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電影《致青春》,我在空間里發表說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朋友轉發並回應我“青春逝去還早呢”!我思來想去,不知道該怎樣回復。
我們正值青春的時候,從來沒覺得它有什麼特別,只是經常會聽到比自己年長的人的嘆息加誇獎:還是年輕好啊!想起古龍的小說里講過這樣一句話:茶只要還是熱的就不會太難喝,女人只要是年輕的,便不會太難看。瞧這話說的,其實豈只是女人呢,難道男人不是這樣嗎?誰人不想青春永駐呢,青春是什麼?只是年輕的容顏嗎?你沒聽歌里在唱:今早的容顏老於昨晚 ……時光如流沙飛逝,難道青春是終將要逝去的嗎?
想起台灣大眾銀行的廣告,其中有一篇名字叫做《夢騎士》,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廣告,五個台灣人,平均年齡81歲,六個月的準備,環島十三天,1639公里,從北到南,從黑夜到白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像年輕時那樣騎摩托車去海邊。影片用五個老人環島旅行實踐夢想的故事追問觀眾:人為什麼活着?結尾只打出一個字:夢。這個廣告打動了很多網友,感人至深。誰說只有年輕才是青春呢,和他們相比,我們還在感嘆青春易逝,是不是有點可笑?青春也許真的無關年齡,有句話說得好“只要人心活着,青春總有來時”,青春是深藏心底的,更是激情澎湃的,夢騎士的眼中青春應該就是胸懷夢想吧。
青春是什麼 是一杯熱咖啡,還是一支紅玫瑰?席慕容的眼中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張愛玲的眼中青春是一襲華美的爬着蚤的袍子,看過韓寒眼中的《青春》嗎?《青春》是一顆驛動的心,充滿着躁動不安的時光,蘊涵著對現實社會的悲傷不滿。無論是《獨唱團》、《青春》,還是《1988》,韓寒的東西都帶有着批判性的風格。《青春》的主打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上海郊區的一個年輕人的絕望,他月薪只有1200塊,背負了重多的生活重擔,看不到希望在哪裡,讓我很難和有關青春牽上什麼聯繫,我想韓寒之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叫做《青春》的題目,應該是對我們這個社會的一種寄託和希望吧。青春這個詞,古人最早是用來說春天的,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稱青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這個季節充滿着複雜與矛盾,要不怎麼會有許多人容易在春天生病?困苦的生活也如同人生春天的青澀,終究會過去。所以,無關年齡,無關容顏,青春還應該是心懷希望。
王菲在《致青春》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年華青澀逝去,卻別有洞天……”我覺得“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意境用在青春這詞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都說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是青春又怎會沒有遺憾,還好,我們總是不斷地擁有夢想與希望。
我這樣回復朋友的說說:是啊,春天才剛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