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浦城的地名文化
福建省浦城縣文體局:甘躍華
從地名學的角度定義,地名是人類用來識別不同地區的語言符號,是人們進行社會活動,開展社會交往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都在接觸着地名、使用着地名,地名代表着信息、代表着歷史,代表着文化。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眾多地名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對村落、山嶺、溪渠、湖塘、風景名勝、古代遺址、高廟寺宇以及街巷道路的命名是我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生動寫照。這些古老的地理符號,是活生生的歷史畫卷,展示了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文化的磅礴和滄桑。
浦城的地名文化作為中華地名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處地名的誕生都折射出浦城歷史的光芒,演繹出浦城文化的絢麗。
時代地名烙印明顯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獨有特質,而這種特質不僅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得以體現,在文化方面也不無顯示。同樣,每個地方的地名也或多或少地留下時代的烙印。
浦城自然也不例外。
浦城在清代及其以前,境內地名大部分以所在方位、地形地貌、居民姓氏、一方典故命名。民國初,沿襲舊地名。民國32年(1943),縣政府將城關12條主要街道分別更名為中山、中正、復興、建國、林森、恢先、西山、體仁、民族、民生、民權、中華路。這些地名的命名,顯而易見地體現了濃厚的時代色彩。孫中山、蔣中正、林森,一個是國父、一個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一個是國府主席,如此命名,無疑是體現了當時最大的政治需要。而民族、民生、民權則是“三民主義”在地名的上的直接演繹。此外,西山,指的是浦城人、南宋參知政事(副宰相)、理學家真德秀,體仁,則指的是浦城人、朱熹弟子、理學家詹體仁,以本土歷史名人來命名地名,充分體現了浦城人對歷史名人的崇敬和對歷史文化的尊重。
1951年年,根據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更改地名的指示,更改縣內一些帶有封建迷信、民族歧視、違背國家方什政策、侮辱勞動人民或極端庸俗的地名,城關9條主要街道分別更名為解放、勞英、愛民、勝利、幸福、民主、和平、新華、建設街。這些更改后的地名,平白上口,含義簡潔,不難看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嶄新的政治和文化走向。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破四舊,隨意更改地名,管理混亂,城關10條主要街道分別更名為滅資、興無、紅衛、東方紅、東風、紅旗、大慶、戰鬥、紅浦路(弄)。如,將上橫街改名為滅資路、後街頭改名為防修路、將上坑沿改名為反帝弄等等。這次地名的更改,溢滿着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有氣息,也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也許才能讀懂其中的含義。所以這些標語口號似的地名,註定壽命不長。所以,1979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的通知》,1980年,成立縣地名領導小組。1981年恢復文化大革命前的街道名稱,如是,文革中更名的那些地名便和文化大革命一道走進了塵封的歷史。
數字地名組合有序
和許多地方一樣,浦城的地名命名有一個挺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地名是由數字開頭的,這些數字地名簡單明了、通俗易記,如一字開頭的有“一渡關”、“一管區”、“一中”等,二字開頭的有“二九四”、“ 二門塘”、“二度關”等,三字開頭的有“三里亭”、 “三眼淺”、“三角坪”、“三百丘”、“三溪口”、“三角丘”、“三源村”、“三擔排”、“三百塅”等,四字開頭的有“四祖鋪”、“四擔”等,五字開頭的有“ 五里塘”、“五一三路”、“五里亭”、“五顯嶺”、“五保地”、“五雷蛇”、“五富頭”等,六字開頭的有“ 六處凸”、“六丘”等,七字開頭的有“七裡頭”、 “七保社”、“七擔”、“七井”、“七塘店”、“七里岩”、“七墩”等,八字開頭的有“八角亭”、“八百塅”、“八佛殿”、“八擔彎”、“八里亭”等,九字開頭的有“九牧”、 “九秋”、“九里”、“九里鰲”、“九際”等,十字開頭的有“十里排”、 “十八里”、“十二擔”、“十三里”、“十字崗”、“十八榜”、“十八店”、“十八擔”等,百字開頭的有“百丈”、“百嶺頭”、“百步嶺”等,千字開頭的有“千里馬”、 “千頭”、“千金山”、“千家山”、“千凹”等,萬字開頭的有“萬安” 、“萬壽橋”、“萬安泉”等,這些地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無所不包。
縱觀這些數字地名,各有來歷,各具特色,或有掌故,或有傳說,或有趣聞。綜合起來看,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地標物而得地名:如八角亭,由於此處有一個呈八角形狀的小亭,地名由亭而得;如九里鰲,由於此處有一個形如巨鰲的岩石,地名由石而得;如七墩,由於此處原有七個大土墩,地名由土墩而得。
2、由地形、地貌的特點而得地名:如百嶺頭,由於此處山嶺眾多,形成特獨的特點,故此得名;如百步嶺,由於此處有一條長達百餘步的山嶺,故此得名;如十字崗,由於此處地形如十字山崗,故此得名。
3、由某一景觀的面積大小或長短而得地名:如十二擔、七擔、十八擔、六丘等,指的農田的面積,由此得名。
4、由古建築而得地名:如萬壽橋,因古橋而得名;如八佛殿,因古殿而得名;五顯嶺,因有五顯古廟而得名。
5、由甲乙兩地距離而得地名:如十里排,因城關到達此地十里路程而得名。五里塘,因城關到達此地五里路程而得名。此外,如十三里、十八里、九秋等也屬此類情況。
6、由紀念某一歷史事件而得地名:如五一三路,因浦城是1949年5月13日解放,因而得名。
7、由於某部門或單位的所處位置而得地名:如一中,指的是浦城第一中學區位。如二九四,指的是此處原來是核工業二九四大隊的所在地。
8、因歷史典故或傳說而得地名:如九十渡,因有九十渡傳說而得名。如九牧,因民間曾傳此地出過九位州牧而得名。
姓氏地名淵源久遠
中國人重視血緣關係,習慣於聚族而居。我縣姓氏族群居住形態同樣如此,一般都是同姓氏的人居住在同一個村落,儘管近些年來人口流動性較大,但這種形態仍然非常明顯。這一特徵從地名上就可以看出來,如童處弄、繆處弄、蘇處弄、蔣坑、李家塢、祖處、嚴處塢、王厝、黃墩、李厝塢、、毛厝、陳處、王家、盧家灣、翁村(水北)、曹村、甘厝、徐村、高家、肖家、郭家山、潘家山、謝家源、吳家嶺、王家莊、鄭家源、王家洲、毛處、姚處、王村、徐墩(臨江)、陳家山、顏處、羅處、王處、華處、毛坑、王處山、鄭家源、周塢、王家莊、周家際、溫家、董墩等等。
這些地名,都蘊含了氏族文化信息,讓人一看就清楚這裡以哪個姓氏為主。同時,這些地名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某個姓氏的脈絡淵源。如果翻開某個姓氏的族譜,我們更不難看出這個姓氏的歷史走向。如,章家嶺,自然是當年章氏人家的聚集地,陳家山,自然是以陳姓人家聚集為主。
方位地名走向明晰
用某些表示方位、位置的詞,與其它詞語組合而成的地名,稱為方位地名,簡言之就是指含有方位詞的地名。地名中常見的方位詞有東、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內(里)、外、經、緯等等。方位詞地名的使用很廣,行政區域名稱、自然地理實體類、居民地(聚落)類、交通設施類、街路及其它人文建築類名稱中都存在大量的方位詞地名,如湖南省、湖北省、江東區、江北區、塘南鄉、東山、南嶺、北高峰、東海、前門、后村、解放東路、延安南路、西黃城根南街、城東大橋、橋北公寓、南塔等。從側重方位這一概念說,含“山南為陽,水北為陽”意義的,如華陽縣、漢陽市等,也可以說是一種隱性的方位地名。 大凡談到某一位置(或物體)的方位,必先有確定其具體方位的參照物(或參照位置)。
在我們浦城,方位地名也不少,如衙前、西山下、前山、中墩、后洋、村頭、溪西、官嶺下、左嶺、水尾、山後、竹山下、後門山、東山下、大元山下、榮華山下、坑頭、上西山、青山下、水東、水西、山後、前山、上北山、大門頭、上窯、半山、上崗、里彎子、外山塘、中村等等。
這些地名,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以一個具體方位的參照物,然後以不同的方位來命名。如衙前,以縣衙為參照物,指的是縣衙門的前面。村頭,以村子為參照物,指的是村子的前頭。東山下,以東山為參照物,指的是東山的下面。官嶺下,以官嶺為參照物,指的是官嶺的下面。外山塘,以山塘為參照物,指的山塘的外面。
動物地名生動有趣
所謂動物地名,指的是以動物來命名的地名。這種地名各地可見。在我們浦城也不少。如以豬命名的地名,有野豬窩、豬背嶺、豬母灣、豬肚丘、豬腳塢、豬頭山等。以牛命名的地名,有大牛場、牛場崗、牛場、牛嶺下、牛角灣、牛尾山、牛鼻頭等。以鼠命名的地名,有老鼠壟、老鼠山、老鼠嶺、老鼠塢等。以馬命名的地名,有馬車埂、馬山、馬鞍、馬嶺下、馬崗、馬跡、馬蹄角等。以螺螄命名的地名,有螺螄地、螺螄灣等。以鷓鴣命名的地名,有鷓鴣壟等。以蛇命名的地名,有蛇元等。以羊命名的地名,有羊欄排、下青山羊、羊尾巴、羊欄里、羊頭等。以龍命名的地名,有龍后、龍嶺崗、龍根、龍下、龍角尖、龍洞等。以虎命名的地名,有虎哨橋、虎頭嶺、老虎咬牛、虎形、虎頭山、老虎壟等。以獅命名的地名,有獅子林、獅子窩、獅子洋、獅岩頭等。以蛤蟆命名的地名,有蛤蟆地等。以雞命名的地名,有雞公壟、雞母山、雞目尖、雞谷塢、雞公山、雞蛋崗等。以麒麟命名的地名,有麒麟板、麒麟寺等。以鯉魚命名的地名,有鯉魚山等。以鳳命名的地名,有金鳳、鳳型灣等。以象命名的地名,有象鼻、象鼻頭等。以狐狸命名的地名,有狐狸峽等。以鯽魚命名的地名,有鯽魚頭等。以烏龜命名的地名,有烏龜廠、烏龜山、烏龜尖等。以燕子命名的地名,有燕子窩、燕子岩等。以魚命名的地名,有魚山背、魚公鉗、魚公山等。以鷺鷥命名的地名,有鷺鷥灘等。以老鷹命名的地名,有老鷹尖、老鷹岩等。以鳳凰命名的地名,有鳳凰尖等。
縱觀這些地名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由古代的動物養殖場而得名。如,牛場、大牛場等,應該就是指此地當年曾經是養殖牛的場所。二是由某種動物群聚眾多而得名。烏豬窟、野豬窩、鷺鷥灘等自然是指此地這些動物的繁殖地和生長地。三是因地貌形似某種動物而得名。如,牛尾山、五龍搶珠、老鼠山、象鼻頭、烏龜山、鯉魚山、老鷹岩等指的當然是這些地形地貌的象形特徵。四是因古代建築而得名。如,虎哨橋、白馬亭等指的是地名因橋、因亭得名。
植物地名千姿百態
在我們這麼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度里,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態,因而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俯拾皆是。在我們浦城這種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也很多。如,梅林、、枇杷塢、竹源、冬瓜坑、苦楮樹壟、葡萄源、竹后、茶林下、毛竹林、槐嶺、桐坑、松樹下、茶坪、香菇鋪、桃林、竹山崗、莧菜洋、菖蒲坑、麻山、楊梅灘、桃子園、葛山、苦竹塘、梨樹園、楊柳尖、枇杷嶺、圓眼壟、金竹坑、油麻壟、茶梨灣、香菇山、葫蘆丘、楊梅山、東瓜寺、梨樹灣、芭蕉岩、棉花嶺、楓樹灣、桃花坑、黃連塘、大栗平、木樨林、葛源等等。
這些植物地名多數是以某種植物的群聚生長為主要命名依據,如苦楮坑,自然是依據該地苦楮成片而成名;竹源,自然是依據該地毛竹眾多面成名;梨樹園,自然是以該地梨樹成林而成名。枇杷嶺,自然是指該地枇杷種植繁多。此外,還有就是以植物形狀命名,如香姑山,葫蘆丘、芭蕉岩等。
典故地名底蘊厚重
幾千年的文明史流傳着許多歷史典故,這些歷史典故沉澱着歷史的風雲,也積澱着地名的文化。在我們浦城,這種典故地名也不少。如,夢筆山、女兒井巷、夢筆大道、五顯嶺、折桂嶺、漁梁驛、九十渡、仙樓山、大荊山、榮華山(油果山)、九牧、清湖裡、太平關、米坑、傻婆橋、舊館、馬跡村等等。
這些地名的主要特徵是,每個地名都有着廣為流傳的歷史典故或民間傳說,如,夢筆山、夢筆大道,就因着江淹的兩個成語故事“夢筆生花”、“江郎才盡”而得名。五顯嶺,就因着五顯大帝的傳說而得名。九十渡,就因着李三保一夜撐了九十九回渡船的傳說而得名。仙樓山,就因着柳霖、黃子顛在清順治年間構築迎仙樓,欲求仙人來歸而得名。如,麒麟板,因着一頭麒麟吃鐵吐銀的傳說而得名。九牧,因着漢武帝把林氏九個兒子統統封為州牧的傳說而得名。米坑,因着公雞吐米的傳說而得名。馬跡村,因着張麒麟寶馬的傳說而得名。
………………………………………………………………………
地名文化是中華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一項重要的文化資源。上千年來,浦城的諸多地名雖然幾易其名,但是,卻呈現出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文化含量高的地名儘管因某一特殊歷史時期而改名,但國泰民安之後,很快便恢復其原名;而有些沒有文化含量明顯帶着特殊時代特徵的地名,都延續不了多長時間。從這個角度而言,無論任何事物,只要與文化結緣,必將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2012-9-5
淺談浦城的地名文化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