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安 溪
劉水騰
西安溪是三板橋鄉唯一的河流,地圖上沒有蹤影,猶如一根細須依偎在禾水河腮上。但是對於不大的鄉村來說,她卻似一條巨龍,雲蒸霞蔚,縱貫古今。世世代代的三板橋人民在西安溪兩岸繁衍生息,接受它的滋養,感受它的恩惠,她是三板橋人民的母親河。
乾隆版《蓮花廳志》對西安溪作了如下記載:“溪河一線,水則迤曲奔溜,噴濤濺沫,人則負山依澗,險阻不下處之幾灘,行回二百里有奇,始抵吉州陳家山,達木河下趨省會。”清王謨撰《江西考古錄》云:“永新有水路自南門往上一百十里至界頭嶺。”三板橋為西南門戶,控荊引粵,逼處岩疆,自衡岳綿亘而來,蜿蜒磅礴。西安溪發源於層巒疊嶂中,噴沫濺珠,聚流成澗,匯而為江。自田南的大塘源,流下街,出村溪,經棠市往東北流湖邊、三板橋、清水村,過吾家坊后,拐向正東,直奔鎮背、橋頭,經山口,出炎陂流入永新的潞江,匯入禾水融贛江。源頭八槽嶺海拔270米,全程落差200米,河床寬20至70米,水深1至2米,洪水期達5米;全程長10公里,流域面積34.16平方公里。
西安溪上游,芳草覆蓋,嫩綠如茵,難睹芳容。中游淺清,半露側影,半推半就,透着羞澀。下游湍急,河水傾瀉,疊成淺瀑,濺起水珠,五光十色,燦若煙花。溪水急處,清流傾落,水沫飛灑,氣象萬千。兩旁楊柳,挺立腰肢,垂下髮絲,猶如俏姑洗梳,秀髮漂水,倒影清澈。溪中鵝卵,溪流映襯,藍天相覷,美景如畫。
西安溪是那樣的靈徹,潔凈得溢出一股幽幽的仙氣,透現遠古種種的神秘。西安溪下游北岸發掘了西周早期的村落遺址,面積200平方米,屬台地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鏟、石刀等磨製石器和陶墊、陶碟、高足豆、鼎足等紋式陶器。這類文物說明北方周人的政治力量早在西周早期已擴及贛西地區;西周文化在贛西擴展,開始和南方文化漸趨一致,基本融合一體。它表明西安溪流域,或整個贛西地域具有高度發達的原始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遠古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戰勝自然的能力很弱,除了在河裡、山泉取水,還沒有掌握其他的生存方法,只能逐水而居。西安溪流域的先輩辛勤地開發和經營這片土地,度過了村落文明的金色童年。
三板橋的30幾個村落,均傍山依水而建。青磚灰瓦的贛西建築,高堂深院布局合理,門窗樓台雕工精緻,門樓過廊重閣飛檐,參天古木虯枝崢嶸,讓人心弛神往,思接千載。小橋流水,水環山繞,浣衣聲聲,楚楚動人。西安溪給兩岸人們帶來了許多的靈感和奇思妙想,使他們的生活在山嵐水氣的氤氳之下,變得搖曳多姿,神采飛揚,使得這片土地風流韻致,出落得如少女般千嬌百媚,清新靈秀,嫣然一笑,風情萬種,成就了這一派畫中山河、人間仙境。那時候,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攔截嫁船遊戲,當聽見遠處嫁船的鑼鼓和音樂,小夥伴在水裡手牽手列成一排,待嫁船靠近,主人開心地把喜糖和花生撒進河裡,順着喜糖落水的漣漪猛紮下去,不一會兒,便舉着喜糖露出水面,剝開糖衣,放進嘴裡,戲稱是沾了新人的喜氣,目送着新娘駛向命運的遠方。雖然時光流逝,有一些往事如今已不可能再現,但是那撒滿西安溪的快樂和清澈,至今猶存,似從未遠離。
西安溪流淌着許多美麗的故事,濤聲依舊,陳年舊影,奔騰不息。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西安溪河流突發洪水,農田被淹,村莊受損,澤國處處。鄉民的辛勞化為烏有,身處絕境。田南村十八世祖劉南周,字諮詢,世代辛勤耕耘,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實力,是富賈大戶,輕財好義,出谷2500石(1石=120市斤)助縣救災,鄉民獲救。翰林解公獲悉,他沿西安溪涉水而來,登門拜訪,后二人成好友。乾隆版《蓮花廳志》載:“賜敕獎諭,勞以羊酒,嘉授義民冠服,仍免本戶雜役3年,尚充蹈忠孝,表勵鄉俗,欽哉故敕。”狀元羅洪先是南周公的外孫,聽說外公助鄉救災的義舉,撰文留墨,讚美歌頌,至今田南村南周公祠尚保存念庵公的文字碑刻。富民用糧賑災,災民免受餓斃,富民得到名望,朝廷布施恩惠,可謂一舉三得。
西安溪古為贛西主要交通幹線之一。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秦兵分五路南攻“百越”,從西安溪而上,打通了贛西邊陲通向湘、粵的交通要道。湖邊村留存的一塊“善興寺”碑文曰:“棠墟之地,有寺善興。派衍金山,肇自唐明。永樂二年,運漕進京。皇恩浩蕩,聖旨寵榮。砧基之始,長發是幸。不與國仝,惟此永新。”“運漕進京”文字表明,西安溪兩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江南稻米的重點產區,經常向外輸出糧食。在古代,水運是運輸力最大,成本最低的運輸形式。漕運能大規模長距離調運糧食,將上游的木竹、豆、油、棉、石灰、煤等載往贛江,通向全國,返程又把鹽、糖、絲綢、藥材、雜貨等生活用品運回。西安溪上,估舶漁舟,往來如織,生機勃勃、繁榮昌盛,成為“禾水八景”之“西安晚渡”。
西安溪像一位慈愛而又內涵深厚的母親,給三板橋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西安溪中綉漢水,展放蓮花十餘里。倒涵明月照山川,一堆蒼煙收不起。”可是,由於水中泥沙大量沉積,空氣粉塵自然落淤,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清淤未及,致塞河道。如今的西安溪,河道已明顯變窄,河水失去往日清澈,“清代洗衣灌溉,民國魚蝦不在”,人們已很難看到曾經的“月照飲水”之良辰美景。
山水戀故里,寸草春暉心。母親河日益妝容消瘦,三板橋人都看在心裡。有識之士已發出了整治西安溪、還母親河往日容顏的倡議,當地政府民眾也開始注重母親河的保護和治理。建設家鄉人心所向,山明水秀指日而待,“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西安行不足,綠楊陰里兩岸堤”,如此美景將再現三板橋這片深情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