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洛陽的街頭獨自徘徊,凜冽的寒風把璀燦的華燈凝縮成團團霧氣,懶洋洋的車輛像只只緩緩爬行的甲殼蟲慢條斯理地由東向西滑動。在一條狹窄、擁堵、商鋪林立的小巷內,我與一位滿面秋霜、凜氣逼人的中年人邂逅。在他魚龍混雜的書推上,我找到了一位夾在唐宋之間的隱逸文人,他就是湖海縣縣令南尚乾。
書,殘破不全,灰黃破敗,頁碼之間上氣不接下氣,南尚乾就夾在這些零零散散的紙頁間。起初,我是帶着幾分醉意讀這本殘書的,孤獨、寂寞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吹來,毫無來由地吹散了我繁擾的心緒。在這個冰冷的冬夜,註定,我要結識文人南尚乾。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我,在那個裝滿淚水和絕望的夜晚,我百思不得其解。
時光倒流到風雨飄搖的唐末,南尚乾正獨自支撐着孤立無援的湖海縣。在他的心目中,已把自己認作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夢想着挽狂瀾於既倒。此時,起義大軍風捲殘雲,勢如破竹;唐朝的軍隊惶惶不可終日,節節敗退。也許,唐朝氣數已盡,曾經的恢宏和氣度將一去不返。坐着靠椅上的南尚乾長長嘆口氣,在他的身後“正大光明”的牌匾忽然顯得黯淡、寒磣。
他時時想起祖父躍馬揚鞭、征戰疆場的勃勃英姿,想起作為諫議大夫的父親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義正辭嚴的剛正風度,想起自己過關斬將、一路拼殺終中狀元的艱辛和磨難……此時的南尚乾,豪氣四溢,心潮澎湃。
一腔熱血,滿腹經綸,最終還是壯志難酬。一個小小的湖海縣令難道能只手恢復大唐的天下?其又奈局勢何!眉頭緊鎖的南尚乾站起身,在空曠的縣衙大堂里來回踱步,悲憤與幽怨重重撞擊着他那顆躁動不安的心靈……
其實,湖海小縣自從他走馬上任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南尚乾的思想意識已遠遠超出了他那個時代,他鄙棄投機鑽營,厭惡碌碌無為,他不願做一個只會斷案的清官。他的目標定位在讓自己成為一個治國安邦、經營天下的理財性官員。上任伊始,他革除舊弊,破除惡習,鼓勵農耕,發展科技,教化民眾。三年下來,湖海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純樸,稱為政理。
然而,似乎所有的朝代都有一個通病,那些庸碌無為無所事事的政治流氓眼紅南尚乾的政績,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向他大潑髒水。惡毒的咒罵和指責如潮水般湧來,南尚乾遭遇到有生以來最為殘酷的打擊。皇帝的案頭擺滿了各地轉呈而來的奏章,好在,唐末的這個皇帝正自身難保,他已無暇顧及遠在湖海小縣的那位文人縣令南尚乾。
大兵壓境,湖海縣四面受敵,南尚乾組織軍民日夜奮戰。他運籌帷幄,親自登城督戰,七七四十九天,其城仍固若金湯。但終究糧盡水絕,處在包圍圈內的這座孤城已岌岌可危。無奈之下的南尚乾採用迂迴戰術,一邊加固城池,一面派使者與對方談判。在這個節骨眼上,懦弱的縣尉私自打開城門,義軍一擁而入,南尚乾倉猝被執,湖海縣終落敵手。
我對南尚乾的認識從這個時候才開始了改變。此時的南尚乾已成宋軍的階下囚,他的出路似乎也只有兩條:一是誓死不屈,慷慨就義,做唐末的最後一個偉大的捍衛者;一是屈膝投降,奴顏卑膝,做宋朝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奴才。但我真的想錯了,南尚乾走的是第三條讓我們始料不及的道路。
充滿智慧的南尚乾說服了看守他的官兵,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從湖海縣深一腳淺一腳地逃竄而出。他走的方向既不是唐朝的天下,也不是宋軍的陣營,更不是遠在山東的老家,他在千里之外找到了一處深山。三個月後,在天崖山幽谷中,一座破爛的草房匆匆搭建而起,裡面趺坐着一位已經剃度了的僧人,不用猜,他就是南尚乾。
我在洛陽的那個冬夜,輾轉反側,不斷思考着南尚乾這種做法背後的價值和意義。作為一個文人,他在捍衛着大唐,那個已經蕩然無存的朝代畢竟是他心中的神聖所在。但他絲毫沒有辦法去阻止唐朝這座千瘡百孔的大廈行將崩塌。投降義軍,落個一官半職,苟延殘喘於亂世,他又斷然不能去做。那麼,隱逸自然也就成了他最為明智的選擇。其實,南尚乾的這種做法與其說是對精神的執着追求,不如說他順遂了中國傳統里最核心的一種文化。
那個烈火烹油般的唐朝,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如黯淡無光的夕陽緩緩地落入荒煙蔓草間;宋朝,像一抹朝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匆匆忙忙登上政治和歷史的舞台。人世間的一切都變了模樣,唐朝的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走着宋朝的臣民,這大概就是歷史的輪迴。時光流走了春花秋月,迎來了夏雨冬雪,那座孤寂臨水的小茅屋伴着縷縷炊煙也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南尚乾醮着身旁的溪水和無數淚水、心血在那個小茅屋內揮毫潑墨,共創作了八百多首詩,這些詩詳盡地描述了自己的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抒發了作為文人從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過渡時痛苦、悲傷的心路里程。抱着對唐朝美好的回憶,南尚乾在一個秋雨淅瀝的午夜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靜靜地躺在四季輪迴的青山綠水間,與他相伴的,是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景色。
說實話,南尚乾所寫的那八百多首對唐朝思念的詩章,卻是寫在宋朝里……(孫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