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紅樓、不舍晝夜(2)
三,外紅里黑
那時,生活用品很緊張,城市沒有現在使用的液化氣,燒火做飯菜、取暖只有煤。而買煤也要計劃供應,憑票購買的。記憶中先是有人力板車裝着、沿街叫賣的桶柱狀煤巴,後來陸續有了單位分配的煤塊,最後工業發展了,市面上開始出現用煤面壓製成的蜂窩煤或煤球出售給居民。
接下來的問題是買來的煤堆放哪兒?筒子樓最大的特點,是人們會主動設法給自己家找理由,爭着利用或佔領公共空間。設身置地的想,不如此,你要這些人家放哪裡呢?每個房間大約僅12-14個平方,把煤堆放在床旁邊是絕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放在靠近各家的過道上,因而,家家戶戶門口都堆着煤。
後來、有些人家有點兒關係,可以到下面的煤礦拖煤塊來,除了說明他家格外有些本事外,還突破了原來各家就在自家門口放煤的格局,因為塊煤一般都體積龐大。所以,堆放次序就有些亂了。
紅色樓面是我們宿舍外觀景象,進到樓內,實際是黑壓壓的一片,加上各家灶台上都有一盞昏黃的燈泡,真是紅皮黑心黃油燈,呵呵。後來,我看到,全市普遍都這樣,只要有人家居住,就可見住房四處都堆放煤塊,高高地壘起來,到處都是黑黑的外景。
我們筒子樓沒有通風口,哪家在爐子中燒新煤塊,煤煙就在過道內濃濃徘徊,久久不散,大家就得聞那發酸的有硫磺氣味的煙味;哪家昨晚不幸火熄滅了,第二天重新點燃爐火時,大家就得一起接受濃煙嗆鼻刺激流眼淚的作孽。咳嗽,捶背,關門關窗,繞不開,擺不脫。
久而久之,整個樓道再也見不到白色的牆面,都被煙熏得黑黑的、或者焦黃焦黃。搞愛國衛生我參加過幾次粉刷過道的活動,石灰粉塗上去,那個化學反應啊,真是眼睛睜不開,喉嚨里都是刺鼻的毒氣。讓你沮喪的是,過了一些日子,白牆又會變成黑色。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天空地上都是。各家火爐附近的牆還會流下深褐色的含有強酸的液體。
這種生活難受也罷,無奈也好,你得忍受地過着。
今天來看,到處堆放煤塊供小爐子燃燒可能粗放地濫用能源,每家都用煤來生火生產熱能想必效率很低,煤煙也確實對人的身體形成長期侵害,弊多利小。但那時這是無奈的國情,一方面革命如火如荼,一方面生活簡單低下,物資緊缺,精細日用品匱乏,生活比較愁頓困苦。
否則、誰願意呢。
四,過道燒菜
筒子樓的公共參與特徵,很早就教會我們體察與感受生活的不易與艱辛,並學習相應的生活經驗。比如每逢做飯菜時間,各家在過道上炒菜,油味、菜香味,米飯味、各種味道相互穿越,人人可以聞到攪動腸胃食慾的氣味。久而久之,大家會比較炒菜後面的東西。比如、烹調技術高低和現象後面的判斷。
哪家在炒菜時竄出肉的香味,或者經常燉幾個小時的豬骨湯,那麼就意味着他們家的生活應該比較好,側面說明他們家比較喜歡吃,注重多種營養的攝入,側面說明比較有錢;反之,如果年復一年地不善嘗新,就意味着那家的生活不怎麼樣、呆板守舊,經濟也就可以想象了;
“民以食為天”曾經是同在一個屋檐下,大家興趣議論的話題。菜炒得撲鼻味兒香的人家,非常容易獲得大人們讚賞,也惹得小娃娃們垂涎欲滴,於是就會有比學趕幫活動,學川菜,滬菜,粵菜的精緻,也學某家別出心裁的一手做法。那是“革命壓倒一切”後面,唯一不爭不鬥,大家都高興“學一手”,共同團結一致爭取口福勝利的場面,呵呵。
每年間或有幾次,我父親炒糯米飯,也使紅樓人聞之氣味亢奮。他早早起來,把糯米用水浸泡,喜歡用些雞蛋,花生米,肉丁做配料,大火燒熱油,放進糯米、配料在鍋上不斷翻炒,硬是把生米炒成熟飯,最後再調味道、出鍋,裝入家中每個人的碗里。
我們每次回憶起小時候吃着爸爸做的、熱氣騰騰糯米飯情景,那是相當的自豪!
(未完待續)
遠眺紅樓、不舍晝夜(2) 標籤: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