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南京,1979年進入南京梅園中學,1985年保送武漢大學,1989年分配到北京,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摘自洪燭的新浪博客。
一、關於《桃花扇》
這把祖傳的扇子
註定是屬於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開得比別處要鮮艷一些
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跡
是額外的一朵
/
風是沒有骨頭的,而你搖動的扇子
使風有了骨頭
/
這條河流的傳說
註定與一個女人有關
扇子的正面與背面
分別是夜與晝、生與死、愛與恨
是此岸與彼岸。你的手卻不得不
承擔起這一切,於是夜色般低垂的長發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
水是沒有骨頭的,而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頭
你的扇子是風的骨頭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頭,至於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歷史的骨頭
/
別人的花朵輕飄飄
你的花朵沉甸甸
【閱讀理解】
洪燭老師如此下筆,揮就《桃花扇》,我敢揣摩他當時的心態處於一種“傷不起”的兩難境地。
李香君,秦淮艷絕,歷史上關於她的故事多的去了。洪燭既然來了,參觀她的故居,流連忘返,她的功過是非,你總得說上兩句吧。但要評說李香君這樣一個有爭議的美女,得要好好斟酌。於是你想到了她手中的扇子,無論美女還是妓女都用得上的道具,這把祖傳的桃花扇,人面桃花。你找到了主人公的道具,你也找到了題詩的扇面。於是,你動真格了,象唐朝的李白,放縱情感,把詩人的愛與恨寫在香妃的手心上。
但你不可能沉醉於此,一個詩人的歷史觀必須要你對她評價。真的是傷不起:別人的花朵輕飄飄,你的花朵沉甸甸。而且,你把生你養你的南京一起帶進了這個女人的過往,南京,成了歷史的骨頭,成了悲情之都。
我很欣賞這首承載着中華文化歷史的好詩。但我建議好詩不一定要到處張懸。而這,是洪燭不能選擇的。南京地鐵,你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