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魅力青原山

魅力青原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作者:李柳生

  總是這樣在經意或不經意間,造物主讓人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之造化,天地間之魅力。一種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座山,可謂是一方生靈之頂首膜拜的神靈,素有“吉安第一名勝”之稱的青原山,她就是一方神靈。無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在這裡,總有你讀不完、品不盡的韻味……而青原山魅力之所在,就在她的質樸、天然,一如在這裡生生息息的所有生靈。

  視之無華,品之有味。

  青原山在吉安市東南15華里處。海拔不高,名勝古迹甚多。正應了唐代劉禹錫名篇《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名句。

  青原山寺敕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為禪宗青原系開創者行思的道場,並以唐代佛教建築青原山寺、七祖塔;文天祥遺墨青原山石刻;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的匾額以及宋、明古鐘等歷史文物而聞名。早在盛唐時期,青原山就是佛教勝地。歷代名人顏真卿、蘇東坡、文天祥等都曾在此遊覽。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餘公里,山上古木蓊鬱,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餘處,噴雪、虎跑、珍珠、水三疊等飛瀑流泉,並瀉於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華蓋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繪。現在山中有凈居寺、青原山祖關、大廟、七祖塔、待日橋、釣台石、五笑亭、飛來塔、迎風橋、龍潭、虎跑泉、試劍石等名勝古迹供人遊覽。

  獨具江南建築特色的古寺,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之一的凈居寺始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年),原名“安隱寺”,宋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現名,沿用至今有八百多年歷史。宋代民族恐龍、詩人文天祥有詩:“活大參禪筍,清泉透佛茶。……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唐代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過吉州時,參禪青原山。凈居寺僧徒曾達千人,成為江西一大名寺,我國南方的主要佛場之一。寺廟佔地約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整座寺院巍峨雄偉,金碧輝煌,布局合理,小巧精緻。據傳,禪宗七祖行思,廬陵人,在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山南華寺受六祖慧能真傳,於唐神龍元年到青原山創建寺院,文聚信徒,傳布佛法,發展成為禪宗南宗的青原法系,乃南宋兩大法系之一,后又發展成曹洞、雲門、法眼三家,影響遠及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凈居寺歷代屢經興廢,近年得以修復,現有一組富有江南庭院色彩的明代建築群,雄偉壯麗。寺門橫額“青原山”三字為文天祥手書,正氣凜然,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和毗盧閣。大雄寶殿四面為池,以拱橋相聯;兩邊廂房為念佛堂、葯樹堂和僧房;還有地藏殿、藏經樓等。寺前山口處有一座額首為顏真卿手書“祖關”二字的石雕牌坊,後面山上有紀念行思禪師的七祖塔,徜徉在青原山的每一寸土地,總會讓你在禪宗的寶地上感受“禪”無所不在的神奇魅力;伴着耳邊不時傳來寺廟僧侶們木魚的敲擊聲以及口中念念有詞的禪語,你所有紛繁複雜的思緒不由得如煙如風,隨這婉轉而又悠揚的晨鐘暮鼓,遠遠飄去。

  與凈居寺並立的青原會館,是吉州郡最早的書院之一,一度是全國著名的理學講壇。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紛至沓來,或遊山玩水,或探奇訪古,或講學授徒,或讀書勵志。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詩人黃庭堅、楊萬里,宰相李綱、學士胡銓、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大學士解縉、楊士奇,理學家王陽明、鄒元標,地理學家羅洪先、徐霞客,以及學者方以智、施閏章等,都在青原山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和膾炙人口的詩文,僅《青原山志》中就收集了500多篇詩文,至今仍熠熠生輝。而這些文人志士的真跡、石刻,在經歷了數千年風雨的歷練后,更成為山中之墨寶,鎮山之寶物。

  游是遊了。下得山來,在叫街的小鎮餐館里,找一隅坐下,點上農家特有的“珍”貨,裹腹充饑,小一算計,只是花了你手中少許“碎銀”而已。真希望下次,細心的你,在一個寂繆的日子,沿山中小路拾階而上,說不准你比我幸運,還能在蜿蜒的山路上撿拾到先人們撒落在山間的隻言片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