,才能去維護真正的國家利益。所以培養學生的民權意識,使學生成為有素養的合格公民也應當是教師的重要職責!
教育需要理想,雖然我們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不能放棄。為了我們心中的理想教育,我們仍需要不懈的去努力和追求!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二)
近日,認真閱讀了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說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為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DD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裡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盡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扎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 , 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 , 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三)
十八年前,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教師,守着我的理想,奉獻着我的全部愛心,關愛着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引導他們進入知識的海洋。教會他們學習,生活,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好教師。最近,我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我心中對教師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觸動。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藉助於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為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有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為了什麼?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朱永新教授說“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人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着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此乃感觸一。
感觸之二: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 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係,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夥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愛心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寬容、信任為橋樑,經過耐心、細心的轉化工作,並持之以恆,後進生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轉化為健康心理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會收到成效。轉化後進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只要教師用滿腔的愛心,春風化雨,讓愛之花常開在後進生心裡,那麼,轉化後進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讓我們以春天般的溫暖,使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儘快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讓“遲開的花朵”也和其他嬌艷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