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等生物之一的人,自古以來,就需要以食物作為營養和能量的來源,用以滿足生理或身體方面的要求。生下來以後要吃東西,也就成了人類的一種天性。
隨着人口的增長,人們對於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基本需要。在有衣服可以蔽體的時候,獲得能夠維持生命的食物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雖然在潮濕多雨的地方,人們總是把尋找用來煮飯燒菜的乾柴,作為優先考慮列入開門七件事之首,卻說明了人必須要吃飯這樣的事實。許多人生平最難以忍受的就是衣食無着的局面。作為世上的人,無論有多麼大的本事,也始終難以迴避吃飯這類非常普通的事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生米才會煮成熟飯,才能填充饑餓的腸胃。如何在現有的自然生態條件下,用較少的土地,獲取較多的收成,來養活逐漸增加的數量龐大的人口,成了有關方面和很多人關注並急於解決的問題。
從原始的以採集和狩獵為主的生活方式,過渡到以種植和收穫為主的農耕文明,這是人類生產生活方面的重大進步。發展農業生產,能夠得到比狩獵更為穩定的收成,能夠通過勞動養活眾多的人口,並且還能有應對臨時需要的能力。而被某些人極力追捧的那種寒號鳥式的得過且過不計後果的生活方式,則是自食其果的前奏。
對於許多人來說,食物可以來自於不同的生態環境。既有存在於天然環境中的,也可以是經過人工種養而得到的部分。只要是無毒無害,又不是屬於有關方面規定必須要保護的,就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生產和收集。當然也需要考慮到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問題。特別是在資源面臨著枯竭而售價高漲的時候,保護稀缺的那些物種用於下一階段的再生產,就成了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那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雖然可以趕上市場行情獲得豐厚回報,卻影響了今後可持續發展的正常進行。
人類對於食物的需求,推動了農業牧業漁業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以現代大棚和電腦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種養業,利用各種先進技術,顯著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無公害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人們可以得到安全的食品。新的優良品種和耕作技術的出現,特別是超級水稻的推廣種植,為人們解決食物來源問題,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正如偉人所言,革命加生產,即能解決吃飯問題。在面臨著經濟低迷生活困難的時候,也只有人人動手,才會豐衣足食。那種希望上天的慈悲降臨而不停地祈禱,或是單純依靠國際援助的到來,採取開列清單,讓人聞訊前來進行救濟的消極態度,只會使人變得無精打采更加懶惰,讓土地變得更加荒蕪,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面臨的吃飯問題。
在以雨季和旱季氣候為主的地區,要發展農業生產,解決吃飯問題,除了要因地制宜開發相關產業,關鍵還在於水和土地的利用。通過修建儲水設施,將雨季多餘的水收集儲存起來,用於旱季時的農田灌溉,形成自給自足的農業綠洲,將會有效地增加當地糧菜肉奶和經濟作物的產量,讓當地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實際上的好處。
作為掌控局勢的有關方面,不能只是處心積慮要製造外來威脅,花費更多的日元打造新的八八艦隊和擴充軍備,試圖用來奪占島嶼顯示武運長久。而應當更多地關注廣大民眾和災民的利益,通過無條件提供優質服務來兌現對於發展地方經濟的承諾,以此實現重建,並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在民眾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民以食為天。食物的取得和供應,歷來是關係到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有了充足的食物,人們的生活才有提高和改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