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安化和漵浦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落,一位學者發現了一個讓世人震驚的消息,確定那裡才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真跡所在。千古迷蹤,從此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秦漢桃園》
漵浦和安化到秦漢桃園村大約都有九十公里路程,進入奎溪鎮,在再沿着一條鄉村公路,很窄,但還算平整,行車二十分鐘就到達了桃園村。
時至深秋,雖然時間倉促,我還是想去看看桃園的真貌。蜿蜒的小路,兩旁的農舍,成片的稻田,一派田園風光。
一個三面環山,幾十戶人家的村落映入眼帘,。我努力的在想象《桃花源記》里的蹤跡,“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確實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煩雜,有種別樣的清新、安靜,頓感輕鬆和新鮮。
古亭、古樹、古風情,村莊幾乎都是青瓦木房。對面一棟農舍裊裊飄起了炊煙,屋前的小雞在怡然自得的覓食,一隻大黃狗在昏昏欲睡,我們的到來它好像也不曾想理會,那樣的悠然,那樣的和諧……
車不能進了。只能靠步行,走到山腳下,看到了一個四方小亭《屈子亭》,愛國詩人屈原被流放時,在這一帶生活了三個月,四方亭體現了他的風雅品德,剛正不阿的品性,他的詩歌《離騷》、《九歌》……流芳百世。
隨着長滿青苔的石板路,緩緩而上,秋風瑟瑟,山澗的潺潺流水,和着樹葉的沙沙聲,處處透着靈氣,綻放着神韻,似乎在訴說這千年的沉寂,流逝的歲月煙雲。
向上爬行約千米,來到了《不二泉》,據說這泉水終年不斷。宗宗泉水淅淅瀝瀝,清泉的沁l落,如跳動的音符,清脆入耳,品嘗一口甘甜滋潤……
再向前爬了五百米左右,終於到了山頂,就是千年茶亭了。在當時此地為湘東、湘中地區進入湘西及滇黔諸省在之要道。遂於康熙五十七年集資建古茶亭於此造福後人。茶亭是用石頭砌成,斑駁的牆面彰顯他的滄桑、幽遠和凝重。站在山頂這才是最壯觀的美景,草長花謝,櫻樹排排,群峰綿綿,雲霧繚繞,隱約的山頭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如含蓄的新娘嫵媚妖嬈,枝頭的小鳥在唧唧喳喳,自由自在,真如仙境一般。
我撫摸着茶亭快脫落的泥土,感受那份寧靜,傾聽那份純樸,自然氣魄,天地浩然。似一顆玲瓏的玉石,如一首夢幻的交響。他歷經風霜雨雪的吹打,世世代代的守望,守望這一個古老的傳說,守望了一個千年爭論的終結。