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想起張岱

想起張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那日讀梁文道的文章《我執》,他提到張岱的《陶庵夢憶》。他說:“《陶庵夢憶》始終是我不能忘卻的一本書,它本身就是一趟從杭州開始的時間回溯,中國追憶文學集大成之作。在《陶庵夢憶》裡面,即使最渺小的一件物事說起來也都是個故事。故事,故去之事。天寶物華,盛世遺風,痕迹全留在一盞燈一管筆身上了,作者的責任就是把握這點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來的無盡黑暗裡往回照出一點點回憶的朦朧。”

  說起張岱我就想起他的《天鏡園》。

  “天鏡園浴鳧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盪,一弘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臨,也有的版本寫作淋)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

  每每讀至此,我想張岱一定是位畫家,深諳環境色的關係,把本來一個靜靜讀書的場面寫得明亮鮮潔。先是天鏡園,綠樹重重的幽靜,綠色的環境,還有一面天鏡,湖水反射着綠色的光亮,當作者在這樣的環境讀書的時候,綠色竟撲面臨頭而來,讓人受用一綠,在幽靜的窗子下面打開書本,書上的字也跳躍着鮮活的新綠。這是多麼美妙的文字,作者從細微處着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而流傳千古。

  張岱是個獨立獨行的人,在“大雪三日”西湖“人鳥聲俱絕”的半夜,竟“獨往湖心亭看雪”。一篇《湖心亭看雪》已成千古之絕響。

  接觸張岱的文章有十多年的光景,但好多書也只是擺在是架上,只是急來抱佛腳。那一年正是一個世紀的結尾。“小作家基地”要講課,我就想到要讓孩子接觸一些一流的作品,就想找些短小精美的古文讓孩子們讀,於是就翻到了《天鏡園》和《湖心亭看雪》。我把文章寫到黑板上,讓孩子抄下來,背下來。有些孩子不想背,我就領着大家朗讀,以引起興味,後來就和孩子們比賽看誰先背下來,結果,學習的興趣大增。一時間, “天鏡園浴鳧堂……”此起彼伏,心中不勝歡喜。

  倪思有云:“松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聲之至清者也,而讀書聲為最。聞他人讀書聲已極喜 ……”

  這些做法,有些學生家長不理解,讀什麼古文,孩子也一時不理解,我就強調“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強調“書讀百遍其意義自現。”後來有了精選的古詩文讀本,我找的文章大都在其中,這時便沒有人再說什麼了。

  其實,我們一些要寫些東西的人,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書。有人沉湎於“網絡”,其實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就是寫在學校門口的標語“遠離網吧,遠離毒品”。網上有些東西着實沒有什麼可看的。如果一個想寫作的人,家裡不藏書,不藏上三兩千冊書,他寫出的東西,肯定不是個東西。

  黃庭堅說:“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之,則俗塵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外國有句諺語:“千萬別和只讀一本書的人交朋友。”可見讀書之重要。我強調的讀書,是讀傳統的“紙媒書”,可能有點兒迂腐,但我想,還是用傳統的文化之水,洗滌我們充滿世俗的心靈吧,那是源頭的活水。

  有人常常說,寫了一段東西,卻寫不上去了。怎麼辦?讀書。人們常說,讀寫結合自有提高。當然寫作很多時候要靠自己開悟,這個悟很重要,是豁然開朗,是雨過天晴,是雪后初霧……

  想起張岱,源於張岱的文字多得益於對大自然、對山山水水的親近。有句話叫融入原野、融入自然。張岱的文章得益於對自然的親近,得益於大自然的教誨。

  寫作要讀兩本書,一本是前人寫的著作,一本是大自然這部厚重的書。當然,每個人的經歷、才智截然不同,得力點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