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佛陀乞食為哪般?

佛陀乞食為哪般?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佛在《金剛經》中的頭一分就告訴我們他是以乞食為生的,這在老百姓的認知里會是一種不好的生活習性,什麼不勞而獲呀,好吃懶做呀等等,然而佛陀的解釋卻讓我們茅塞頓開。

  修行者藉助乞食可培養平等心,以消除煩惱。是一種清凈的正命。“專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自立是為了杜絕俗事,方便修道;利他則為福利世人,予眾生種福機會。

  其實細細想來,人類在最初的階段完全是依靠大自然的恩賜,才得以果腹,得以避寒。佛陀乞食完全是回歸最原始時期的生活狀態,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天地自然之間。試想如果一個具備高等智慧的人能夠捨棄任何不利於人類進化發展及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繁衍的各種慾望該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啊!

  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卻完全違背了自然規律,歸根結底就是人類慾望的發展史。可喜的是,在兩千年以前佛陀就認識到了這種人類慾望無限發展的最終惡果,而及時醒悟,並用自己的大覺來喚醒還在迷茫的眾生。佛陀毅然投身修行之道歷盡艱辛,但最終還是尋到了最圓滿的覺悟之道,那就是放棄一切所有於阿蘭那處歸於寂靜。

  佛陀在舍衛城乞食是懷着一顆慈悲平等的心的,他不分貧富貴賤,挨家挨戶地乞食。佛陀乞食的缽翻譯過來應該是應器。應有三應,一色相應,要灰黑色,令人不起愛憎之心;二體相應,要粗質,使人不起貪意;三大小相應,不過量,乞食不過七家,令人不貪口腹,少欲知足離開俗世煩惱,精進修道,以其證得涅槃。

  阿蘭那處是佛陀修道的寂靜之處,在乞了食后,收拾衣缽,洗凈雙足,鋪好座位后便跏趺而坐,進入禪境。如一顆樹,一棵草,自自然然,安安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