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金閃閃的定盤星

金閃閃的定盤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市委宣傳部駐南和縣賈宋鎮朱營村工作組共四人,第一組長是常務副部長趙雪峰,副組長是部長助理安建軍,成員是邢雷和陳尚嶺兩位同志。工作組駐村以來,已完成農田水利、電力、安全飲水等自選項目,總投資達260餘萬元。先後為村打井配套6眼,鋪設地下防滲管道5000米。投資4萬餘元安裝24小時供自來水管道200米。新上100千伏安變壓器3台。解決了村民澆地難、吃水難、用電難。同時,全省基層建設年活動規定動作中的“十件實事”,順利推進。投資36萬元的2600米街道硬化項目正在緊張施工。蘑菇大棚項目啟動,實現投資18萬元,計劃總投資300—500萬元,10月底前將建成150個大棚。擬投資1.5億元的明代賢臣朱正色文化產業項目,已完成投資72萬元,安裝了墓地監控設備。《正色千秋》影視劇拍攝工作正在積極運籌中。這是工作組在5個月時間裡乾的一些工作,得到群眾一致好評。村民都說:“這個工作組不是來這兒吃閑飯的,是實打實的為俺們解難題、辦實事的!”有一首歌唱道“天地之間有桿稱,那秤砣是拿老百姓,稱稈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盤的星……”。這個工作組分量幾何?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留給群眾慢慢評說吧。

  百里麥浪笑春風

  3月2日至6日,工作組入戶走訪時,發現澆地難是村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村裡的機井全是幾十年的,井深30多米,因為這些年地下水位下降,水泵已全部蹲到井底。每到澆地季節,很難抽出水來。村西北地里的機井還和鄰村常年共用一台變壓器,因為負荷小,遠不能滿足兩個村同時用電澆地需求,搶電掙電矛盾突出,往往是澆過的地塊兒苗都竄二尺多高了,而來不及澆的地,鄉親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麥子、玉米趴在地皮上。

  為解決這個難題,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立即召開專門會議,制定攻關計劃。並於3月4日晚,召開了朱營村黨員及村民代表大會,確定了打井辦電為村裡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接下來,工作組與雙委成員積極到縣水務、電力等相關部門商討辦法,反覆向他們說明朱營村打井用電的急迫性!直到相關部門同意現場調查為止。

  工作組還藉助媒體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工作。3月14日,省電視台新聞聯播記者受省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辦指派,到邢台採訪基層建設年開展情況,他們點名要到市委宣傳部工作組駐村採訪,正好與工作組不謀而合。縣水務局、電力部門積極配合,並派分管領導到機井旁,變壓器邊,對準電視鏡頭現場表示工作組反映問題屬實,應儘快解決。藉助市委宣傳部管理協調媒體的優勢,很好地用新聞報道推動了工作。

  工作組藉助以往的工作關係,多次與市水務局主要領導接觸請求支援,並起草了《關於解決幫扶村農業灌溉問題的請求》,很快引起了市縣有關領導的重視,工作組也得到了大力支持,辦電打井工作一路綠燈的火速開展起來。

  3月25日,南和縣供電公司正式將100千伏安農用變壓器安裝到村裡,及時保證160畝小麥灌溉用電。之後,該公司還派人進行查看,與工作組接觸,決定再上一台變壓器,徹底解決朱營村農業用電和居民用電問題。

  經過工作組的爭取和協調,打井灌溉工程於3月27日全面啟動。一時間,只見村麥地里一個個高大的井架立地參天,鬥志昂揚。打井機轟轟隆隆,直接地下甘泉。駐村工作組更是一刻不閑,緊緊張張的和村幹部一起卸下拉來的一車車防滲管道,砂石灰土……,好一派勃勃生機的新氣象。全部6眼機井於4月16日全部打好出水了。

  村民為表感激之情,自發的邀請來市戲劇團在村裡唱戲一場,並製作錦旗三面贈送給為村裡送來及時雨部門和單位。

  5000米地下防滲管道的挖溝可是個力氣活,再說村裡大多數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婦女老人幹起來確實有些吃力。為此,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溝通了辦法,並召開黨員及群眾代表會,確定分解任務到各家各戶。對一些老弱病殘確實沒有勞力的戶,工作組和村裡黨員幹部幫助解決。“一石激起千層浪”,工作組三人每天早出晚歸帶頭扛着鐵杴到地里幫助村裡歲數比較大的老人起土挖溝。村裡的婦女、孩子也都扛着鐵杴來了。有的婦女竟然抱着孩子來到地里,將孩子放在麥苗上,風風火火的幹起來。兩天多時間全部挖好,為鋪設管道贏得了充足的時間,5000米地下防滲管道僅用8天全部鋪完。

  艱難之處顯身手,關鍵之時見真招!全村500多畝小麥在拔節期喝上甘泉,卯足力的往上竄,到抽穗灌漿時節也喝得足飽,麥穗個大且籽粒飽滿。放眼蒼茫大地,百里麥浪笑春風, 蛙聲一片說豐年,苦惱多年的村民終於徹底告別了澆地難。

  一天,工作組走到正在澆地的村民朱隨山身邊,問他新打的機井和新鋪設的管道好使不?

  朱隨山眉開眼笑的說:“這咋比呀?真是差老天老地了,以前機井半管水都出不動,跟個氣管炎似的上氣不接下氣。現在出水量大的很啊,滿管的出水。以前澆一畝地的功夫現在能澆三畝多,澆的快又不跑水,省力氣、省功夫,還省錢,感謝工作組給俺辦了件大好事啊!”

  麥收過後,據老百姓反映今年全村小麥普遍高產,每畝比往年增產100多公斤,全村增產50000 公斤。

  錦上添花多修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駐村工作路還很長,任務還很多。工作組第一組長趙雪峰隔三差五到駐村指導工作開展,並要求工作組一鼓作氣,乘勢而進,爭取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工作組倍感振奮,激起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四海捉鱉”的豪情壯志。

  該村街道因為年久失修,路面毀損比較嚴重,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翻車碰撞滑到人現象時有發生。村裡需要修養的道路總長2600餘米,按照基層建設年活動統一安排,20萬元的村街硬化工程即將動工,佔全村應修道路總面積的1/3以上,全村還有1200多米路需要修善。通過工作組與朱營村雙委的努力,上報了“一事一議”項目,能解決資金10萬元,但缺口還有15萬元。

  怎麼辦呢?工作組長對我們說:有條件要快上,大上,務必把要做的事做實,做到底,做到家;沒有條件,也不能等不能靠,要千方百計的創造條件也要將群眾急盼的事情干成干好”。

  工作組經過在認真仔細的考慮,決定爭取相關部門援助。起草了《關於請市交通局支持市委宣傳部幫扶村修路的請求》,並徵得市相關領導同意和支持。五一一上班,工作組就到市交通局,將請求報告當面呈局領導閱示,工作組的請求得到市交通局領導的同意和支持。修路資金很快全部到位,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6月底即可全部修好並通行。

  文化開掘有新篇

  朱瑩村是明代賢臣朱正色故里,朱正色墓地包村比較好。為宣揚這一“文化瑰寶”,凸出明代賢臣朱正色不畏強權、剛直不阿、鐵腕治貪、公正廉明的做人、為官、從政品格,建成這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舉的項目,工作組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起草了《明代賢臣朱正色文化產業項目方案》。拉開了朱公墓、朱公祠的開發建設帷幕。6月14日,全省文物保護現場會在邢台市召開,朱公墓作為文物古迹保護先進典型,供與會者參觀。工作組經過與文化、文物部門共同討論,初步確定了朱公祠、朱公墓的保護開發計劃,全力推進,揭開了文化開掘的新篇章。今年4—5月,省文物部門已為墓地安裝好價值70萬元的監控設備。工作組安排村裡新補栽了大量松柏菊花等花木,美化了環境。文化、文物部門除支持了70餘萬元的監控設備外,還決定對地上文物進行修復保護,努力再現當年墓地原貌。

  同時,積極探索影視劇本創作。劇本以“公者千秋”立意,整理、搜集發生在朱正色身上的重大事件和故事,爭取市縣政府支持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用來公開徵集作者。在劇本的徵集、創作中,發揮出很好的宣傳作用。

  在確定影視公司或相關企業投資,建設邢襄影視文化產業園,完成影視劇拍攝這個環節上,工作組已建議縣委宣傳部、文化局和招商局成立招商小組,一名縣委或縣政府領導牽頭,與家鄉和朱營村一街之隔的影視明星王寶強聯繫,請王寶強為這個項目提供並聯繫導演,聯繫影視公司和投資人,用招商引資的辦法與影視公司及相關企業洽談,確定投資意向。以朱公墓和失公祠為依託,建設百畝廉政文化影視園區。在完成朱正色電影或電視劇拍攝的同時,建成邢台市首個影視基地。基地能夠展現邢台歷史文化、重大事件和名人,能夠承接國內外影視拍攝,能夠為人們提供文化娛樂、旅遊觀光服務等,最終打造成為邢襄特色文化產業園區。

  蘑菇產業升級版

  朱營村種植食用菌已有30多年歷史,現有制種作坊3家,種植戶40餘戶,40多個棚年可產鮮菇50萬公斤,該村生產的蘑菇銷往邢台、邯鄲等多個城市,是老百姓致富的好門路。

  美中不足的是種植戶都是自產自銷,單打獨鬥,市場抗風險能力比較落;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該村生產菌棒全靠手工,速度慢,也比較費勞力,該村急需一條現代化的菌棒機械化生產線,以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促使這一產業升級,工作組多次深入大棚,向菇農取經,並促膝商討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召開黨員幹部及村民代表大會,最後商定了辦法。當場成立了蘑菇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抓蘑菇產業,明確工作組成員邢雷任組長,村計生主任任副組長,6個蘑菇種植專業戶為成員。同時決定成立合作社,進一步做好這一產業的生產指導及市場銷售服務;培訓有種植意向的農民,擴大大棚數量;註冊商標,打綠色健康牌子;千方百計引進一條機械化生產線;爭取市縣優惠政策的扶持;工作組積極聯繫農聯社爭取扶持資金。

  在工作組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下,大大激發了村民種植蘑菇的積極性,一些有意願的種植戶還主動到駐地和工作組溝通辦法。目前,18萬蘑菇產業幫扶資金已發放到戶,10月底前即可建成150個大棚,僅此一項,村民可增收300多 萬元。這不就是省基層建設年所要求的幫群眾載上了搖錢樹,養起了下蛋雞了嗎?

  節儉清廉正氣歌

  工作之外,工作組日常生活是很講究的,點點滴滴小事都馬虎不得,一枝一葉總關情。

  工作組很節儉,節儉的簡直有些“吝嗇”。尤其組長,在他眼裡一粒米,一點飯湯都是好的,不能隨便倒掉。為了證明這個“小氣鬼”,看看我們的一天生活吧。

  駐村后不久的一天早上,工作組起來做早飯,昨晚蒸大米飯還剩一碗,兩盤菜底兒,一個炒蘑菇,一個炒西葫蘆。

  組長安建軍第一個起來,生火做飯,另外兩人打下手。安組長將剩飯倒進鍋里,又放些小米,慢慢煮起來。等米飯熟了,我們將剩菜底兒溫熱,盛上飯菜就吃起來。這時候,支書朱進考過來,問我們需要啥不,我們說啥也不缺,飯吃得很香甜。

  支書看我們吃的菜不多,就回家給我們拿來一個咸蘿蔔,給我們品嘗,說是嫂子自己大缸里腌的。

  安組長刀工很好,他三下五去二,很快蘿蔔絲就切好,又細又勻,金黃金黃的,他盛上盤子,淋了些許小磨香油和米醋。仨人吃着大米小米蒸飯,就着蘿蔔絲,香噴噴的吃起來。

  到了中午,工作組因為在村裡陪着交通局測量要修的五條公路。全村走下來有點累,就不想大做飯了。

  我說:“隊長,今兒中午咱改善生活,吃面吧”。

  “啥面?”

  “方便麵煮雞蛋吧”。

  “行,小兄弟說吃啥,咱就吃啥”。

  中午我們仨就着早晨的蘿蔔絲,吃了頓方便麵,我本想將剩下的一點倒掉,誰知安隊長立馬攔下我的手,自己到碗里吃得一點不剩。他藉機教育我說糧食一點都不能浪費,毛主席都說浪費是犯罪。他還給我倆小兄弟講起乾隆想當年飯後如廁,剛蹲下,發現鞋幫子上有一米粒,他撿起來填進嘴裡吃了,因此感動神靈,增壽10年,活了89歲高齡。你說這個組長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了?說真的,開始我們兩個小兄弟還真有些不理解,後來,我們竟被他深深地感動並感染了,哈哈!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晚上,我們仨熬了米湯,吃了饅頭就炒土豆絲。這就是我們工作組的一天生活。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時刻都不能忘接地氣,因為這是開展好工作的基礎。工作組長帶着我們這樣一路走來。

  一天早上,安組長帶領工作組來到街上,體察民情。一看,街上原村老支書和一村民兩人正弓着腰,唰唰唰的掃街呢。

  安組長上前抓住老支書的掃帚,說:“朱大哥,辛苦了!歇會兒吧,讓我們工作組也活動活動筋骨”。

  “哎!不行、不行,弄你一身土”,老支書說道。

  “來吧……”,安組長搶過來掃帚,弓起腰唰唰唰的掃起來,工作組都拿起傢伙幹起來。因為好幾天沒怎麼下雨,塵土起來,確實有點嗆,但是他們很用力的掃下去。工作組人員一前一後,一直將一條街道掃完為止。

  從此,工作組經常早早起來,到街上幫助清潔工給街道做美容。尤其是近來農村生活環境改造提升工作開展以來,工作組積極衝鋒在前,和鄉村幹部一起下手大搞環境衛生整治,清理衛生死角,栽種花木,掛標語。最近,在南和縣的一次鄉村衛生大檢查排比中,朱營村獲得了好名次。

  工作組還明文規定屋裡要窗明几淨地板清潔,院內要整潔不能長雜草。如廁時,屁股要蹲正不能跑偏,誰弄髒了誰清理。

  有一天,安組長如廁時,發現茅坑裡有吃方便麵的勺子、叉子和一些塑料。為此,他很不高興,專門召開了一次教育會,並要求大家做自我檢討。他說這糞坑是村民儲肥料的地兒,不能啥都往裡扔,房主人以後還要起糞往地里拉,咱不撿出來,人家還得用木棍撿。然後,安組長要我借來糞叉,他親手挑出那些東西,將糞坑弄得沒有一點雜物,整個廁所收拾的乾乾淨淨。

  廉潔自律是口長鳴的警鐘,打鐵還靠自身硬。駐村至今,因為村裡經濟比較困難,工作組沒有花過村裡一分錢,沒有接受過村裡的任何吃請,和村幹部偶爾聚聚,不是在駐地炒幾個菜就是到幹部家裡吃個家常飯,從來沒有過大吃大喝。即使是上級領導來指導工作了,我們也大都在村裡熬個大鍋菜,烙大餅,頂多燉個魚啥的。

  這使我想起了工作組第一組長趙雪峰在駐村吃飯時對大家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工作組一定要注意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人要乾淨、幹事、干成事,要走進群眾的心裡去!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僅僅是你自己,而是一個單位的形象,一個國家黨員幹部的形象。修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陽的光輝,小事也是一個人的形象,而且小事能做的精細,一輩子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極其的不簡單。



金閃閃的定盤星 標籤:閃閃的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