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在哪裡?鳳凰在黃永玉的畫里,在宋祖英的歌里,更在沈從文的《邊城》里。 ——題記
關於鳳凰最初的記憶還要追溯到高中那年,全班同學一起看了那部電影《邊城》,最初的喜歡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的。不過當我認真讀完沈從文的《邊城》以後,湘西的風情就如同一根細長的筋脈,牢牢的牽引着我。小說中擺渡的老船夫和外孫女翠翠,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和兩個兒子天寶、儺送,還有楊步兵、過渡客人、商人和水手等,都是那麼的熱誠、那麼質樸、那麼善良。書裡面展現的秀麗的山水和淳厚的民風更讓我着迷,帶着多年的憧憬和嚮往,如今我也終於走進了夢境一般的湘西,夢境一般的古城鳳凰。
新西蘭女作家路易艾黎說過:“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個是福建的長汀,另一個就是湖南的湘西鳳凰。”
我喜歡沈從文的謙和,也喜歡他的豁達;喜歡他的真性情,也喜歡他的軟性格。人們都說,他的內心世界里一定有一片天,那就是湘西的天;一定有一座山,那就是鳳凰山;一定有一汪水,那便是沱江水;一定有一方城,那是家鄉的鳳凰城。
真正的小說似乎不是因為複雜的情節而永久流傳,而是因為它厚重的意蘊而存世,這才是支撐起小說的關鍵,讓故事歷久彌香之所在。缺乏文化底蘊或者精神的嚮往的東西終將被人們所遺忘,大浪淘沙,不是每一個故事都能為人們所銘刻,不是每一本書都能讓讀者動容,所以說不是每一樣東西都能有足夠強大的根基來抵禦風雨的洗禮,來接受歷史的沉澱。
我喜歡的《邊城》它塑造了翠翠等人的非現代文明的,而又非原始生活的理想形象。質樸的人性,寬容的美德,無欲無爭的純凈世界,有情有意的心靈空間。那些美好的東西是在湘西的美好回憶中才能看到的真實。擺渡老人的古道熱腸,翠翠的少女純情,天寶的豪放洒脫,儺送的中情中意。還有那些沒有名字的人們的樸素和忠厚。虎耳草,渡船,狗;吊腳樓,碾房,鴉。往事里的歌聲和歌聲里的往事。還有白塔,還有結尾的那句惹人情絲的話。
邊城,也許在黃永玉的畫里,也許在汪曾祺的筆端,黃永玉用他的畫,畫滿了湘西,也畫活了沈從文。
因為喜歡上了《邊城》所以喜歡上了沈從文,繼而喜歡上了他筆下美麗的湘西、喜歡上了鳳凰。鳳凰的美更在於她豐厚的文化底蘊。鳳凰古城比較有價值的人文古迹有三處:沈從文墓地、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都在城內。一條條土灰色的石板路把城外的淳樸山野氣息徑直帶到了城裡。路邊常常可以碰到許多苗家老婆婆,背着小背簍,裝滿她們親手採集到的花草編成花環;遊客們但凡是女生,都會欣喜地買一個來戴在頭上,還要穿上少數民族的彩裙子照張相呢!沿街商鋪林立,但都不大,主人淳樸而厚道的經營倒是讓我們這些在大城市呆久了的人驚訝。此情此景,我卻被另一種情思打動了:遼遠天空下的另一些地方,人們能如此淳樸嗎?
重溫了《邊城》,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迹,自然的大膽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沈從文《邊城》)——這絕不是虛美
這就是鳳凰,說不盡道不明,她定然隱藏着巨大的磁場,否則,怎會有那麼多人為之心旌搖曳,為之魂牽夢縈?
在這裡,感情純樸得不需要絲毫的偽裝,一切的躁動在這裡都復歸於平靜。那一彎沱江水,一葉風雨舟,一座彩虹橋,一排吊腳樓,一座鳳凰城,滿滿的都是我兒時的憧憬和現在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