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是一個標準的、地道的“土包子”,一點兒也不假,十九歲那年我才離開農村,農活除了趕耖子這類的力氣活沒幹過,其他什麼樣的活計都拿得起放得下。因為我骨子裡滲透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農民的脈氣,母親是一個典型的農婦,父親也算得上半個農民,所以,我離開鄉下三十多年了,不僅保留了很多農村的生活習慣,而且在場面上不出三句話,難改的鄉音就讓人拽出了根底。這不,我在單位樓頂種上了小菜園,讓人左右鄰舍大呼神奇,無不說我是“雞扒命”和“老把式”。
自打在襄樊定居下來,單位給分了一套頂層的單元房,我就打起了種菜的主意。一來通過勞動換來綠色環保的蔬菜,二來鍛煉身體活動筋骨打發時光。於是,我就四處想方設法的找土,遠近的工地上,只要發現稍微肥沃一點的土,就用自行車馱,用皮卡車拉,用蛇皮袋一趟一趟地往七樓頂上扛。雖然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仍然我行我素樂此不疲。我把家裡凡是能夠種菜的傢伙什都搬到樓頂,花盆、木箱、塑料桶,淘汰的浴缸全派上了用場,還嫌不過癮,請人用紅磚和水泥砌了一個比竹席稍大的池子,用鐵絲和竹竿搭起架子,特地從山裡面砍回來幾捆荊條棍,又從鄉下同學開的榨油廠要來了芝麻餅菜籽餅,用作底肥和追肥,着實準備大幹一場了。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打聽到了專門出售菜秧的漢江北路農貿市場,起初是騎着自行車,後來是專門開着車,買回了辣椒、茄子、黃瓜、絲瓜、苦瓜、瓠子、西紅柿、空心菜等秧子,分門別類地栽上。然後,每天一早一晚的澆水,十天半月的施肥,一有空就上去拔草鬆土。功夫不負有心人,眼看着一片綠意盎然的菜蔬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和主人的呵護下,一天一天的茁壯成長起來,很快地打苞了,開花了,結果了,尖尖的辣椒,嫩生的黃瓜苦瓜,修長的絲瓜瓠子,圓圓的南瓜茄子西紅柿,一天一個樣兒,可着勁地長,特別地招人喜愛。微風吹過,一朵一朵的黃花點着頭,一片一片的綠葉招着手,蜜蜂在花叢中采蜜,蝴蝶在瓜秧上下飛舞,小鳥偶爾也會過來湊個熱鬧,屬於我的那塊樓頂儼然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夏季的這一茬剛收穫,又開始播種冬季的下一茬。秋天,我清河路的種子市場,買回了蔬菜種子,又種下了蘿蔔香菜,栽上了白菜芹菜韭菜蔥蒜萵苣,不久,又是一片一片的蔥綠,一片一片的生機。
有了樓頂的小菜園,什麼時候需要青菜了就直接到上樓頂菜園去摘,綠油油的,嫩生生的,鮮亮亮的,大半年時間完全不需要到街上去買青菜了,豐盛的餐桌,幸福的家庭,多了一些愉悅,多了一些自足,還偶爾地給鄰居和好友們送去一些,讓大家共同享受我的收穫和喜悅。
第二年,因有人向單位反映XX人在他人樓頂種菜,影響別人休息,澆的糞水熏人,單位派人對樓頂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理,我的小菜園因此也遭到滅頂之災,讓我惱火了好一陣子。當然,我還是耍了一點小心眼,把土用蛇皮袋裝了幾包就說是種花之用給留下來了。次年,一開春我又悄悄地小規模地種起菜來,樓頂上照舊是生機一片綠意盎然。
今年“十一”我又從鄉下親戚那裡弄回八筒已經培植好的香菇,在樓上過道搭了個簡易的架子,買回噴壺一早一晚噴洒一些水,不出半月便長出一個個、一咕嘟圓溜溜胖墩墩的蘑菇來,燒肉燉湯配菜,那才叫一個鮮、香、脆喲。妻子給樓下的顏老太送去幾個品賞,感謝加誇讚了還幾回呢!
這些年,樓頂的小菜園就成了我八小時以外的憩園和精神寄託。有些時候,我會叼着煙,背着手,或者端着茶杯,甚至搬個小凳子坐在那裡,專心致志地欣賞着我的成果和傑作,心中不免漾起一陣陣的愜意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