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1500字
在電視上看了無數遍的西遊記,這已經成為兒時的美好記憶,如果沒有吳承恩,沒有孫悟空,我簡直不能想象孩子們的生活會枯燥多少。也正是因為西遊記,我一直以來十分喜歡六小齡童,他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了孫悟空的代名詞,我甚至覺得他就是為這隻石猴而生的。捧起這本的時候,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影像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更希望從中看到一個新的悟空,解讀出更為深刻的思想。
這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第十四回以前,作者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個叛逆、桀驁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鬥爭精神。后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曆數十番妖魔鬼怪之中的歷險,終於到達西天,取經回長安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
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其中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是我認為最為精彩的部分。大鬧天宮是孫悟空個性的爆發,他用金箍棒打碎了那個嚴密的等級制度,萃取了自己的自由與追求。眾多天神都成為他的手下敗將,千般刑具也不能奪走他的生命,八卦丹爐煉出了他的火眼金睛。他在打壓與磨難中愈挫愈勇,他在不斷的挑戰中彰顯了自己的品格與精神。他就是這樣一隻石猴,從來不懂得甚麼是屈從,更不懂得甚麼是畏懼,他受不了一絲一毫的輕視與不公,他用一支棒子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三打白骨精是孫悟空情感與人性的外顯,為保師傅他不畏緊箍咒的劇痛三次施威,為報五指山搭救之恩他分身叩拜師傅,揮淚辭別。不計前嫌去救師,半路停行去洗身,只因身沾妖怪氣,恐師嫌惡顯真心。這個小小的細節讓豬八戒看出了齊天大聖對師傅的情義,以及他取經之心的堅定,可以說這是對師徒四人情義的極致考察,更是對悟空佛性的有效檢驗。縱妖魔千般變化又如何,終究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他拋下了花果山安逸的生活,拋下了自己的子子孫孫,拋下了自己山中為王呼風喚雨的生活,去護佑一個凡僧翻山越嶺、經河渡海。他在與位尊勢大的統治者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進行不懈鬥爭的同時,還“與人間扳不平”,“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多次為人民群眾除去禍害。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行者是有勇無謀的代名詞,更是一個帶着殘暴色彩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我看來他卻是極有佛性修養的石猴。這一點在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佐證,玄奘問烏巢禪師去往西天的路程時,烏巢禪師言說“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這句話就道出了對悟空與西天、與佛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烏巢禪師的話中還預料到了他們之後將要經歷的磨難,所以可以知曉這句話是可信度極大的。當玄奘問他何時才能到達時,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像這樣的話語怎是一個頑劣的猴子可以說出來的?思想已經決定了他的慧根和佛緣!此外,師徒四人到天竺國之前,唐僧悚懼,行者提醒他莫要忘記烏巢禪師的般若心經,並說自己解得心經之意,這話遭到八戒、沙僧的嘲諷,而三藏卻言“悟空解的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玄奘尚且感嘆悟空的悟性,並傾心信服,可見齊天大聖並不僅僅是一介勇夫或是有着驚天撼地法術的石猴,他是有靈性的,有思想的,超脫世外的,聰慧絕頂的,總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詞彙加諸於他的身上我都會毫不吝惜。
大聖是急躁的、勇悍的,而玄奘是無欲的、膽怯的。正如行者對三藏說的“師傅你莫要這等膿包形么”、“你忒不濟,不濟”,三藏遇到妖魔時的表現充滿着怯懦和畏懼,他動不動就哭哭啼啼,行路中遇到困難就長吁短嘆。他一味的仁慈而沒有評判是非的準則,會被妖魔迷惑自己的雙眼;他不忍傷害任何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卻動輒念緊箍咒讓大聖疼得死去活來;他識人不明聽信八戒這個夯貨的挑撥和謊言,認為行者過於專橫,喜歡欺凌弱小。當悟空殺妖魔,救他於危難之中時,他悔恨當初不遵悟空之言;當悟空惹出事端,正如人蔘果事件中,他又一味埋怨,不知禍福與共。儘管在玄奘身上有着很多迂腐的元素,但是他仁厚老實,誠然是一種精神象徵。
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嚴,面對財利、美色、權位的誘惑,毫不動心。他決心取經,百折不回,以自己的誠心,感化三個桀驁不馴的“頑徒”,悟空也說他“端的是個好和尚”。他是佛祖坐下金蟬,為因不聽佛祖講道而合該歷經劫難,其實他同悟空又何嘗不是同病相憐呢?!只不過他歷難是以肉體凡胎,忘卻前世為基礎,而悟空則是本色出演,明晰取經之途有神暗保,更知道劫難是在所難免。一個人立場堅定,一個人英勇虔誠,所以他們兩個都能夠成佛、得果。
相對於他們兩個而言,八戒算是缺乏堅定性的典型了。他遇到困難總是打退堂鼓講泄氣話,動不動就要分行李散夥,他貪財好色,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不少優點,他仁厚質樸、作戰勇敢,有些小聰明,處事很圓滑,是一個正面喜劇形象。沙僧的形象是最缺少靈動性的,他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盞就被貶下界,取經途中任勞任怨、憨厚少言,但是從不會說甚麼散夥,只希望儘快擺脫自己下界為妖的生活。他的經歷更加讓我們看到了神佛界賞罰的不公,看到了小人物生存的艱難。
小說以師徒四人的經歷為串線,集中展現了孫悟空這一英雄形象反對束縛、要求自由、蔑視傳統、否定權威、敢作敢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此外,小說還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玉皇大帝不辨賢愚、昏庸無能,而太白金星等各路神仙更是設騙局、搞陰謀的能手,就連如來佛祖亦對行者用了欺騙手段。天上的各路神仙名不副實,手段甚至還不如各地自我修為的散仙,這是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真實的社會內涵的現象。
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會有怎樣的思索,被金箍束縛又會有怎樣的憤怒?他看透了神佛界的是是非非,他看不得惡勢力對平民百姓的欺凌與壓制,他嫉惡如仇,帶着浩然的正氣立於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