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小說>舊聞舊事>李可染拜師

李可染拜師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李可染原名李永順,於1907年出生在江蘇省徐州一個平民家庭里。從13歲開始步入藝術殿堂起,他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中國畫藝術的革新事業上。李可染是農民的兒子,父親因逃荒到徐州,給人當廚子,母親是城市貧民。他從小喜歡繪畫,少時考入蔡元培辦的國立杭州藝專,拜在第一位恩師黃賓虹門下,從此繪畫才能得以展示。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辦畫展時,又遇到第二位恩師徐悲鴻,他特別尊敬徐悲鴻,願意一輩子追隨他。抗戰勝利后,他隨徐悲鴻來到北京,一起創辦了美術學院。

  1946年,經徐悲鴻引薦,李可染見到了心儀已久的80多歲高齡的齊白石,表達了自己想拜師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可染帶了20張畫第二次拜見齊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動人的故事。

  當時,齊白石正在躺椅上養神,畫送到手邊,他便順手接過。起初他還是半躺着看,待看了兩張畫以後,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來。再繼續看,齊老眼裡放出亮光,身子也隨着站了起來,邊看邊說:“這才是大寫意呢!”齊白石晚年有個習慣,認畫不認人,看完畫以後,他將注意力轉移到可染身上,問:“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應。齊老高興了,讚許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跡,沒想到30年後看到你這個年輕人的畫。”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鳥、山水畫家,其畫以用筆豪放恣縱,瀟洒飄逸,名重一時,對後世亦有極大影響。齊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見他對可染的賞識。接着,齊老滿含深意地說:“但我看你的畫像是寫草書,我一輩子都想寫草書,可我現在還在寫正楷……”就這樣,二人以畫為橋,一下子變得十分親近。可染告辭時,齊老留他吃飯,可染再三推辭,齊老動了氣,對正要邁出門檻的可染大聲說:“你走吧!”這時,齊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聽齊老的,留下吧。從此,齊白石與李可染結下不解之緣。

  李可染對拜師一事非常看重,認為拜師儀式必須鄭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時間。齊白石卻等不及了,有一次他問可染:“你願不願拜師?”李可染忙說:“您早就是我的老師了。”齊白石會錯了意,心情鬱悶,不時地對身邊的護士念叨:“李可染這個年輕人,他不會拜我做老師的,他的成就,將來會很高。”這話傳到李可染耳中,他急忙去見齊老,解釋原因。齊老心直口快,連聲說:“什麼也不需要,什麼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頓開,當天在齊老第三子齊子如陪同下執弟子禮。齊白石連忙站起,扶可染起來,高興之餘,眼睛都有點濕潤,喃喃地說:“你呀,是一個千秋萬世的人哪!”此後,李可染便正式成為齊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功夫,盡得齊師藝術精髓。

  齊白石將晚年收弟子視為人生一大快事,對可染十分推重。他曾畫《五蟹圖》送給可染,上面題句:“昔司馬相如文章橫行天下,今可染弟書畫可以橫行也。”可染畫一幅寫意人物《瓜架老人圖》,畫的是一位老人在瓜架下乘涼打盹,整幅畫超脫秀逸,卓爾不群。齊老看后,連連稱讚,題句曰:“可染弟畫此幅,作為青藤圖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為之,恐無此超逸也。”還在《耙草歇牛圖》上題:“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後繼起高手,八十七歲白石丁亥。”

  可染對齊師有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念叨着齊師。他多次提及:“我在齊白石老師家學畫10年,主要學他的創作態度和筆墨功夫。”“我從師齊白石,最大的心得是線條不能快。好的線條要完全主動,要完全控制,控制到每一點,達到積點成線的程度。”他學的是齊師的精髓,卻不是所畫題材。常入齊老畫面的蝦、蟹之類便很少出現在可染畫中。他在畫《雨亦奇》時倒是想到齊老的《雨余山》,但齊白石用的是點法,李可染則借用水彩及沒骨花卉中的染法,刻畫得相當柔和,充分描繪出“如絲如霧濕人衣”的江南細雨。

  儘管李可染有幸得到三位大師的指教,但他並未拘泥於摹仿,而是勇於創新,最後終於成為山水畫中開山立派的人物。(摘自《文史春秋》 林帆/文)

  (責編: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